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近代史(史学大师蒋廷黻作品)
》
售價:HK$
92.0

《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
售價:HK$
103.8

《
今日向长安(上下册)
》
售價:HK$
218.9

《
所有顽固的人(超20家主流媒体报道的上海推理主题独立书店生存实录)
》
售價:HK$
61.6

《
蝶之恋 博物画中的蝴蝶 复古艺术馆14
》
售價:HK$
151.8

《
运载千秋:中国大运河传
》
售價:HK$
96.8

《
史记里的谜:司马迁未言明的历史真相(发现一个比《史记》记载更加精彩的古代中国。读懂《史记》的好帮手)
》
售價:HK$
74.8

《
磨合:近代镇江的全球化之旅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1)作者背景权威:作者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资深经理,在国有大行各层级风控管理从业30余年。 (2)作者经验丰富:作者历经业务风险处理者、风控项目组织者、安全经营管理者和合规策略设计者等多个角色,实战经验丰富。 (3)业务脉络清晰:紧扣数字金融风控,从横(线上渠道 / 互金知识)、纵(风控实践 / 银行理论)、斜(技术安全 / 合规应用)三向展开。 (4)技术应用前沿:以智能风控方法论为主轴,结合 AI 等技术与新业态风险应对策略,讲决策链,推智能化、谈 “无数据不风控”,构想 AI Agent 愿景。 (5)规制案例翔实:剖析线上银行客户旅程安全,梳理最新监管政策等,传法规、供指引、完善防控管,倡金融科技伦理与合规文化。 (6)风控策略系统:总结线上银行风控核心与重点策略,描述新业态规则引擎等,结合业务讲数字风控实现方法与未来愿景。 (7)实践指导性强:循 “业务 — 技术 — 法律” 路径,解读银行线上风控历程与安全策略,契合背景、贴近清朗网络空间安全格局。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系统指导银行如何为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放银行、远程银行5种数字化业态构建智能风控体系的著作。作者基于30余年的银行业从业经验,系统梳理和总结了“规制建设—技术应用—合规嵌入”三位一体的风控策略及其实践方法。本书既提供传统风控框架,又适配智能化趋势的安全设计,涵盖线上产品标准化迭代研发、服务全旅程管理分析、跨业态联控共治机制运用和平台敏捷治理体系建设等实践内容,为从业者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框架,意在帮助读者了解银行数字化风控的演进体系,更好地感知风险态势及策略布局。掌握本书内容,您将收获以下核心价值。(1)全面理解数字化风控体系:系统学习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放银行、远程银行5种业态的规制建设、技术应用与合规嵌入,构建完整的数字化风控知识体系。(2)洞悉前沿技术应用:深入了解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智能风控中的原理与实践,包括设备指纹、生物探针、专家规则、模型脚本、关系图谱等10余种具体应用,助您驾驭未来风控挑战。(3)掌握合规与伦理治理:厘清开放场景中银行账户、数字人民币、银行数据等开放要素的合规边界与安全防护体系,理解金融科技伦理治理路径,有效规避法律与声誉风险。(4)获取实战解决方案:学习针对图文识别、智能客服等新型服务的“内容合规审查+AI情绪识别”闭环管理模式,以及应对外部欺诈、内部违规操作等超过15种具体类型风险的防控方案。(5)提升职业竞争力:借鉴作者30余年国有大行管理经验,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策略深度融合,为银行从业者、监管人员及金融科技专家提供跨业态风控指南,助您在数字化转型中脱颖而出。(6)紧跟政策法规动态:全书收录并解读了超过20部数字金融领域监管政策法规,包括《电子签名法》《反洗钱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确保您的风控实践始终符合监管要求。本书不仅是理论的殿堂,更是实践的宝库。它集成了实践中各类展业平台的业务功能、技术应用、法规依据、风控策略等方面的新成果,融合了银行业务、技术、服务的“管、控、防”数字化要略,旨在提供银行前沿数字化转型探索经验和专业性风险控制管理策略,以便读者理解银行数字化风控现状和未来趋势。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胡小龙银行业资深从业者,在银行业深耕30余年,先后任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业务管理处处长、省级分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运行管理部总经理兼业务运营中心主任、清算中心主任,二级分行行长。长期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工作,多次组织实施会计电算化、业务运营改革重点项目,网上银行服务标准化专家,在专业期刊发表文章10多篇。
|
目錄:
|
目 录前言第1章 电子银行:基础风控11.1 电子银行风控概述21.1.1 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21.1.2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属性31.1.3 电子银行业务的主要风险类型41.2 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制度61.2.1 法律法规政策61.2.2 技术管理规范181.2.3 国际监管规则211.3 电子银行风险控制活动291.3.1 风险识别291.3.2 风险评估321.3.3 风险应对331.3.4 风险控制341.4 风控策略视角:电子银行认证管理361.4.1 认证原理361.4.2 电子签名391.4.3 商用密码43第2章 网上银行:规范风控552.1 产品功能规范562.1.1 个人网上银行产品功能规范562.1.2 企业网上银行产品功能规范602.2 安全应用功能规范632.2.1 手机短信认证632.2.2 安全检测服务642.2.3 安全认证介质652.2.4 密码软键盘672.2.5 动态口令令牌672.2.6 预留验证信息682.2.7 账户安全锁682.3 业务安全管理规范692.3.1 网上银行注册管理692.3.2 交易安全规范722.3.3 第三方合作管理规范752.3.4 客户安全教育规范772.4 外部欺诈风险防范792.4.1 欺诈风险认知802.4.2 网上银行涉赌涉诈“资金链”治理952.4.3 业务策略应用992.5 风控策略视角: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1022.5.1 金融标准实施应用1022.5.2 企业标准公开声明与监督制度1082.5.3 网上银行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110第3章 手机银行:生态风控1193.1 移动金融概述1203.1.1 手机银行的价值特征1203.1.2 手机银行的生态路径1213.2 移动客户端安全1273.2.1 客户端应用安全规范1273.2.2 设备指纹1313.2.3 生物探针1433.3 风控决策引擎1463.3.1 风控规则引擎1473.3.2 数据脚本分析1513.3.3 关联图谱挖掘1573.3.4 安全态势感知平台1623.4 风控策略视角:数字鸿沟和适老化改造1693.4.1 银行数字鸿沟现象洞察1693.4.2 数字鸿沟弥合路径1713.4.3 手机银行适老化改造实践174第4章 开放银行:场景风控1794.1 开放银行概述1804.1.1 开放银行理念1814.1.2 开放银行的平台要素1844.1.3 开放银行的风险1874.2 数字账户1894.2.1 账户本源及演进1894.2.2 数字账户衍生1954.2.3 数字账户的应用规范2034.3 开放的数字人民币2094.3.1 数字人民币的特征属性2094.3.2 数字人民币的钱包类型2124.3.3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2164.3.4 数字人民币的风险管理2204.4 开放的数据2244.4.1 数据基础制度2244.4.2 数据法律规范2284.4.3 金融数据合规管理2344.4.4 开放银行的数据安全2404.5 风控策略视角:金融科技伦理治理2484.5.1 金融科技伦理风险2484.5.2 金融科技伦理的治理方法2514.5.3 金融科技伦理的治理实践 256第5章 远程银行:运营风控2655.1 数字化运营概述2665.1.1 数字化运营形态2665.1.2 远程银行运营体系2675.1.3 数字化运营平台特征2695.1.4 数字化运营合规要点2705.2 业务运营策略2725.2.1 平台运营管理2725.2.2 客户运营管理2765.2.3 活动运营管理2795.2.4 内容运营管理2815.2.5 产品运营管理2825.3 数字化运营工具2845.3.1 数据标签2845.3.2 数据埋点2885.3.3 用户画像2915.3.4 数字员工2935.4 内容安全管理与信息合规2965.4.1 内容合规治理2975.4.2 文本内容安全3045.4.3 图像内容安全3105.4.4 语音内容安全3235.4.5 远程同屏服务安全3285.5 风控策略视角:数智化风控3315.5.1 数字化风控特征3315.5.2 银行数智化风控要义336
|
內容試閱:
|
前 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风险管理是银行的永恒主题。不同的专业经历铸就了不同的风控理念,不同的经营层级铭刻出不同的安全辙印。作为一名在银行业深耕三十余年的从业者,我经历了业务风险的处理者、风控项目的组织者、安全经营的管理者和合规策略的设计者等多个角色的历练,亲历了从基层会计管理到总行网络金融业务管理的完整周期,见证了银行业从手工记账到全面数字化的历史跨越。对我而言,这是一段不断闯关升级的美好职业旅程,非常感谢机遇垂青和组织培养。当前,银行数字化业态已从早期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演进至手机银行、开放银行与远程银行并存的生态格局。不同业态的风险特征差异显著:电子银行依赖硬件加密技术,网上银行需平衡便捷性与身份认证安全,手机银行面临移动端场景服务极致体验带来的技术创新合规风险,开放银行则因API开放引发数据共享与账户安全的新课题,远程银行更需解决非接触服务中的客户身份核验与内容合规难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虽为风控智能化提供了工具,但也带来了模型黑箱、算法歧视、数据隐私等新业态风险,风险防控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前所未有。面对银行业态与经营范式的时代巨变,身处数字金融大文章擘画时刻,银行正在全面打造一套融合业务逻辑、技术能力与监管要求的智能风控体系。出于职业兴趣和工作需要,我开启了编制提纲、收集资料、解读法规、分析应用、整理案例和提炼素材的写书之旅。同时,受到《风控要略:互联网业务反欺诈之路》一书中“相信本书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中一个微小但坚硬的符号”这句话的启发,我产生了为银行数字化风控建设进程著述成篇的愿景,希望通过本书讲好数字化业态风控。首先,我编写本书是想系统总结数字银行的前世今生。在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放银行、远程银行等业态的迭代中,银行的业务边界不断拓展,在金融科技应用的推进下,银行的服务格局和经营模式不断改变。但相伴而生的风险形态也在快速演变—从早期的系统漏洞、网络欺诈到如今的生态场景数据泄露、API滥用、智能化黑产攻击等,特别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银行业务流程与风控逻辑。因此,我想通过本书告诉读者线上银行安全发生了什么。其次,我编写本书是想全面地分享数字化风控实践策略。在银行风险管理过去未去、未来已来的数字化转型时期,智能风控是一个前沿实践。本书按照银行线上服务业态系统梳理了“规制建设—技术应用—合规嵌入”三位一体的风控策略实践,既提供传统风控框架,又适配智能化趋势的安全设计,涵盖线上产品的标准化迭代研发、服务全旅程管理分析、跨业态联控共治机制运用和平台敏捷治理体系建设等实践内容,为从业者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框架,意在帮助读者了解银行数字化风控的演进体系,更好地感知风险态势及策略布局。最后,我编写本书是期望引发公众对合力共铸数字金融安全的共鸣。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银行智能风控的书刊和文章,但这些资料更多侧重于介绍技术风控模型和数据算法,讲述理论原理和技术架构,而因银行间的不同技术禀赋和基础设施差异,很多成功实践难以复用推广。如果没有一定的银行风险管理经历和技术应用经验的积淀,则不足以理解数字化风控全貌;如果不能全面理解业务脉络和资金走向,就不能在风险对抗中设计好业务规则模型,运用好安全策略。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公众对智能风控及其相关知识的兴趣与进一步研究的意愿,进而共谋良策,共筑安全,共同谱写新时代数字金融大文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金融是“国之大者”,未来,当一切皆可数字化之时,银行数字化转型实现的金融获得感与智能风控无感化,将是我们这一代人探索数字风控的应有之义。读者对象本书面向四大核心群体。银行风控从业人员:介绍跨业态风控方法论与实操案例,帮助理解从传统规则引擎到AI模型的升级路径,提供从传统风控向智能风控转型的实战指南。银行业监管人员:通过剖析数字化风控的合规边界,为监管科技设计和技术应用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互联网金融技术专家:从金融业务本质出发,解读金融场景下的技术适配与风险博弈,找到技术应用与风险约束的平衡点。网络金融领域研究者:透过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窗口,构建“业务—技术—法律”三维融合的研究框架,洞察网络金融业态发展,完善风险治理对策。本书特色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业务脉络清晰:紧扣数字金融风控,横向从线上渠道平台的发展线,阐述互联网金融业务知识;纵向从风险管理的实践线,深度展示银行数字风控理论;斜向切入技术应用的安全保障线,既追溯电子银行客户证书密钥应用的安全局限,也展望大模型智能体发展对数字金融风控体系重塑的影响。技术应用前沿:以智能风控方法论为主轴,紧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工具效能,以及应对模型黑箱、算法歧视、数据隐私等新业态风险的策略应用,完整呈现数字风控的决策链条。既从严谨的技术逻辑出发,推导风控应用智能化的过程,探讨“无数据不风控”的现实选择,又大胆构想AI Agent(智能体)助力银行数字化智能风控的愿景。规制案例翔实:深度剖析线上银行客户旅程全链条安全问题,按照不同业态风险管理要求梳理当前最新的数字金融领域监管政策法规、中外制度规则和创新合规机制,旨在准确传达各项法规内容,提供安全标准设计指引,完善新业态风险事件管理,倡导向上向善的金融科技伦理,弘扬依法合规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风控策略系统:全面总结线上银行风控核心环节和重点策略,完整描述新业态规则引擎、风控模型、特征画像和平台机制,结合业务流程全方位讲解数字金融智能风控技术的实现方法与未来愿景。实践指导性强:遵循“业务—技术—法律”三维研究路径,全程解读银行线上风险管理历程,以及蕴藏在风控实践中的安全策略和技术基建,契合数字金融大文章时代背景,贴近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安全格局总体观。如何阅读本书本书以业态演进为主线,内容层层递进。第1章回溯电子银行的诞生背景,介绍电子银行基础风控活动的理论知识,解析网络认证和交易安全机制等底层技术,剖析《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政策监管逻辑。第2章聚焦网上银行产品的规范化设计,解构U盾、动态口令令牌等安全工具的风控原理,探讨电信网络反欺诈金融治理实践,梳理网上银行应用安全的标准引领,强化业务风险的保障规范。第3章解读手机银行的生态建设路径,提出基于设备指纹、生物探针、风控规则引擎、数据脚本分析和关联系图谱挖掘的全方位风险策略应用,总结手机银行生态建设和技术设施的差异对安全保障的影响。第4章厘清开放场景中数字账户、数字人民币和银行数据等开放要素的合规边界与安全防护体系,明确金融科技伦理治理路径。第5章从业务、数字化、技术运营入手,透视远程银行肩负的平台运营、客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产品运营五大职能活动,针对视频核身、图文识别、智能客服等新兴服务,设计“内容合规审查+AI情绪识别”的数智化风控闭环和管理范式。勘误和支持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谅解并批评指正。联系邮箱:dragon208@qq.com。致谢感谢我最亲爱的家人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关怀与信心,没有这些支持,我无法熬过那些日日夜夜。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在银行线下线上风控事业中给予我项目机遇和工作指导,传授风控理念和实践经验,以及长期鼓励我将丰富的工作求索经历尽快变成有形成果。谨以此书献给我爱与爱我的人。胡小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