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65.8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日本财政学会理事解读经济下行时代的清醒之作!全景式解读日本经济,中文版初次引进!岩波书店重磅推荐,加印十余次!
作者金子胜教授曾任教于法政大学、庆应私塾大学等多所日本名校,已出版20多部论著,评分4.0 ,推特拥有19w 粉丝,并活跃于电台等媒体。
涵盖经济下行时代所有社会问题:利率下调、地产崩盘、股市动荡、格差扩大、少子老龄化、家庭解体、低欲望、毕业即失业、中年破产、房贷断供、工资缩水、延长加班时间……这本书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用数据说话:20 图表,官方数据佐证!以全球化视角,全景式解读,为中国敲响警钟。同为东亚重要经济体,中国是否会重蹈覆辙?经济下行时代,我们如何保持清醒?普通人如何自救?
附“失去的三十年”大事记,厘清经济衰退全过程。通过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加清晰地看到未来该往哪儿走!
|
內容簡介: |
楼价暴跌,民众走投无路,房地产如何成为日本噩梦?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从制造业强国到“出口立国”的失败,日本如何被时代甩下?
庞大的“中产阶层”如何逐渐瓦解,成为新穷人?
财富固化、年龄固化、阶层固化,年轻人如何应对时代风险?
从泡沫崩溃到低欲望社会,普通人是如何自救的?
本书以全球化视角回顾1989年到2019年的日本经济,深刻剖析日本如何从“失去的十年”变成“失去的二十年”,并最终走向“失去的三十年”,为当下的中国敲响警钟——我们是否会重蹈覆辙?
|
關於作者: |
金子胜,1952年出生于东京都,日本财政学会理事,曾任法政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以及立教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特任教授。他自2023年4月起担任淑德大学研究生学部客座教授,专攻财政学、地方财政论、制度经济学领域,有《市场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长期停滞》《闭塞经济》等。
|
目錄:
|
第一章资本主义已经变质
1 回顾泡沫经济时代 _002
泡沫循环 / 纸币本位制时代 / 中央银行催生的泡沫 / 全球化与信息独占
2“失去的三十年”究竟为何 _015
从增长到衰退 / 产业的衰退 / 中产jieceng的没落 / 不断加剧的家庭解体
3 不负责任体系的形成 _041
第二章从全球化到极右民粹主义
1 错综复杂的 20 世纪 90 年代 _048
全球化的开端 / 金融革新与危机 /“第三条道路”/ 北欧福利国家的变化
2 移民社会和新福利国家 _065
对立与分裂中的暗流 / 移民劳工的增加与工会的衰落 / 多样性与普遍主义
3 全球反恐战争与雷曼事件 _073
布什时期的反恐战争与难民问题 / 奥巴马政府 / 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和局限 / 特朗普时期的美国 / 中美贸易战 / 朝鲜和伊朗 / 特朗普政府的局限
第三章转型失败的日本
1 钟摆式政策 _098
政治上的持续落后 / 像钟摆一样摇摆的政策与政府
2 持续落后的“新自由主义”_105
魔幻的小泉“结构改革”/ 不良债权与金融乱象 / 地区医疗崩坏 / 受挫的地方分权改革
3 转型失败的后果 _123
民主党的努力 / 内斗造成的失败 / 第二次安倍政府 / 营造虚假繁荣 / 口号层面的民粹主义节奏 / 虚无化节奏
第四章终结的开始
1 没有出口的老鼠会 _150
失败的“安倍经济学”/ 悬在国民头顶的经济困局 / 股价和内阁支持率 / 泡沫问题 / 中央银行之死
2 经济财政危机的发生 _171
过于乐观的预期 / 民间储蓄减少的倾向 / 财政赤字的“玄机”
3 无法阻止的产业衰退 _185
长期衰退困局 / 能源转换时代
4 新的格差社会 _198
新贫困问题 / jieceng固化之困 / 地域格差
第五章日本还能做什么
“安倍经济学”之罪 / 透明公正的社会规则 / 必须保障教育机会平等 / 产业战略与相关体系变革举措 / 推动电力公司解体 / 向地域分散网络型转型 / 恢复财政金融机能
结语
附录 1参考文献介绍 _226
“新自由主义”相关著作 /“第三条道路”及经济政策相关著作 /创新及产业结构转型等相关著作 / 笔者的拙作及观点
附录 2“失去的三十年”大事记 _231
|
內容試閱:
|
日本已不能再被称作发达国家了。
如今的日本已经丧失了以严苛的目光冷静审视自身的那份谦逊,这一点本是战后日本的美德之一。而现在,日本政府竟堂而皇之地篡改公文和统计数据。高级官僚在森友加计问题上下达篡改指示,并且在国会上屡作伪证,却未被起诉。一边是这些人领取着高额退休金,另一边却是被迫进行篡改操作的近畿财务局基层职员被逼自杀。内阁大臣即便违反《公职选举法》和《政治资金规正法》,也完全不会被问罪。
不只是政府,知名的大型企业也将数据篡改、财务造假视作理所当然之事,即便这些行径被曝光,经营者也没有承担责任。要知道,曾经的日本企业,上至高层下至基层一线都认真努力地制造产品,也正是凭借这一点,高品质的日本产品才得以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无论怎么看,现在的日本都是一个正在走向衰落的国家。即便当权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一个劲儿地宣称讨厌中国、讨厌韩国,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事实上,当前的日本企业中根本找不出能胜过中国的华为和韩国的三星的企业了。曾经在世界上占有可观份额而引以为傲的日本产品,除了汽车之外,纷纷失去原有地位;在信息通信、生物医药、能源等前沿领域,日本企业已经彻底落后了。
1989 年平成时代(1989 年至 2019 年的三十年间)开启之时,正值日本泡沫经济发展到顶峰,当时日本还趾高气扬地号称“日本第一”。然而,衰败正是在骄傲自满之时开始的。此后持续的“失去的三十年”决定性地削弱了日本的产业竞争力。
正如本书所阐明的那样,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被称作“失去的十年”间,由于经营责任和监督责任都未被追究,对不良债权的根本性处理也被消极对待,于是在 1997 年 11 月发生了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机构经营破产导致的金融危机。此后,工资、收入中位数、家庭消费、劳动年龄人口,还有 GDP,要么减少,要么陷入停滞。日本经济结构在这一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失去的十年”变成了“失去的二十年”。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同样的情况再次上演,进而演变成了“失去的三十年”。如果领导者不用承担责任,产业也好,社会也罢,都无法实现变革重生。这是必然的。日本既没有基于严格的债权评估来积累贷款损失准备金以致力于企业重建,也没有通过企业国有化来剥离不良债权,以便慢慢进行处理,而只是一味地用财政金融政策去“拯救”那些不断僵尸化的企业。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就是“安倍经济学”。原本应在两年内结束的异次元宽松货币政策,由于未能摆脱通货紧缩而持续了六年多,结果变成了“没有出口的老鼠会”。但是,针对政策失败的根本性批判却被压制下去了。其结果是,由于言论界的萎缩,人们只能考虑眼前的事情而“得过且过”。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就像法国路易十五统治时期一样,陷入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境地。
安倍晋三政府无论在外交还是内政上,几乎都没有实现其所提出的政策目标。首相也不认真回答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只是一个接一个地改变口号;而媒体一味地自我约束,既不验证也不批判,始终只是在营造安倍政府“正在做事”的感觉。日本仿佛变成了一个实行发展性独裁的国家。这样下去,灭亡是迟早的事。
本书旨在回顾沦为“失去的三十年”的平成时代,并力求探究其衰退的本质。
第一章,笔者会尽可能地运用数据来揭示日本经济衰退的真实状况(虽说如今政府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有所下降)。
第二章,追溯全球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变迁。
第三章,梳理日本经济政策的变迁。
第四章,笔者将指出制造出这种衰退机制的错误政策之集大成者——“安倍经济学”存在的引发经济崩溃的危险性。
第五章,论述为了创造新的产业与社会,应转换为怎样的经济政策,并提出最基本的、必要的替代方案。
本书想要阐明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要有一种仿佛回到战后初期、一切重新来过的心态,心怀谦逊地重新出发。否则,日本将永远无法实现复兴,甚至陷入“失去的五十年”“失去的一百年”的境地。
“失去的三十年”直接冲击了人们的生活。以 1997 年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经营破产为顶点,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开始持续下降。
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收益,抑制工资增长,对雇佣体系进行拆解,导致非正规雇佣者不断扩大。1999 年 12 月,修订版 《劳动者派遣法》开始施行。这部法律原本是为了保护 26 种业务派遣劳动者而制定的,然而后来却演变成了劳动力市场进行 临时性供需调节的工具。除特定排除业务外,派遣工作在其他业务方面基本实现了“自由化”,并且派遣期限限定为一年。
之后,“IT、金融相关的营业业务”被纳入这 26 种业务之中,疗养设施、养老院等社会福利设施中的医疗业务也逐渐解禁。
此外,在小泉“结构改革”的背景下,2004 年 3 月施行的《劳动者派遣法》修订版废除了针对 26 种业务为期三年的期限指导,在设定一年(之后延长至三年)派遣期限限制的基础上,又将“物品制造业务”新纳入派遣适用业务范围。虽然增加了按生产线进行承包派遣的限制,但在产品制造现场也开始允许派遣劳动了。
如图 1-5 所示,正规雇佣者呈现减少趋势,而非正规雇佣者(兼职者、临时工、派遣工、合同工等)则一直在持续增加,比例已经接近四成。
由于厚生劳动省每月劳动统计不恰当的处理,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有所降低,但从图 1-6 仍可看出,保障正规雇佣者长期雇佣的终身雇佣制转变为提高非正规雇佣者比重的雇佣流动化制度的趋势在不断推进。
与此同时,月均现金工资总额开始下降。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即便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劳动者的月均现金工资总额也一直在上升。但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月均现金工资出现了下降,并且实际工资也在持续下滑。由此,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下跌的资产通缩开始,通缩经济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
图 1-7 展示了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和平均值。从中可以看出,这二者都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叶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家庭收入(准确来说,是将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家庭人数的平方根得出的等价可支配收入)低于中位数一半的相对贫困人口的比例也在上升。日本的相对贫困率从 1997 年的 14.6%上升到了 2012 年的 16.3%。尽管存在因样本篡改而导致工资统计虚增的问题,但安倍上台后,名义工资有了些许上升,不过实际家庭消费仍持续处于负增长状态;相对贫困率在 2015 年虽下降到了 15.6%,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在收入中位数持续下降的背景下,相对贫困现象逐渐显现。国税厅以纳税人为中心展开的“民间工资实际情况统计调查”显示,2017 年,年收入在 100 万日元以下的约有 412 万人;年收入在 100 万日元至 200 万日元之间的约有 670 万人;年收入在 200 万日元以下的约有 1082 万人,占总人数 4945 万人的 21.9%。其中包含了主妇做兼职等情况,但也反映出了非正规雇佣状况扩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穷忙族”(Working Poor)一词开始流行起来,它指的是那些没有生活保障、工作忙碌却依然贫困的群体。
在社会发展中,教育机会是否有保障对社会流动性影响巨大。当教育面向所有人开放时,社会流动性得以提高;反之,如果教育机会得不到保障,阶层差距便会固定下来。中产阶层为了子女能接受大学教育,努力筹措教育费用。但整体收入水平的下降使得部分家庭无力承担教育费用。如今,依靠有息奖学金进入高中、大学深造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承受着沉重的还款负担。如果无法被正规雇佣,年轻人就会因无力偿还贷款而陷入贫困。
就这样,昭和时代高速增长阶段所创造出的庞大的“中产jieceng”逐渐瓦解,平成时代变成了中产jieceng没落、jeiceng差距不断扩大的社会。从人均收入排名来看,日本在 2017 年已经下滑到了第二十五位,不能再被称作“富裕国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