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北京城史记 明代卷
》
售價:HK$
151.8

《
懂得:影响你一生的DISC识人术(修订版)
》
售價:HK$
74.8

《
ROS 2机器人操作系统与Gazebo机器人仿真(微课视频版)
》
售價:HK$
97.9

《
JOLT效应:攻克客户的犹豫不决
》
售價:HK$
86.9

《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英文版·第8版)
》
售價:HK$
151.8

《
是药非药 : 原来本草这么有趣
》
售價:HK$
64.9

《
图解计算机网络:Internet、移动通信与云计算
》
售價:HK$
65.5

《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研究
》
售價:HK$
63.8
|
| 內容簡介: |
《一粒尘土也有她的光芒》是陈秀玉老师的教育随笔。通过参与“教育行走”活动,她从一名不擅读写的乡村女教师,成为撰写文稿超百万字的“教育行走”公众号编辑,并开展“教育行走”衍生读写活动,逐渐成为参与活动的广大教师中的楷模。陈老师不止参与“行走”活动,更是“行走”在教师自我实现的路上;从开启读写之路以来,她深明读写对教师的重要性,并总结自己的经历与经验,希望助力更多教师走上读写与自我实现之路。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尘土不事张扬,又能熠熠生辉。
这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它适合所有渴望成长、追求光亮的教师朋友。
|
| 關於作者: |
陈秀玉,网名小尘,小尘老师。福建省诏安县梅洲乡中心小学教师。第三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学员,新网师榜样学员,“勇气更新”种子教师。教育行走资深志愿者,“教育行走”公众号“醒走者”主编。“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写作活动发起者。文质教育研究院家庭教育指导师,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总班主任。
文章散见于《小学数学教师》《福建教育》《教师博览》《中国教师报》等报刊。
喜欢阅读、思考、记录,一直将“坚持读,坚持记,成就更好的自己”作为座右铭。
|
| 目錄:
|
第一辑? 追寻光
生命之光——张文质 / 003
师者之光——谢云 / 007
为什么一直写都没有长进 / 012
如何“浇灌一棵属于自己的树”? / 015
承担着,学习着,成长着 / 019
阅读教练实战活动 / 024
亲子关系的关键是陪伴
——读《奶蜜盐》有感 / 033
打开经典阅读之门的钥匙 / 041
再说阅读这些事
——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 044
正能量因文字而聚集
——读《“不乖”教师的正能量》有感 / 047
教育,缺少的是什么? / 052
有趣、有料、接地气
——读《奇妙的阅读和好玩的作业》有感 / 054
好心态,在行动,常反思
——读《教师的解放与超越》有感 / 058
不生气 / 063
晓霞,大侠也
——读《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有感 / 066
你也可以成为飞翔者
——读《一线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有感 / 072
第二辑? 成为光
别为不成长找借口 / 077
尘语 20 则 / 079
感恩、感动、震撼
——第六期 N 师学院结业典礼记 / 082
规划是教师脱颖而出的最核心要素 / 087
论文写作的艺术与实践 / 090
观见未必属实,思维未必确切 / 094
接受与改善 / 097
要“授之以渔”,更要撩起其“渔欲”/ 104
“玩”也可以如此精彩 / 107
数学日记情缘 / 111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小学科学预实验案例集 / 114
社会化学习让学生“重获新生”/ 121
一个都没有少的颁奖 / 125
深陷自我设置的挑战 / 128
努力去做,必有成效
——致琳娜小组 / 131
扬长远胜于补短
——来自吴毓涵的启示 / 133
学会肯定自己
——致金牌组长郑荧凤 / 135
“预·思·评”三部一体,构建小学数学“合作共学”的课堂 / 139
如何高效从容地做事 / 145
两则觉察日记 / 149
第三辑? 散发光
一粒尘土也有她的光芒 / 155
带上自己去读书 / 158
“教育行走”资深志愿者 / 164
行走编辑部的故事 / 169
紫光行动助教 / 175
我有咖啡,你有故事吗 / 180
说说阅读挑战 / 184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 187
从“碎碎念”到聚焦学科
——2022 年“写吧”再出发 / 190
放好你的核桃,就有更多能量
——沃角采风共话读写 / 195
以写促思学数学
——数学写作教学实践探索 / 202
探寻《奇迹学校》的秘密 / 209
小尘的坚持,文字的力量 / 218
后记:万物皆有价值 / 221
|
| 內容試閱:
|
序 小尘和她的光(节选)
谢云
从很多年前开始,就不断有人讨论教师的职业倦怠。虽然我觉得,任何职 业都会倦怠,但是一线教师,每天面对同样的琐事、同样的面孔,的确更容易“倦怠”。但是小尘说:“虽然我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现在也已进入中年,但没有职业懈怠感。”这样的心态和状态,或许得益于她的阅读和写作、她的志愿和公益。
2022年,小尘在自己的“年度生命叙事”中曾说:“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做,但你觉得有必要或者很喜欢,就用心去做。这种思维状态和处事方式,就是我这一年来的常态。”事实上,这也是小尘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无论阅读还是写作,小尘的基础都弱、能力不强。但她愿意努力做事,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始终坚持。因为她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所以做什么都感觉“欢喜”——就像她读我的书,并记录感受;就像她参与“教育行走”,并全身心投入。
读书、写作、听讲座、参与网络研修、参加名师工作室活动……这些年来,小尘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在“追寻光”。她一点点地接近光源,一点点地吸收能量,最终让自己“成为光”,并在慢慢地“发散光”——各种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交流和分享;从“一起写吧”的内部交流,到“教育行走”的现场分享,再到其他活动的网课、直播、讲座、指导。小尘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听到;小尘的身影,也被越来越多的一线老师看到。
或者说,她以自己的微光,照耀着那些愿意被照耀的人。
现在,小尘把自己这些年来的文稿整理成书,书名用的就是我当年那篇短文的题目。小尘说,她特别喜欢这个题目,在很多场合都曾提及。“我一直把它作为一种期许,认真做事、努力发光。”在第八届“教育行走”的现场分享环节,小尘曾说:“哪怕你微不足道,你也可以发出自己微弱的光芒;兴许就有人被你吸引、被你影响、被你照亮。”
我一直觉得,心怀光亮,才有远方;心怀光亮,也必有远方。阅读这些文字,回想起这些年跟小尘交往的点点滴滴,我切实感觉到,在这庞大的世间,或许我们都只是一粒粒细小的尘埃。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生而不凡,每个人也都可以光芒万丈。
因此写下这些文字,既作为师父对徒弟的成长见证,也特别期望,小尘的光,越来越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