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1)以近代以来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发展为主线,系统研究和阐述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与演进;(2)注意从多角度研究和阐述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思想的内容;(3)在研究和阐述某一流派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时,注意历史发展进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4)本书在阐述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社会福利思想时,努力做到以参考和引述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和流派的经典作品为主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及其主要流派发展与演进以及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内容的教材。在简要阐述社会福利思想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从古希腊时期到启蒙运动时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不仅系统阐述了古典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新历史学派、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与“第三条道路”、福利经济学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主要流派的重要主张,而且阐述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时期,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主张及其重大发展。对中国民生思想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阐述,构成了本书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征。本书具有较强的教学适用性,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从事研究的基础参考资料。
|
關於作者: |
丁建定,1964年生,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养老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养老研究》学术集刊主编,兼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独著或合著(第一作者)出版学术著作1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独著或主编专业教材4种,其中《社会福利思想》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主讲的“社会福利思想”课程,于2021年入选首批*一流本科课程。
|
目錄:
|
导论(1)第一节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1)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二、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2)三、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3)四、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4)第二节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4)一、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4)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5)三、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主流派别(6)第三节社会福利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8)一、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理念(8)二、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模式(9)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10)第一节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10)一、古希腊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10)二、古罗马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14)三、西方中世纪的社会福利思想(17)第二节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兴起(21)一、人文主义的兴起与特点(21)二、西方社会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23)第三节宗教改革及其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25)一、德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内容(25)二、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27)第四节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28)一、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思想(28)二、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33)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36)第二章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39)第一节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39)一、莫尔的社会福利思想(39)二、康帕内拉的社会福利思想(42)三、安德里亚的社会福利思想(44)四、温斯坦莱的社会福利思想(45)第二节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48)一、马布利的社会福利思想(48)二、圣西门的社会福利思想(50)三、傅立叶的社会福利思想(52)四、欧文的社会福利思想(56)第三节空想共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60)一、布朗基的社会福利思想(60)二、魏特林的社会福利思想(63)三、德萨米的社会福利思想(65)第三章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67)第一节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67)一、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67)二、大卫·李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70)三、马尔萨斯的社会福利思想(72)四、斯迈尔斯的社会福利思想(74)第二节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75)一、边沁的社会福利思想(75)二、穆勒的社会福利思想(77)三、斯宾塞的社会福利思想(81)第三节其他自由主义思想家的社会福利思想(85)一、洪堡的社会福利思想(85)二、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86)三、巴斯夏的社会福利思想(89)四、托克维尔的社会福利思想(90)第四章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93)第一节德国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93)一、新历史学派的出现(93)二、新历史学派的经济与社会政策主张(94)三、新历史学派的影响(95)第二节英国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97)一、格林与英国激进自由主义的出现(97)二、霍布豪斯的社会福利思想(98)三、霍布森的社会福利思想(101)第三节英国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03)一、集体主义的基础(103)二、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05)三、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107)第五章凯恩斯主义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108)第一节凯恩斯主义的社会政策主张(108)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108)二、凯恩斯的经济社会主张(110)三、凯恩斯主义的影响(113)第二节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114)一、早期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114)二、瑞典学派形成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116)第三节《贝弗里奇报告》及其影响(118)一、贝弗里奇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118)二、《贝弗里奇报告》的出现(121)三、《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122)四、《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124)第六章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26)第一节英国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26)一、费边社的社会福利思想(126)二、柯尔的社会保障思想(129)三、克罗斯兰的社会福利思想(131)四、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思想(132)第二节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35)一、瑞典早期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35)二、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136)三、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139)第三节德国和法国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41)一、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41)二、法国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43)第七章新古典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47)第一节新古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147)一、新古典学派的出现(147)二、新古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148)第二节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51)一、哈耶克的政治经济主张(151)二、哈耶克对西方社会福利的批判(152)三、哈耶克对西方社会福利的建设性主张(155)四、弗里德曼的经济与政治主张(158)五、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160)第三节现代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162)一、罗尔斯的社会福利思想(162)二、诺齐克的社会福利思想(164)第八章社会市场经济与“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167)第一节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思想(167)一、社会市场经济思想的出现(167)二、艾哈德的社会经济主张(170)三、艾哈德的社会福利思想(171)第二节“第三条道路”思潮的出现(174)一、英国早期“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出现(174)二、“第三条道路”出现的背景与特征(176)三、“第三条道路”的不同模式(178)第三节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181)一、超越左派和右派(181)二、积极社会福利主张(181)第四节布莱尔的社会福利思想(183)一、“第二代福利”思想(183)二、社会福利基本主张(184)第九章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187)第一节旧福利经济学的出现(187)一、福利经济学及其出现(187)二、福利经济学的先驱(189)三、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191)第二节新福利经济学的思想主张(194)一、帕累托的新福利经济学思想(194)二、卡尔多等的新福利经济学思想(196)三、柏格森和阿罗的新福利经济学思想(198)第三节现代福利经济学的主要思想(199)一、杜生贝等人的相对福利学说(199)二、利普斯与兰卡斯特的次优理论(201)三、奥肯的“平等”和“效率”协调思想(203)第十章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6)第一节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206)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6)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209)三、对济贫法制度的批判(211)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213)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福利思想(213)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216)第三节列宁社会福利思想(218)一、社会福利的基本主张(218)二、列宁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特点(220)第十一章中国民生思想的发展(222)第一节中国古代民生思想(222)一、理想社会思想(222)二、救灾与防灾思想(223)三、民本与恤民思想(225)四、社会福利思想(227)第二节中国近代民生思想(228)一、晚清时期的保险思想(228)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230)三、廖仲恺的合作保险思想(232)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233)一、毛泽东的民生保障思想(233)二、邓小平关于民生的论述(236)三、江泽民关于民生的论述(237)四、胡锦涛关于民生的论述(238)五、习近平关于民生的论述(239)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思想的发展(242)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242)一、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242)二、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244)三、保障人民生活与调节社会分配的基本制度(246)四、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248)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249)一、保障和改善民生(249)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51)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254)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257)一、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257)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260)三、共享发展的理念(262)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道路(266)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特色(266)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269)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272)第五节中国特色反贫困思想(275)一、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275)二、从“扶贫攻坚”到“大扶贫格局”(277)三、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280)参考文献(284)
|
內容試閱:
|
第4版前言《社会福利思想》(第4版)在保持前三版基本体系、风格、特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内容方面的增补和结构方面的调整,主要增补和调整情况如下:一、“导论”不再作为第一章。二、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中增补加图及其《农业志》的内容,以及笛福的社会福利思想,并将“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调整到第十一章“中国民生思想的发展”。三、第二章“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中增补“安德里亚的社会福利思想”“德萨米的社会福利思想”,并将“温斯坦莱的社会福利思想”调整到第一节,将“马布利的社会福利思想”调整到第二节。四、第三章“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中,增补“斯迈尔斯的社会福利思想”“巴斯夏的社会福利思想”“托克维尔的社会福利思想”。五、第七章“新古典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中增补第三节“现代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并将原第二节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原第三节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合并为第二节“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六、增补“中国民生思想的发展”,作为第十一章。七、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思想的发展”中,第一节中增补“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此外,《社会福利思想》(第4版)还根据增补内容及主要调整,对部分章节的结构、引言、标题、参考文献以及文字表达等做了修订。衷心感谢学界同行、使用该教材的师生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给予的有益意见、建议和大力支持!错讹与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丁建定2025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