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守望者镜与灯)删除咒骂

書城自編碼: 41592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英]安吉拉·卡特 著,晓风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305293610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美学四讲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人体脂肪的秘密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編輯推薦:
★安吉拉·卡特书评自选集首译中文|时跨十五年
★备受石黑一雄等大咖推崇的文学教母|女性主义的象征
★闯入叙事迷宫|洞悉文化机理|拆解性别权力
★“删除咒骂”:是中年英格兰淑女,还是爱爆粗口的毒舌女巫?
★“由于我是个女人,男人们认为自己有权告诉我如何感受……于是我开始还嘴。”
★读形式至纯的故事,驱赶魔鬼,抵御死亡。
★对文学经典的大胆重读
《哈扎尔辞典》《源氏物语》……约翰·伯格、格林兄弟、威廉·巴勒斯……
★全球视野下的跨文化巡礼
美食主义、好莱坞……暴力和多民族的纽约、阴暗危险的伦敦白教堂区……
★对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回击
简·爱、紧身胸衣、生育与疯狂……
內容簡介:
安吉拉·卡特的父亲传给了她粗俗的语言和对印刷品的喜爱,因此她坚持撰写书评的同时,一直煞费苦心地用蓝笔画去她的本能反应(比如“烂透了”),以便给出更客观的评价。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她将自己十五年来写作的大量书评选编为文集《删除咒骂》,其中涉及的主题五花八门:叙事、文化、女性……从《哈扎尔辞典》到《爱尔兰民间故事》,从《简·爱》到《源氏物语》,从“美食主义”到好莱坞,从正在消亡的农民生活到紧身胸衣背后的性别权力关系,卡特以她一贯的锐利与大胆,洞悉一切,拆解一切。这里没有乏味的文学评论,只有一场流动的盛宴,关于让我们看得更清楚、给我们带来乐趣的作家们。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1940—1992),英国女作家,凭借《焚舟纪》《明智的孩子》等新颖无畏、独树一帜的作品,成为一代人的偶像,被石黑一雄、伊恩·麦克尤恩、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大作家拥戴为一代文学教母。2008年,《泰晤士报》将她列为“1945年以来50位伟大英国作家”第10位。时至今日,她仍是女性主义的象征。
【译者简介】
晓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爱尔兰文学方向硕士,热爱把有趣的故事用中文呈现出来的成就感。译著有《卡特制造:安吉拉·卡特传》等。
目錄
【目 录】

作者序

给我讲个故事吧
米洛拉德·帕维奇:《哈扎尔辞典》
米洛拉德·帕维奇:《用茶水画成的风景画》
《爱尔兰民间故事》和《阿拉伯民间故事》
丹尼洛·契斯:《死亡百科全书》
约翰·伯格:《猪的土地》
约翰·伯格:《欧罗巴往事》
《格林兄弟的德国传说》
威廉·巴勒斯:《西部大地》
威廉·巴勒斯:《阿普克在此》
G. 巴拉德:《太阳帝国》
沃尔特·德拉梅尔:《侏儒回忆录》
言语炼金术

西红柿女人
《一份蛋饼,一杯红酒》及其他菜肴
雷德克利夫·萨拉曼:《土豆的历史及社会影响》
《〈时尚〉中的美食》
伊丽莎白·戴维:《英国面包与酵母食谱》
佩兴丝·格雷:《野草中的蜜糖》

家园
哈尼夫·库雷西:《郊区佛陀》
伊恩·杰克:《在石油用完之前》及其他
迈克尔·穆考克:《伦敦母亲》
伊恩·辛克莱:《下游》

美利坚
罗伯特·库佛:《电影院之夜》
好莱坞
埃德蒙·怀特:《美丽的房间空空如也》
吉尔伯特·埃尔南德斯:《鸭脚》
路易丝·厄德里克:《甜菜女王》
格蕾丝·佩利:《人间絮扰》和《临终巨变》

微小的差异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戴维·孔兹:《时尚与恋物主义》
克里斯蒂娜·斯特德
菲莉丝·罗斯:《爵士艳后》
紫式部:《源氏物语》
埃里克·罗德:《生育与疯狂》

后记:布鲁姆日
人名、地名中英文对照表
內容試閱
作者序
我在自己的圈子里是出了名地爱爆粗口。这是个常见的矛盾现象——那温言细语的中年英格兰淑女,一被激怒就破口大骂。这要怪我的父亲,他既非英格兰人也非绅士,而是个苏格兰记者,他传给了我粗俗的语言和对印刷品的喜爱,因此在过去的十五年多时间里,他的女儿一直坚持撰写书评,又一直煞费苦心地用蓝笔画去她的本能反应(“烂透了”“真他妈烂”),以便给出更均衡而客观的评价。
父亲的床边有一柜子企鹅经典文学译本。荷马、修昔底德、阿普列乌斯。母亲更偏好鲍斯韦尔和佩皮斯——她热爱流言蜚语,尤其是古代的流言蜚语,但她不信任小说,因为她相信小说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世界观。有一次,她抓到我读一本长篇小说,训斥道:“别让我逮到你再犯,想想艾玛·包法利身上发生的事吧。”父母都在十五岁那年离开学校,他们是最后一代脑子里对书报充满好奇的人。
在中世纪道德剧《世人》中,“知识”说:“世人,吾当与汝同行,为汝导引,于汝急需之时与汝相依。”老版世人书库的出版物就将这句话印在封面内侧,这是他们的标语。(恢复出版的世人书库欣然采用了同一句标语。)我还记得另一句标语是“一本好书是一位大师珍贵的血脉”,或类似的意思。我们吃饭时也摊开书本。在每顿饭的间隙,尤其是食物定量配给时期,母亲喜欢读烹饪书。上学时,我们是班上唯一家里没有电视机的人。父亲退休后,他们终于有了一台,据说是给他看新闻用的。此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尽管我与书相伴成长,成年后也长时间泡在书堆里,以写书为生,还很享受写作书评,但我能镇定地想象那个日益逼近的科幻小说般的未来世界,在那里,信息和叙事愉悦感通过电子途径传播,而书会成为古雅的、文物收藏式的小众爱好。然而我对自己说:这可不会发生在我的时代。书到底只是思想的载体——像瓶子一样;重要的是书的内容。话虽如此,但我得承认自己对书,对它们的触感、它们的气味抱有一种类似崇拜的态度。但不管怎么说,写作一事尚未存在时,人们就对彼此讲故事,教会彼此事物的名称,猜测万物的意义(很少得出什么结论),谈论动物习性,创作菜谱,他们无疑会继续这么做,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叙事。
所有的书都包含叙事,连烹饪书和汽车维修手册也一样。叙事是用语言写下的,却是在时间中形成的(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当作家们创造一种让故事在其中展开的时间时,他们都在创造一种仿制时间,也在与我们的时间、读者的时间,即读故事所需的时间玩一种复杂的游戏。一个好作家能让你相信时间是静止的。
然而哪怕作家忍住不谈论死亡,死亡也依然是一切故事的终点,也是我们的时间终止之处。山鲁佐德知道这点,因而她不停地从上一个故事里编出新的故事,绝对不到能说“这就是结局”的地步。因为它本可能就是结局。我们如走钢丝艺人般沿着故事线行进。那就是我们的生活。
但又不止于此。巴厘人在做好尸体下葬的准备后,会开展一场马拉松式的朗读会。他们从民间故事集中选取一些来高声朗读,不停歇地读,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读好几天,以便驱赶魔鬼:

魔鬼会在人死后不久的虚弱期占有灵魂,但故事能赶走他们。如同中式套盒和英式树篱,故事内部也有故事,你进入其中一个就会遇上另一个,每次转弯都从一个情节转到另一个情节,直到最后,你到达叙事空间的核心,相当于这户人家内院的尸体所在之处。魔鬼无法进入这个空间,因为他们不会转弯。他们的脑袋无助地撞上读者创造的叙事迷宫,所以阅读提供了一种防御工事……它造出语词之墙,这墙起着干扰无线电波的作用。它不是在逗乐、指导、完善或帮人打发时间:凭借叠成瓦状的层层叙事和刺耳的杂音,它护卫了灵魂。

这足以说明叙事的重要性,也应当解释了为何这本书绝大部分文章是在探讨形式至纯的故事,也就是说探讨虚构的故事,以及作家用来消解终结之必然性,用来驱赶魔鬼、使其永远不得靠近的技巧。
……
我并不认为作家(哪怕是伟大的作家)是先知或圣人,或弥赛亚式的人物。写作是一项孤独的案头工作,而在某个11月的下午五点左右,你已经一整天见不着任何人了,这时一点自大狂妄想倒可以聊作慰藉。不过,我在这本书里写到的一两个人确有弥赛亚式的抱负,而且我是支持自命不凡的;此外,我很高兴伊恩·辛克莱为把玛格丽特·撒切尔拉下台出了一份力。但在我看来,那并非先知的天赋,而是时代在通过某些作家发光,让我们以为他们比我们看得更清楚,实际上却是他们让我们看得更清楚。称这类作家为预言家、先知,是一种简略的表达。我想自己还会把约翰·伯格和威廉·巴勒斯划入这一类,大概还要加上J. G. 巴拉德,克里斯蒂娜·斯特德当然也是。
除此之外,我想写的是给我带来乐趣的作家。愉悦一贯受到英国媒体的批评。我支持愉悦。我希望周围能有更多乐子。我也喜欢争论。在本书的几篇文章中,还有一种强烈的怒气在驱动。没有争论的一天,就像不放盐的鸡蛋一般寡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