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76.8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編輯推薦: |
★ 对人对事形成偏见,也许并不是因为我们太固执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从生物起源的角度,偏见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人类免于遭受生命的威胁,于是从基因层面,我们筛选出某些特征作为记忆点,让某些偏见在危机时刻成为保护我们的盔甲。 ★ 复杂的人性之外,还有基因在“作祟”
从形成偏见,到转化为仇恨,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大脑在中间起到了超乎想象的作用,它很可能早于我们的意识而形成某种机制。这本书可以带你去脑科学领域神游一番,了解到人性为何如此多样。
★ 每一个关注热点、关爱民生的人,都可以从中了解更真实的世界
每时每刻,这世界上都有因仇恨而滋生的犯罪事件在发生,除了报以同情,我们也许可以做得更多。只有了解更多的文化、信仰、动因,才能了解每一个事件的起源,从而尽早感知或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
|
內容簡介: |
我们如何理解仇恨?偏见到仇恨之间有多远的距离?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世界范围内恶性事件频发,从言论到行动,那些极端主义者肆意宣泄自己的愤懑,对他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是什么激发他们心生恶念,又是什么促使他们将恶意付诸行动?
作为一名专业的犯罪学家,也是仇恨犯罪的受害者,作者马修·威廉斯教授对仇恨犯罪有着20年的深入研究,在这本书里,他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实验数据,从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犯罪学的角度,深入挖掘了偏见和仇恨形成的深层原因,深度剖析了偏见和仇恨交集的“临界点”和 “引爆点”,为我们阐释了偏见思想如何演变为仇恨行为,触发事件又是如何影响仇恨的消长,网络如何激化仇恨暴力行为的增长,如何分析及有效地预防等,让读者深入了解极端社会事件背后的逻辑,理解人类的心理发展路径,学会从自身角度进行反思,从情绪端进行控制,从而有效降低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伤害。
|
關於作者: |
[英]马修·威廉斯(Matthew Williams)
犯罪学教授,曾在仇恨犯罪、网络犯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发表多篇论文。他为英国内政部,英国司法部,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部,美国司法部和谷歌等机构提供咨询和研究,曾在《卫报》《泰晤士报》《洛杉矶时报》《科学美国人》《新科学家》等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
姜伟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文学硕士。曾在《英语辅导报(大学版)》《阳光英语》等报刊发表文章和诗歌、散文翻译作品数十篇。翻译出版《七人团队敏捷管理手册》等。
|
目錄:
|
Ⅸ 引语:与仇恨共处
XIII 序言
第一部分
002 第 1 章? 仇恨意味着什么
006 什么是“仇恨”?
019 为怀恨者进行心理侧写
022 第 2 章 仇恨计数
023 如何计数,何时计数
042 仇恨犯罪数量在上升吗?
048 第 3 章 大脑与仇恨
054 柔软的灰色盔甲之下
064 在大脑中定位仇恨
075 那些引发仇恨的大脑区域
第二部分
088 第 4 章 我的大脑与仇恨
089 找一个使用脑部扫描仪的神经学家
100 不尽如人意之处
107 超越大脑
108 第 5 章 群体威胁与仇恨
113 群体威胁监测机制
115 我们的生理习性与威胁
123 社会、竞争与威胁
138 文化机器、群体威胁与偏见
145 威胁感的消除
147 超越威胁
149 第 6 章 创伤、包容与仇恨
153 “普通”仇恨犯罪者
166 “特殊”仇恨犯罪者
179 第 7 章 触发事件与仇恨的消长
182 发现仇恨的触发条件
195 心理机制与触发事件
235 第 9 章 机器人程序和网络投饵人的崛起
237 我们输入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245 网上有多少仇恨言论?
254 隐匿的极端伤害
258 法律能阻止仇恨言论的产生吗?
262 社交媒体能阻止仇恨言论的产生吗?
264 我们能阻止仇恨言论的产生吗
268 第 10 章 言语仇恨与行为仇恨
270 极右翼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284 “有实际行动的信息”
294 第 11 章 从偏见到仇恨的临界点及其预防
297 预测下一次仇恨犯罪
303 遏阻仇恨行为的 7 项措施
320 20 年的研究工作对我的启示
322 后记
330 致谢
333 文后附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