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家教:成为智慧而幸福的家长

書城自編碼: 416251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郑委
國際書號(ISBN): 9787565740213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卧榻之侧:赵匡胤、李煜和他们的时代
《 卧榻之侧:赵匡胤、李煜和他们的时代 》

售價:HK$ 87.9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战胜拖延症
《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战胜拖延症 》

售價:HK$ 41.8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編輯推薦:
1.注重家教顶层设计。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郑委老师看到个性背后的共性,提出“新时代中国家文化正能量环境建设理论”,为解决个性问题提供途径。
2.倡导正向教育之道。帮助家长走出理念误区,释放焦虑,强调孩子出问题可能“根”在家长,需从教育孩子转向自我提升,与孩子共同成长。
3.提供做学习型父母的途径。文中大量案例能让父母照见自己、看见自身问题,同时提供科学认知和实用改变途径。
4.郑委老师写这本书的初衷令人感动,他说:“我写这本书,就是想让更多的人遵循中国人的文化和规矩,展现中国人的精神,让我们自己越来越智慧,让我们的家庭越来越温暖,夫妻越来越恩爱,孩子越来越优秀,让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幸福。”
5.广大父母应牢记“用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带动行动”,践行优秀家庭教育观。
6.真正的教育发生在父母的认知、行动和真爱中: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做人的过程
·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是父母有家教。
·父母想教育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做那样的人。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孩子
·父母执着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在于认为解决问题是“本”,其实和孩子建立互信的关系才是根本。
·对
內容簡介: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土壤,孩子出现问题,往往与家庭息息相关。要想培养幸福而优秀的孩子,父母应以孩子的问题为切入点,看清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背后自己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地方。当父母的关注点从“纠正孩子”转向“提升自我”,教育的奇迹便会悄然发生。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郑委老师深耕家庭教育领域20载,直指其核心:家庭教育始于家长教育,父母通过自我教育而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如果你的孩子厌学、辍学、躺平、自伤,如果你的亲子关系恶化,如果你的生活受阻、生命困顿,那么你一定不要焦躁,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家教》,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智慧而幸福的家长。
關於作者:
郑委
著名教育专家
中国家长教育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新时代中国家文化正能量环境建设理论”创立者
郑委老师以多年家庭教育实践为基础,以建设“家风、家教、家规”为主轴,遵循“听得懂、可操作、有效果、有出处”的12字方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家文化正能量环境建设理论”,经过近20年的广泛实践,帮助众多家庭排忧解难、走出困境、收获幸福。
十余年来他在全国各地演讲2000多场,开展“智慧家长训练营”等各项课程及活动300余期,积极热情地向社会普及、传播中国优秀家文化;著有《父母爱对了,孩子才优秀》《会爱才是真爱》等家庭教育图书,深受家长的喜爱和社会的关注。
目錄
前言 -1
第一章
家庭幸福的本和末
一、与“努力解决孩子问题”相关的几组重要性对比 -004
1.孩子重要还是孩子努力的结果重要 -009
2.成为内心愉快的正能量的人重要还是努力解决家庭问题重要 -014
3.家庭充满欢声笑语重要还是努力解决家庭问题重要 -018
4.与家人关系好重要还是努力解决家庭问题重要 -024
二、“执着于解决孩子问题”是一种妄念 -028
1.家庭生活中的三个执念 -028
2.家庭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030
三、“‘不去解决孩子问题’很难”背后有真相 -031
四、家庭想幸福,本末勿倒置 -035
1.家庭生活中的“本”到底是什么 -036
2.幸福而美好生活的五大要点 -038
3.用脑不走心是家庭问题的始作俑者 -041
作业:家庭幸福的践行路径 -044
第二章
家庭幸福的关键:成为正能量的人
一、什么是正能量的人 -049
1.“ 正能量的人”的定义 -049
2.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人”的四要素 -050
二、三种能量状态对应三种不同人生 -059
1.正能量的人和明白的人生 -060
2.负能量的人和迷失的人生 -061
3.混日子的人和迷茫的人生 -061
三、人生百态图 -063
四、如何从负能量走向正能量 -068
1.正确途径是什么 -068
2.过程虽曲折,但很有希望 -071
五、正能量的人,具有强大的力量 -076
作业1:结合“四要素”真实回答问题 -080
作业2:写下你的人生方向 -080
第三章
幸福人生的方向
一、七个字串起中国人的一生 -085
1.人生中重要的七个字 -086
2.正能量的活法 -092
3.负能量的活法 -096
二、两种人生方向 -098
1.错误的人生方向 -098
2.正确的人生方向 -106
3.转身并坚定前行 -107
三、不同人生方向造就不同的人生 -112
1.生命状态的五个台阶 -112
2.在灰色生命状态下的四种人 -116
作业:读《全力以赴》的感受 -119
第四章
从我到心:我发自内心真爱过吗
一、你爱你的孩子吗 -123
1.你爱你的孩子吗 -123
2.真爱的两个核心障碍:自以为是和想当然 -126
二、关于爱的两个核心概念 -131
1.“ 真的爱”不等于“真爱” -131
2.你“真的爱”孩子,却可能从未给予孩子“真爱” -133
三、真爱的前提——从“孩子不听话”说起 -134
1.你说的话正确吗 -136
2.孩子真心喜欢你吗 -137
3.你会说话吗 -138
4.在你心中孩子真的好吗 -141
四、爱从何而来?爱从心流出——不需要动脑,只需一颗心 -142
1.不喜欢可以爱吗?——为什么你从未爱过 -142
2.先不谈爱先喜欢上——你当下可以做的 -146
3.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一生“习学” -148
作业:你是否真爱过 -153
第五章
从心到爱:为什么没有真爱
一、人的动力是如何下降乃至消失的 -157
1.关于动力的认知 -157
2.两种动力源:“要”和“怕”vs“爱”和“信” -158
3.动力如何消失,又如何重新拥有 -162
二、“要”和“怕”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弹簧人生 -169
1.弹簧人生 -169
2.孩子不优秀,究竟是谁出了问题 -174
三、两种动力源下的十种人——不同动力源引发的不同后果 -176
1.十种孩子,你想孩子是哪一种 -176
2.十种成人,你是哪一种 -179
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80
四、家长转换动力源的途径 -182
1.“ 真的爱”和“真爱”,动力源完全不同 -182
2.想让孩子重新拥有动力,需要更换动力源 -185
3.从错爱到真爱,父母自己先改变 -186
作业1:你是什么人,你孩子是什么人,你爱人是什么人 -191
作业2:熟读并学唱《迎接绽放》 -191
第六章
从爱到家:孩子如何转换生命动力源
一、“要”和“怕”从哪里来的 -197
1.孩子的“要”和“怕”是从哪里来的 -197
2.父母的“要”和“怕”是从哪里来的 -199
二、家庭是如何轮回的 -201
1.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201
2.“要”和“怕”是如何在家族中轮回的 -202
3.正确理解家族轮回 -204
三、家庭如何塑造人 -206
1.撕下面具和铠甲,反哺父母直面孩子 -206
2.家庭系统的核心是夫妻关系 -210
3.家庭塑造人的流程和关键 -213
四、孩子如何真优秀,家长做对四件事 -217
作业:读《义无反顾》的感受 -219
第七章
从家到人:家长如何成长和改变自己
一、关于改变的几点认知 -223
1.改变很难,但不能说难 -223
2.“一个人想要改变”必须符合三个标准 -229
3.什么是改变?改变的一个重要前提 -231
二、关于改变的真相——改变原则十三条 -233
三、改变的一般过程 -245
四、改变要遵循的细节——《生命成长宣言》 -247
作业:分享你想如何改变 -249
第八章
从人到志:究竟如何教育孩子
一、家庭教育的两个榜样 -253
1.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 -253
2.陶行知:爱满天下 -254
二、树木和育人 -257
1.树和果 -258
2.人和成果 -262
三、育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268
1.成长环境、生命状态和努力结果,哪个最重要 -268
2.关注孩子整体的生命状态,抓住关键 -272
四、究竟如何教育孩子 -274
1.教育孩子七件事 -274
2.教育孩子的本质 -278
作业:写写你的收获或者感受 -279
第九章
从志到命:孩子何时真优秀
一、家庭教育成功的三种境界 -283
1.什么时候能够优秀、幸福和光明——心在当下 -283
2.如何做成一件大事——王国维的三种境界 -286
3.做成家庭教育的三个阶段 -289
二、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没有前提和保障 -293
1.暂停家庭教育,回归家教 -293
2.家庭教育的前提和保障:父母有家教 -294
三、家庭教育最难的一个问题——从共性走向个性 -296
四、如何坚持走正道——师、法、财、侣、地 -302
作业:用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带动行动 -302
后记 中国人的问题需要中国人的文化来解决 -305
內容試閱
前言
现在父母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如何当父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做人的过程。”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的意思都是教育孩子就是不教育孩子,或者说,不教育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我们不需要教育他,只需要改变自己来影响他。所以,父母把自己教育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我从1996 年开始进入教育行业,2006 年我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家文化正能量环境建设理论”,并创建了一个名为“爱与幸福”的平台, 至今近20 年了。在此期间,我接触了大量的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 从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的教育首先是我是什么人,我在做什么。
我们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不要做那样的人;我们想教育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要做那样的人。
我们自己先要做有家教的人。那么,什么是家教呢?
中国人的家教,不同于西方概念的“家庭教育”。我说过“中国人不需要家庭教育,中国人特别需要家教”。因为中国人真正的家庭教育,本质上是立德树人,是让人有家教,即修养。家教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循的标准,体现了这个家庭中“人的修养水平”。家庭之所以有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是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同。矛盾是假的,每个成员的标准不同才是实质。一个家庭共同遵循的标准越高,这个家越有文化,成员之间越能够互相支持。本书之所以命名为“家教”,就是遵循中国人的文化,想给中国家庭提供“爱与幸福”的方案。
副书名“成为智慧而幸福的家长”是什么意思呢?
父母都想培养幸福而优秀的孩子,那么,先想一想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否具有爱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本书根据“新时代中国家文化正能量环境建设理论”的家庭教育课程“智慧父母与幸福人生必修课”编写而成。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智慧父母”,一个是“幸福人生”。
我们先来看“智慧父母”。
“父母”这个词好理解,但是“智慧”不一定好理解,智慧不等于聪明。现在的人都太聪明了,现在的父母都太聪明了,当父母太聪明的时候,孩子可能不那么喜欢父母。
当代聪明的父母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类父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
他们认为,他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他们的力量都能解决。但是在面对自己的家人,尤其是面对孩子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节节败退,甚至会在问题面前痛苦不堪。
第二类父母,觉得自己不聪明,特别想变聪明。
他们热衷于找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家庭幸福,让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孩子出现问题的话,他们总是希望孩子自己就能摆脱这些问题。
“聪明的父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想办法。
大家好好想想,当有了家庭之后,有了婚姻之后,有了孩子之后, 你们面对各种家庭问题,越解决,问题是越多还是越少了?
其实,父母想的办法越多,可能家庭越难幸福。也有可能,父母想的办法越多,家庭的问题反而越多。
很多父母就是在着急想让自己变聪明、变得更聪明的路上,在着急想办法、想更多办法的路上经营着家庭。这样的父母是会远离智慧的。
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智慧?
聪明,耳思聪,目思明。一个人如果擅长察言观色,听到别人说的话立刻就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看到别人的表情或行为举止,马上就明白这个人想要表达什么,这就叫聪明。
智慧,智是日知,也就是每天都“知道”一点,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拥有智慧的关键在“知道”,《管子》中说:“闻一言以贯万物, 谓之知道。”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知行合一”,我更喜欢把行放在前,把知放在后,强调“行知合一”。为什么?因为很多人知道的往往远超做到的,很多时候知道做不到。其实,行在前也好,知在前也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一。行即知,知即行,行和知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现, 两者是分不开的。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就要在生活中践行,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转化为智慧。
智慧和聪明是不同的。聪明在于当下的觉察,是一时的;智慧则是恒久的积累,是践行后的真知,是永久的。
如果你从想成为聪明的父母,变成想成为智慧的父母,本书会给你很多建议,有效提升爱的力量。
我们再来看“幸福人生”。
人生,大家都有。幸福,不一定大家都有,甚至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他不一定真幸福。
曾经有位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到青春期了,沉迷于手机,学习动力不足,只要我不逼着孩子,我家就挺幸福的。” 你看,这位家长的幸福是有条件的,即“只要我不逼着孩子”。
不逼着孩子学习、不管孩子玩手机就幸福,这真是幸福吗?这可能只是当下达到了一种平衡,暂时感觉舒服而已。他家也许谈不上幸福, 也许谈不上不幸福,但3 年、5 年,或10 年后,再遇到某一个问题, 很可能就陷入不幸福。
实际上,很多人内心深处想的并不是家庭幸福,而是家庭富足,生活舒服,享受和享乐,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努力成功,物质富足, 有钱享受生活就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舒服?舒服是幸福吗?
舒服,指身心安恬称意,身体及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的感觉。
幸福,是一种能够长期存在的平和、舒畅的精神状态。
舒服这个词可以用在身体、心理、情绪上,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比如天气炎热,一口冰可乐喝下去很爽,感觉很舒服;工作太疲惫,睡眠充足后很舒服;过得衣食无忧,感觉很舒服;觉悟高,遇到让人不舒服的事也没影响自己,没让自己不舒服。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物资匮乏,吃不上丰盛佳肴;经济拮据,穿不上漂亮衣服;住房拥挤,豪宅都在童话里;交通不便,旅游只在书本里……虽然生活真不舒服,但是我们过得很幸福。比如:那时候的我们常常期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很多好吃好玩的,盼啊盼啊,终于盼到的时候,我们收获的喜悦和满足至今仍记忆犹新。就像在慢慢品尝一粒奶糖,糖的“甜”一点点甜进心底一样。这种甜是一种对生活美好的期待,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这会让我们过得家有家味,年有年味,生活有生活的滋味。
现在,佳肴丰盛酒肉香,漂亮衣服随时穿,房子越住越豪华,高铁飞机行万里……我们过得越来越舒服,却不敢细想幸福。就如现今的孩子可以随时吃到奶糖,可以想吃多少吃多少,却少了喜悦和满足。人们拥有的物质越多,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却似乎越来越少。
舒服与幸福是不同的。舒服的人未必幸福,幸福的人也未必舒服。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肯定有不舒服,一味舒服地享受和享乐有可能离幸福越来越远。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父母沉迷物质享受,却想要孩子优秀、家庭幸福、人生光明、生命有意义。
如果你是一个功利的人,是一个物质的人,是一个虚荣的人,是一个拜金的人,你想要孩子幸福而优秀那很难,家庭幸福、人生光明、生命有意义自然也很难。
孩子是通过父母去认识这个世界的。孩子碰到温暖而有力量的、正能量的、让人喜欢和信任的父母,他就会越来越好;孩子碰不到这样的父母,父母总是错误地对待他,他一定会越来越差。唯有期望他长大后能够自我觉醒。
这个世界没有好孩子,没有坏孩子,只有孩子;父母真爱孩子,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得是优秀的人、智慧的人。
教育是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父母要有爱,要会爱,要有耐心,不能功利,不能急躁,不能情绪化。
我写作这本书,就是想让更多的人遵循中国人的文化和规矩,展现中国人的精神,让我们自己越来越智慧,让我们的家庭越来越温暖,夫妻越来越恩爱,孩子越来越优秀,让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幸福。
本书共分9 章,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第1 章~第3 章,内容偏宏观,更多是家庭教育方向性的引领;第二部分是第4 章~第9 章, 内容偏微观、更具体,是第3 章所讲的知识点“七个字串起中国人的一生”中的七个字“我、心、爱、家、人、志、命”的深化。
其中前三章的内容偏沉重一些,会提一些大家耳熟能详却说不明白的问题,就是想让家长沉下来,否则轻飘飘地总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落不了地;只有担了责任,人才会踏实下来,也才会安心。同时我们在后面六章的内容中会一点点回答这些问题,再告诉家长怎么做,操作层面如何落地。
相信你如果能够放空自己,坚定地跟着书中的内容去改变观念、坚持践行,你的家庭一定能收获幸福,孩子也一定能够变得优秀!
在正式阅读之前,我建议大家以这样的方式来学习:你可以怀疑书中的观点,但请不要否定。我会提出一些问题,目的是希望你深入思考,而不是直接给你答案,希望你通过阅读自己找到答案。

三、真爱的前提——从“孩子不听话”说起
我们发现,很多父母特别执着于“孩子要听话”。
问大家一个问题:孩子是否应该听父母的话?
很多人说“应该听”,我就会说:“父母说的话都对吗?父母说错的,孩子也要听吗?”
有的人说“不应该听”,我又会说:“不听父母的话听谁的话?”
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有的孩子是不得不听,被迫的。
有的孩子是努力在听,很累。
有的孩子是不愿意听,不搭理。
有的孩子是假装在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有的孩子是根本不听,反抗。
有的孩子就是不听,叛逆。
有的孩子是反正不听,无所谓了。
有的孩子是很愿意听。
想一想,你的孩子是哪一类?
我生活得幸福,是因为好多人很愿意听我说话。我的两个孩子、我的丈母娘、我的夫人、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说的话他们都很愿意听。
痛苦的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说了话没人愿意听。你说的话你爱人不听,你特别痛苦。你说的话你孩子不听,你让他写作业他就是不写, 你特别痛苦。
那么,在你内心深处,有没有“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的观念呢?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我就有这样的观念。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父母常跟我们说:“听父母话的是好孩子,不听父母话的是坏孩子;听老师话的是好孩子,不听老师话的是坏孩子。”因此, 我们这一代人就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听话,因为我们觉得“ 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不是好孩子”。
这种观念对不对?我至今为止都认为这个观念是对的。为什么?后文我会详细解释。大家可以先想另外一个问题:孩子应该听父母的话, 却不听,这是为什么?
父母想让孩子听话,最好思考思考这个问题,要思考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你说的话正确吗?
第二,孩子真心喜欢你吗?
第三,你会说话吗?
第四,在你心中孩子真的好吗?
1. 你说的话正确吗
孩子从小到大要学做人、学做事,不听父母的话那听谁的话?很多人遵循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和规则是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这很容易出问题。
孩子最初一般都会听父母的话。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的信仰,他的观念和行为的点点滴滴多是从父母那来的。
有的人不听父母的话,到一定年龄就后悔了。你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有这种体会:当年为什么没听父母的话,当年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就好了。
孩子特别爱听父母的话还听得进去,并特别愿意按照父母说的去做,这是不是父母最想达到的目的?肯定是。这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前提是父母说的话是对的,而不能仅仅是“作为父母我绝不会害你,我都是为你好”。
其实,父母说的话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比如要好好学习、要孝顺、要拼搏奋斗、要考上大学、要努力工作、不要沉迷手机、要有时间观念、做事要仔细认真、要有责任心、不要丢三落四、要管理好自己、要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要有好习惯、要尊重他人、要有礼貌、要讲卫生、要好好挣钱为社会做贡献等。不会有父母教孩子去做小偷、迟到、不尊重别人等。
孩子如果听父母正确的话,并能做到,大概率会成为优秀的孩子。
也就是说,父母正确的话,孩子听进去了,就会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行为就会有好的表现;孩子不听,就会有错误行为,有错误行为就会有不好的表现。
孩子表现好,大家就会喜欢这个孩子,觉得他是好孩子;孩子表现不好,大家往往就不喜欢这个孩子,说这个孩子没那么好,甚至说他是坏孩子。
所以,“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不是好孩子”,中国传统教育流传下来的这个观念,其实是建立在父母的话正确的基础上。
当然,有的父母会跟孩子说:“别管别人,只考虑好自己就行。”“你回家啥也不要干,好好学习就行。”“咱家都是你爸爸的问题,你爸爸不是个好东西。”这种话就不正确了。
父母真爱孩子,希望孩子听话,要不断地确认自己说的话是正确的(可以进行系统学习)。那父母确定自己说的话是正确的之后,孩子还是不听父母的话,又是因为什么呢?
2. 孩子真心喜欢你吗
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即使是正确的话也不听?
作为父母,你先问问自己:
孩子真心喜欢你吗?
孩子发自内心信任你吗?
孩子如果不是真心喜欢和信任父母,那将成为父母面临的最大问题。
孩子一出生,开始是极其喜欢和信任父母的。但是如果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对待他,他就会慢慢不喜欢、不信任父母。时间一长,亲子关系就没有了信任基础。
还是那句老话,“关系好了,什么话都好说;关系不好,怎么说都没用”。父母说话,孩子不听,很可能是因为关系不好,父母透支了孩子的喜欢和信任。
孩子如果喜欢和信任父母,父母的话他当然会听;孩子如果不喜欢父母、不信任父母,父母说的话再正确,他也会左耳进右耳出,或根本不听,甚至反着做。
所以,父母先不要关注孩子听不听话,而要关注:孩子是否真心喜欢你,是否发自内心信任你。教育孩子、爱孩子,你得让他喜欢你和信任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你会说话吗
作为父母,你说话好听吗?
不少父母说话跟“放屁”似的,我知道这样说很难听,所以加了引号,实际上这是我跟一个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的描述。
案例
有一次,一个孩子跟我说:“郑老师,我给你讲点实话。”
我看向他:“你说。”
他说:“我爸妈说话和放屁一样。”
我严厉地说:“你这孩子,说话不应该这样,这么不雅!”
他说:“你听我说呀。”
我表示同意:“好。”
他说:“郑老师,你看,如果你跟一个人在一起,这个人放了一个屁,你会是什么表现?肯定是你一闻到就会屏住呼吸,之后放松一下, 闻一下还有没有,还有的话又屏住呼吸,放松,再闻闻有没有,有的话继续屏住呼吸,之后放松,再闻一下没有了,放松了。”
我笑得肚子疼,说:“对,就是这样。”
他说:“我妈妈跟我说话的时候,我就是这种感觉。妈妈一说话我就紧张,我就忍住,我就听她唠叨,我不敢说话。然后我放松,听听她还说不说了,还在说的话,我又紧张小心,等会儿我放松一下,听听她是不是还在说……容忍到最后,我妈妈不唠叨了,我放松了……”
上述的案例是不是特别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有些父母说话时,让孩子很不舒服的状态?如果你一说话,你的孩子就会皱眉头,那你得好好想想:
你说话孩子爱听吗?
想让孩子听你的话,你要调整你的眼神、表情、语气和语调(见图4–2)。你的眼神、表情、语气和语调,要让孩子舒服。
如果你每天说话语气很不好,语调很刺耳,表情很难看,甚至是狰狞,眼神充满要求、索取、愤怒、恶毒,跟妖魔鬼怪一样声色俱厉,那么孩子一听你说话就会皱眉头,一听你说话就会捂耳朵,一听你说话就会情绪失控,一听你说话就想逃避。
如果你的语气是平和的,语调是欢快的,表情是温暖而信任的,眼神是充满力量的、充满爱的,孩子和你的关系就会好,他才有可能听你的话。
有些父母的心里没有爱,充满了控制、索要、担心和焦虑,因为控制而很自我,因为索要而执着,因为担心而妄念,因为焦虑而讲道理。于是,自以为是地控制孩子,执着地索要着自己想要的结果,妄念孩子未来会好,然后因为焦虑不断地给孩子讲道理。这就是“错爱”。
父母心里装满恐惧和欲望,眼神、表情、语气、语调就都是负能量的。父母负能量地对待孩子,孩子跟父母就会关系不好。关系不好,孩子就会感受不好。孩子感受不好,他的心就会不舒服,心力就不够。他心力不够,做事能力就差,然后结果就会不好。
于是,父母越来越担心,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想孩子好,孩子可能越来越不好,恶性循环。
真爱,是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父母想真爱孩子,就要找回这颗心。
父母心中要有爱,而爱会通过眼神、表情、语气和语调传达出来。孩子感受到了爱,他的心就正,事就做得好——善心、善事、善果。
孩子感受到温暖的爱,他就会行善;孩子感受到有力量的爱,他就不会作恶。真爱孩子,就要帮他增强心力,让他心里产生力量。也就是说,父母的眼神、表情、语气和语调让孩子感受到温暖而有力量,孩子也会变得温暖而有力量。
请记住:真正的爱,是通过温暖而有力量的眼神、表情、语气和语调流淌出来的。
4. 在你心中孩子真的好吗
在你心中,你的孩子真的好吗?
其实,我们不能拿好坏来评价孩子,因为评价孩子坏,就是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他可能这辈子就坏了。
那么换个问法就是:你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吗?
孩子有犯错的权利,有出问题的权利,因为孩子只是孩子。父母要多包容、理解、温暖、支持孩子,少在孩子身上释放要求、命令、规则、欲望、恐惧,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为一个成人。
孩子是通过父母去认识这个世界的。孩子碰到懂道理的、说话正能量的、让人喜欢和信任的父母,他就会越来越好;孩子碰不到这样的父母,父母总是错误地对待他,他一定会越来越差。
这个世界没有好孩子,没有坏孩子,只有孩子;当父母真正爱他的时候,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所以,父母一定要发自内心地爱孩子,不要总觉得孩子不好,孩子全身都是毛病。要做到这一点,父母自己首先要是优秀的人。
有位爸爸说:“郑老师,在外面我很优秀,大家都很崇拜、尊重我, 在家里,孩子和爱人却看不上我。”这种情况的话,这位爸爸就谈不上优秀了,因为孩子和爱人眼中的他才是真实的他。
重点提示
父母想要真正地爱孩子,必须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说的话都是正确的。
第二,想办法让孩子喜欢和信任。
第三,眼神、表情、语气和语调充满温暖和力量。
第四,发自内心地爱孩子,不要觉得他不好。
这样,父母给出的爱才不会是错爱。这是父母能够给出孩子真爱的前提。而感受到父母真爱的孩子,自然愿意听父母的话。父母跟我们学习爱,是来调心的,不是来调嘴的,更不是寻求方法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