新書推薦:

《
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珍藏版)
》
售價:HK$
219.9

《
被艺术疗愈的勇气:生活的答案之书
》
售價:HK$
87.9

《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售價:HK$
76.9

《
权力意志(全二册。尼采晚年思想结晶;剔除惯性、升华自我的思想利刃)
》
售價:HK$
107.8

《
从领口开始编织的钩针毛衫
》
售價:HK$
64.9

《
日中之光——埃瓦格里乌斯笔下5—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
售價:HK$
107.8

《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
售價:HK$
107.8

《
被争夺的身体:魏玛德国的生育制度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是叔本华1813年撰写的博士论文,并于同年出版。1847年,叔本华对此修订后出版了第2版。第2版在内容上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对四重根做了更深入的分析,表现了他思想成熟期的坚定与批判性,语言上更清晰严谨,逻辑结构也更紧密,剔除了第1版中一些模糊的表述。本译稿依据第2版翻译。
叔本华在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对认识事物的理由或根据,即充足根据律做了深入探讨,重新定义了充足根据律: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理由或根据,否则它就不可能存在。这个原则不仅是逻辑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此提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即四种表现形式:形成(或说变易)的根据律、认知的根据律、存在的根据律和意欲、动因的根据律,对充足根据律进行了重新解释和辩护。同时,他既指出了充足根据律的普遍性,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为后来的哲学家(如尼采、维特根斯坦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这部认识论作品是叔本华的意欲哲学的奠基之作,即“我的整个体系的基础”,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由此发端的。这篇博士论文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学术论文,但似乎没有哲学的晦涩,文风一点也不枯燥乏味,风趣且直截了当。
|
內容簡介: |
叔本华在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对认识事物的理由或根据,即充足根据律做了深入探讨,重新定义了充足根据律: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理由或根据,否则它就不可能存在。这个原则不仅是逻辑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此提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即四种表现形式:形成(或说变易)的根据律、认知的根据律、存在的根据律和意欲、动因的根据律,对充足根据律进行了重新解释和辩护。同时,他既指出了充足根据律的普遍性,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为后来的哲学家(如尼采、维特根斯坦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这部认识论作品是叔本华的意欲哲学的奠基之作,即“我的整个体系的基础”,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由此发端的。这篇博士论文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学术论文,但似乎没有哲学的晦涩,文风一点也不枯燥乏味,风趣且直截了当。
|
關於作者: |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和补遗》等。
|
目錄:
|
前言/ 1
第一章引论/ 3
第二章至今有关充足根据律最主要的观点的概述/ 9
第三章至今为止各家论述的不足和一个新论述的计划/ 31
第四章论对主体而言的第一类客体和在这类客体中占主导作用的
充足根据律形式/ 35
第五章论对主体而言的第二类客体和在此占主导地位的
充足根据律形式/ 117
第六章论对于主体的第三类客体与在其占主导地位的
充足根据律形式/ 157
第七章论对于主体的第四类客体和在其占主导地位的
充足根据律形式/ 169
第八章总述和结论/ 181
|
內容試閱:
|
前言
这篇讨论基础哲学的论文,最初是在1813年出版的,我以此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篇论文后来成了我的整个体系的基础。所以,这本书不应该在书市中缺货,但现在这四年却正是这样的情形,而我则对此并不知情。
然而,把这样的一部年轻时期的作品,再一次连同其所有的瑕疵与缺陷呈现给世人,在我看来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是因为我想到我再也无法抽出更多校正的时间,离我已经不会是非常遥远了,但到了那时候,我真正发挥作用的时期才刚开始,而我相信,这个时期将会是长远的,因为我对塞涅卡的这一预言深信不疑:“虽然嫉妒让与你一起活着的人保持沉默,但不带好恶的评判者一定会到来。”因此,我已是尽我所能地改进这部年轻时代的作品;并且,考虑到生命的短暂和不确定性,我必须将被赐予机会在60岁的年龄校正我在26岁时写的东西视为一大好运。
尽管如此,我却打定主意要宽容对待年轻时候的自己,尽可能地让其发话和畅所欲言。不过,在他说出不正确的或者多余的话,甚至在忽略了最精彩之处时,我就不得不打断他,而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以致不少人或许会获得这样的印象:就好像一个老人正在朗读一个年轻人写的书,但这老人不时地放下这书,跳出话题之外发表长篇大论。
人们轻易就可预见到:以这样的方式和经过如此长时间以后做出修正的著作,是永远无法获得那种统一性和圆润性的,而这些也只属于那些一气呵成的著作。甚至在其文体和陈述,就已可感觉到那种显而易见的差别,12以致老练、有触觉的读者肯定不会不清楚听到的是老者在说话,抑或年轻人在发言。当然了,充满信任地陈述他所探讨的问题的年轻人,其柔和、简朴的语气与那老者坚定的但却不时夹杂着沙哑的声音,两者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因为这年轻人仍是天真幼稚的,满以为从事哲学的所有人,都会是别无他顾、就只关注着真理,因此,谁只要是促进了真理,就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而那老者则最终必然弄清楚了他所遇到的、由生意人和由只顾看眼色的恭顺仆人所组成的是个什么样的高贵团体,这些人所真正眼盯着的又是什么。确实,假如现在这老者不时地从所有毛孔中都流露出愤慨,那公正的读者是不会责怪他的;难道事情的结果还没有教育人们:假如人们是口头上挂着追求真理,眼睛却总是只盯着最高上司的意图,得到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而假如在这同时,在另一方面,那“任何木头都可以刻出神祇”的说法也扩展至伟大的哲学家,据此,一个像黑格尔的笨拙的江湖骗子可以心安理得地被打上伟大哲学家的印记。也就是说,德国哲学现在就饱受鄙视,被外国人讽刺嘲笑,被正直的学术界所排挤——那就像一个娼妇,为了少得可怜的肉金,昨天卖身给这一个人,今天又卖身给那一个人。而今天的一代学术中人,头脑已被黑格尔的那些胡说八道搞得混乱不堪,再也没有能力进行思考,粗糙和麻木的他们就成了肤浅平庸的唯物主义的猎物,而这唯物主义是从那看人一眼即置人于死地的蛇妖的蛋中爬出来的。他们好自为之吧!我还是回到我的正题。
那就是说,对于语气的不相一致,读者可以此安慰自己:因为我在此并不可以像对我的主要著作所做的那样附上分开的、后来加上去的增补;这关键的并不在于人们知道哪些是我在26岁、哪些是在60岁所写,关键的只是:13想要在一切哲学思考和论辩的基本概念中认清方向、扎下根子和清楚明白的话,那就能够从这页数不多的小书中,学习到一些扎实、有用和真确的东西,这是我所希望的。在这本书的不少部分现在得到了一番整理和制定样式以后,这本书也已变成了一套有关全部认知能力的纲要式理论,而这套理论,由于其始终只是探究根据律,所以就从一个新的和独特的一面展示了这讨论的议题,然后却通过《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和第2卷的相关章节和通过《康德哲学批判》得到增补。
缅因河畔法兰克福,1847年9月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