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79.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79.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1.答案之书来了!台湾知名心理咨询师、亲子关系导师李崇建老师分量之作!
李崇建老师10年教育实践、上百场主题讲座、数万名家长和老师咨询面谈、对孩子进行真实成长跟踪,总结出的家教方法。孩子的浮躁、烦闷、生气、难过、紧张与不安、无法专注,父母真的了解吗?常常听大人对孩子说:你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没问题的!加油!这样应对真的合理吗?
2.22位海内外教育家、青少年心理指导师;86位各地中小学和大学老师齐声推荐!
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自己,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父母身上。父母先整理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一大半。李崇建对为人父母者的谆谆教诲,处理亲子关系的萨提亚教育模式的全新演绎与实践案例。
3.一部用萨提亚模式解决家庭教养难题的教育书
李崇建老师认为,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沟通方式,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对自己和孩子更多的了解,对自己和孩子的肯定和接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书中教授人们如何建立正向关系,如何与孩子进行情感联结,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渴望,如何让孩子乐于改变。书中融合了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儿童教育和社会学的知识,教育理念先进、方法实用、效果长久。不但是孩子内心成长的书
|
內容簡介: |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大家希望用坚持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在充满善意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快乐、自律、有责任感、学习和生活能力强的孩子,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在这本书里,李崇建老师构筑了姿态语气感受渴望正向好奇与停顿六个环环相扣的脉络,以清楚的步骤,深入浅出地说明专业咨询模式如何运用在孩子身上,唤起孩子的正向好奇、自我觉察、情绪转化,进而达到欣赏自己、爱上学习的效果,释放出孩子内在的生命力。这本书呈现了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影响力,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帮助你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同时也能获得自身的疗愈、成长,提高爱和教养的质量。
|
關於作者: |
李崇建:台湾知名亲子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教育的传播者与实践者,现任台湾地区青少年教育协会理事长,多家中小学特约作家。创办萨提亚心灵成长工作坊以及千树成林快雪时晴创意作文班。经常受邀于世界各地中小学、大学演讲,曾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大学、兆基书院等高校开专题讲座。
|
目錄:
|
第1章如何优雅地教出好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开始
拥抱孩子的坏情绪
让孩子接收到支持信息
避免以爱的名义等价交换
千万不能以满足期待的方式证明爱
再多一点耐心也无妨
第2章想跟孩子好好沟通,却事与愿违检视自己的姿态和语气
觉察自己的姿态
五种常见的沟通姿态
(一)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指责
(二)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讨好
(三)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超理性
(四)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打岔
(五)一致性的沟通姿态
用角色扮演帮孩子面对问题
与孩子沟通时的自我准备
第3章如何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情感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从感受切入问题
为何你的鼓励与安慰无效
善待孩子的情绪
大人如何才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
好动的孩子
当恐惧笼罩一个人
被恐惧攫住的心灵
探索、接纳与释放恐惧
如何面对难以处理的感受
第4章如何提升孩子的优秀指数联结孩子内心的渴望
心灵体验是改变的关键
创造体验性
情感是成长的关键
从日常联结彼此的渴望
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启动孩子的正向资源
萨提亚模式成长信念
让孩子学会接纳和珍视自己
陪伴是最好的教养方式
第5章谁说科学教养是矫情正面管教的力量
心理暗示的力量不容小觑
如何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孩子的优秀是暗示出来的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让错误成为孩子学习的机会
启动孩子专注的资源
正向好奇的简单对话
第6章忍不住冲孩子发火,怎么办停顿,让心静下来
学会按暂停键
训练自己的停顿意识
来自星星的孩子
允许孩子慢慢来
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时间
第7章超级父母是怎样炼成的从学习到运用
要想孩子进步,父母要先成长
用柔和的方法解决孩子间的争执
对孩子的需求要认真回应
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愿意说
学会理解、接受和给予
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
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用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孩子
第8章环境影响孩子一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正向感染力的环境
父母要学会自律
家庭与学校文化
和孩子一起阅读是最有效的陪伴方案
清楚且简单合宜的规则
身教是良好的互动模式
后记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善待
|
內容試閱:
|
改变,来自渴望
台中教育大学语教系助理教授/刘君
我是一位平凡的教师,能够获得书写这篇序文的殊荣,是因为崇建老师说,我是听过他的讲座最多次的大学教师。为什么会追逐着崇建老师的讲座呢?其实我一直没有答案,直到读了此书,才明白自己就像书中的云杉一样,原来,我是如此想要改变!
可是,自认为能够大方分享内心世界的我,其实并没有勇气接受崇建老师正向探索的问话,因为,崇建老师总是会推倒人们内在的冰山。我深深恐惧自己的感受、渴望和期待将不受控制,恣意奔腾,因此,在崇建老师面前我尽量学着改变。
阅读此书,就像是在聆听崇建老师的讲座:一面搅动着内在的冰山,一面又看见改变的契机。或许,有许多人没有我这样的好运,可以聆听这么多次崇建老师的讲座,然而,阅读此书可以无尽地回放,任意的倒带,不亚于亲莅讲座;或许,也有许多人像我一样,想要改变,却因胆怯而放弃,我将为这些朋友分享我改变的经历,以回馈崇建老师这几年来对我们这群师生不厌其烦的教导和示范。
正向探索的问话不是一种策略,这是崇建老师讲座上所强调的;然而,在我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能体验这句话的含义却是经历了许多波折。
令人疑惑的一致性沟通姿态
崇建老师善于讲故事,在故事中带出萨提亚模式的冰山理论和对应姿态,我也在老师的引介下翻遍了坊间关于萨提亚模式的各式书籍。
我看懂了四种对应姿态,也随时能够对号入座觉察自己对孩子的指责,对学生的讨好,对同事的超理智,对朋友的打岔,以及这四种姿态的牵动关系。然而,我却一直无法体验一致性表达语言要带有感受、思维、期待、愿望及不喜好的诚实,这是什么样的语言?带有感受不就陷于情绪化了吗?运用思维所说的话语,还有融入感受的空间吗?表达出不喜好,适当吗?暴露内在愿望会不会过于揭露呢?
描述一致性表达的语言浅显易懂,但是,我却无法想象那是什么状态,即使崇建老师多次示范,我所看到的都只是外相,看不见老师内在宁静和谐的世界,也许我不相信这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便看不见了,就算看见了,也未必懂得。
忽地看见了家庭图像
看见了自己的对应姿态,却无法做出一致性表达,是最令人沮丧的。愤怒后的自责,讨好后的羞愧,超理智后的孤独,打岔后的疲倦,因为知道,反而加深了感受;然而,我却无能为力。
有一天,全家人围坐在餐桌,经历了一场言语间的不愉快,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我们一家子都是以指责的姿态对应着彼此,结成由责备所串连的图像。我被牢牢绑在这锁链当中,沉重的无力感席卷而来。这幅图像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由此我想到一本关于萨提亚模式的书上曾讲过,只要一角松动了,家庭图像就会改变。那么,最先松动的这一角除了我,还能是谁呢?我决定先从自己改变。
改变,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内在冰山。理智的时候我可以条理分明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情绪一来,所有的整理都将崩坏。我知道,我得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奇妙的5A自我对话程序
你做得很好,我很欣赏你这些话,实在很愚蠢。可是,我真是受够了挫折感与无力感的折磨,即使认为愚蠢,我仍是照做了。我在开车或者心情烦闷的时候,会这样跟自己对话。很奇妙的,每每在来回几次5A的自我对话后,我找到了遗失的感觉。我自以为是个善于觉察内在感受的人,却在5A的自我对话中翻出了被我压抑忽略的感受,但是,感受却不因此而泛滥渲染,反而被妥善安置了。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年少时期的我,曾经以为悲伤或痛苦之类的情绪终有殆尽的一天,因此我纵情于悲春伤秋;然而,事实证明,悲伤或痛苦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更加绵延不断。于是,我开始信奉理性,拒绝受情绪的控制,没想到当情绪反扑并淹没理性时,我完全无法驾驭。5A(觉知、承认、允许接纳、转化、自我欣赏)整合了感性与理性两端,承认、允许情绪存在,对感性而言轻而易举,却不一定通得过理性那一关;但是,感性容易沉浸在情绪之中少了转化,理性却又太过急躁想尽快转移情绪。对待情绪,不论感性或理性,都一定能够被接纳,一般也不会走到自我欣赏这个阶段;在我的体验中,能够接纳情绪,并走到自我欣赏的阶段,才能真正体悟到崇建老师所说的接纳愤怒,愤怒就渐渐缩小;接纳难过,难过就有了宣泄。
运用5A整理内在情绪,并不会抹杀情绪的存在,而是像崇建老师说的若能时常练习,转化的速度便比较快速。因为允许了、接纳了,就不会再害怕或对抗情绪;因为转化了、欣赏自我了,也不需要再因情绪而否定自我。情绪畅通了,才有可能展开一致性的表达。
拙劣地联结渴望胜过停驻于观点的对话
一致性的沟通姿态是我十分向往的,但却不是整理好情绪就可以做到的。
在教育问题上,我最大的挑战是对付我的儿子。我和他非常的不对盘,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我们之间常常演变成激烈的嘶吼。我想要改变,大部分是为了他。性格一向温顺随和的我,没想到会成为一个时常情绪失控的妈妈,而我实在不想继续这种不愉快的相处模式。
在一次讲座中,我听见崇建老师说联结渴望,便跨越了行为问题,会后我写了E-MAIL给老师,我问:
是不是当我与儿子一起确认他真正的感觉与期望后,我直接表现对他的接纳、爱或重视,这样就可以了?
崇建老师回复我:
大致上来说是的,当孩子真正感受到接纳、爱与重视,那便是成功联结了渴望。一般而言,这是最不易做到的部分,因为当父母接纳孩子,告诉孩子自己的爱,孩子不一定能接收到,那便联结失败。关键的问题在于,处理教育问题的大人在那一瞬间是否能有更一致性的表达。
崇建老师慷慨而清晰的回答,并没有让我成功地转变为一致性表达的大人,在来往了几封邮件之后,我和儿子又爆发了激烈口角,他看起来很愤怒,我也激动得无法平复情绪,我知道我是爱儿子的,但愤怒扭曲了我的爱,让他无法感受我的爱。这时,脑中突然浮现崇建老师说的联结渴望,我怒气未消地走向儿子(这时早忘了妈妈爱你。这画面应该很滑稽,我的脸上还写着不满,语气溢着怒意,这是相当不一致的表达。原以为儿子会甩开我的手,但是他没有,我感觉到他的肌肉开始放松,他脸上的冷漠瞬间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焦急、难过和受伤,这才是他真实的感受。原来,联结渴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即使是拙劣的表达,只要出于爱,还是能回应对爱的渴望的,其中只有效果好坏的差别罢了!
回头检视这次的经历,我发现与儿子发生冲突的根源在于我们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当他开始不满,我便感到愤怒,然后责备,争吵便如此展开。有了这层觉察,我开始练习跳过他的观点,先关注他的感受,允许、接纳他的愤怒(负向情绪),并带着爱去陪伴和聆听。在爱里,因受伤而生的愤怒会逐渐消融,这时,再沟通观点,身为父母应有的教导才真正起作用。这个过程说来简单,到现在为止,我仍是常常在半途便失败,例如:无法暂时搁置他的观点、不能接纳他的愤怒、耐心在他愤怒的语言中消失殆尽、急于要他接受自己的观点跨越这些障碍,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现在,虽然偶尔可以顺畅地展开一致性的表达,但失败的案例仍是比成功的案例多出很多。令人欣慰的是,我的挫折感和无力感已消融了许多,因为我已接纳了自己的失败和不美好。我学会对自己慈悲,然后才能如我所愿地对他人慈悲。
感谢崇建老师,谨以此序记录我的改变,并以我的改变印证书中的一切并不仅仅是故事,而是许多生命的真实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