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探秘人体
》
售價:HK$
108.9

《
从奥林匹斯山走来:德意志的考古学与爱希腊主义(1750—1970)
》
售價:HK$
140.8

《
乱世流离三百年:两晋南北朝十二讲(3版)两晋南北朝历史入门读物,东晋仍为皇权政治时代
》
售價:HK$
107.8

《
二战图文史:战争历程完整实录
》
售價:HK$
239.8

《
中世纪生活图鉴(保命tips:别被蜗牛追杀,更别惹会爆炸的猫!)
》
售價:HK$
96.8

《
草原帝国
》
售價:HK$
140.8

《
战争日记 硝烟中的生命诗笺 战争亲历者以第一视角记录一战凡尔登战役
》
售價:HK$
86.9

《
赢家法则 : 股市交易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本期发表的陈忠平《建立江南学的倡议、实践和理论》一文围绕建立江南学倡议的由来、江南史研究的发展现状,未来江南学的研究范围、目标、研究路径、所适用的理论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颇值一读。
|
| 內容簡介: |
|
本期汇集了有关江南史研究的20余篇文章,其中既有李伯重、唐力行、陈忠平、常建华、邱澎生等海内外知名学者的新作,也有中青年学人的精彩之论。这些文章既有理论上的探索与构建,如《建立江南学的倡议、实践和理论》,也有围绕明清乃至现代江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一些专题的深入探讨,如《经济史视野中的“苏松奇迹”》《晚明白银货币对江南纺织工作形态的重塑》《明清易代与徽州士绅的地方支配》《风雅的潜流:明前中期京城折扇风尚与江南文化》《战后上海“逆产”处理研究》等。 本期论文视野开阔,新见迭出,给江南区域史的研究带来新的气息。
|
| 關於作者: |
唐力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江南学、艺术社会史和徽学研究。曾先后担任安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教授,出任苏州大学、上海师大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师大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规划项目、国家教委(J育部)规划项目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曾被评为江苏省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其著述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等。 本期作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苏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泰山学院、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等院校。
|
| 目錄:
|
理论探索
建立江南学的倡议、实践和理论 陈忠平
江南宗族
明代塘栖卓氏族谱初探 常建华
江南社会
明中后期祁门县的地权分配与宗族发展--以万历《祁门西都七保唐字号鱼鳞册》为中心 潘 宁
明清易代与徽州士绅的地方支配--以休宁乡宦金声为例 祝 虻
清代江南下层士人的业医图景--以潘道根为例 洪 怡
居于国家与社会间的地方红十字分会--以1928年青浦分会整治县前河之举为中心 陆轶隽
民初“二次革命”与中国红十字会在江南地区的救助 池子华
没收与发还:战后上海“逆产”纠纷研究 谢遵议
江南文化
赵孟頫魏晋古意与晋唐一体化的贡献 乔 宇
风雅的潜流:明前中期京城折扇风尚与江南文化 刘紫依
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风尚转变下的书画消费 陶小军
江南媒介文化研究
近代江南城市报业网络研究 洪 煜 宋 波
旧传统与新视野:清末民初宁波《四明日报》的新闻观念与实践 叶 冲
抗美援朝运动时期《苏北日报》的时事知识生产与实践--基于“知识史”视野的考察 师林涛
|
| 內容試閱:
|
我在2024年5月考察了福州和潮州之间的十多个东南沿海城镇,原意是想研究近代之前江南通过闽粤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所建立的从亚洲到美洲的联系。在潮州期间,我因受到韩山师范学院邀请,做一关于1565至1885年间美洲的闽、粤、沪移民历史的讲演,所以得以深入了解该校所主持的潮学研究状况。由于我曾长期从事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江南社会、经济和政治史研究,近来又接受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委员会的资助,研究小冰期(1400-1900年)中该地区环境史,所以受到潮学研究的刺激、鼓舞与启发而撰写本文,就建立江南学的发展做一简短回顾、反思和展望,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从表面来看,潮州和江南的研究似乎难以相提并论。两地之间在地理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众所周知的巨大差异,就其各自历史进行研究的学者、组织和论著数量也几乎有天壤之别。据著名学者李伯重称,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明清史的中、日、英、法、俄文出版物中,大概三分之一聚焦江南;另外三分之一讨论全国历史,但也涉及江南;研究中国其他地区历史的文章只占三分之一。当然,提及明清潮州历史的论著更加微乎其微。
因此,在我与唐力行教授所主编的《江南区域史论著目录(1900一2000)》于2007年出版发行之际,我们为该书所撰写的序言副标题便是“奠定江南学的基石”。
前述卓发之所作“家传”可能借鉴了李梦阳的谱例。不过,李梦阳的《家传》是按辈分、长幼排列,逐人作小传,实为世传,记载字号、生卒、葬地、婚娶得子等简况,共计14人。而卓发之《漉篱集》中的《家传》并不是这样的写法,而是选择族人的美行懿德以彰显之。
卓发之所作《家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男性,第二部分为女性,下面分别介绍。 《家传一》为第一世四承事公卓敦、第五世西(栖)溪公宋廷俊、第六世见斋公宋贤、第六世日峰公宋宗茂、第七世心华公卓文卿、第七世月波公卓明卿、第七世日星公卓文彦,共计七人的事迹。其内容的要点是:第一世四承事公卓敦部分。记载了卓氏迁徙与人赘塘栖宋氏的经过:“靖难兵南下,忠贞公敬以抗节族夷,弟敦号四承事公跳(逃)而为唐西赘。唐西之赘,盖自瑞安而奉化,而山阴,三徙矣。而子孙遂家于仁和,是为仁和卓氏。是时诸死节家皆勾党籍,公变姓名为宋哲,以赘宋故,而其后因冒宋氏,公晦迹没世,行义不传。”是为卓氏族史的记录。 第五世西(栖)溪公宋廷俊部分。内容如下:“闻之父老曰:西溪公以任侠闻于乡闾。暮年客吴,舟子为江湖盗,醉之酒,夜击杀公投水中。公子见斋公同渔人溯流求之,历冬入春,不可得,则呼天欲自沉,乃尸遂浮于具区,而颜如平时。额及肩有斧痕,复大索盗,得之吴昌市。爰舁柩归葬焉。”西溪公是行侠之人,其子继承了侠义之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