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281.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316.8

《
八面玲珑+无为(全2册)高级人性拆分现场社交处世思维以自在心于无为处倾听内心的声音修身养性无为
》
售價:HK$
130.7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107.8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64.9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建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环境风险项目的社会信任机制为要旨,首先以信任论、风险社会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提出问题,明确当前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危机的表现、原因及后果。其次,对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适用场域进行科学划定,即决策期、建设期、运行期和终止期,并结合相关场域选取了相对应的典型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再次,明确了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主体定位,提出要合理配置政府、企业、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和专家等主体的权利(力)和义务(责任)。最后,明确了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程序保障机制和实体保障机制。希望通过法律机制的完善,不断地修复人际信任和系统信任,使之形成社会资本,不仅可服务于环境风险项目的实施,更能助力于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關於作者: |
吴勇,湖南慈利人,法学博士,湘潭大学法学学部教授,副部长,博士生导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湘潭大学公益诉讼检察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副主任兼秘书长。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百人工程”人才。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法学法律专家库专家、湘潭市优秀社科专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风险项目的社会信任机制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项。出版有《专门环境诉讼:环境纠纷解决的法律新机制》等著作5部。在《政治与法律》《法学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风险防控理论演进
第二节 社会信任及其原理
第三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社会信任理论视角
第二章 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审视
第一节 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表现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后果
第三节 造成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原因
第三章 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主体定位
第一节 环境风险项目中的政府
第二节 环境风险项目中的企业
第三节 环境风险项目中的公众
第四节 环境风险项目中的媒体
第五节 环境风险项目中的专家
第六节 环境风险项目中的社会组织
第四章 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的实体保障机制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衔接
第二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补偿机制
第三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保险机制
第四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责任机制
第五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征信机制
第五章 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的程序保障机制
第一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信息公开和风险沟通
第二节 全面的公众参与程序
第三节 周密的科学决策程序
第四节 系统的监督机制
第五节 完善的环境风险项目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第六章 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适用场域
第一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决策阶段
第二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建设阶段
第三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运行阶段
第四节 环境风险项目的终止阶段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历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影响,给传统社会生活带来种种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对人类来说具有挑战性。20世纪后半叶以来,工业进一步发展,在使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个别人为灾难,使人们切实感受到环境风险的存在,如发生了一些影响比较广泛的环境危害事故,环境风险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门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环境风险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公众对风险的恐慌加大,“不要建在我家后花园”之观念逐渐超越时空限制,成为一些人对环境风险项目的态度,邻避冲突、社会稳定危机等过激的风险反应时有发生,从而引发对环境风险项目的信任危机。而监管层面的一些不足又放大了信任危机,导致某些环境风险项目开展相当艰难。然而,风险并不必然意味着灾难,往往也伴随着挑战和机遇。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风险项目需要更加科学地开展。这需要我们正视风险、正确处理风险,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立起环境风险项目的社会信任机制,形成系统信任。
基于此,本书以环境风险项目的社会信任机制为要旨,首先以信任论、风险社会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提出问题,明确当前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危机的表现、原因及后果。其次,明确了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主体定位,提出要合理配置政府、企业、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和专家等主体的权利(力)和义务(责任)。再次,明确了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程序保障机制和实体保障机制。希望通过法律机制的完善,不断地修复人际信任和系统信任,使之形成社会资本,不仅可服务于环境风险项目的实施,更能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适用场域进行科学划定,即决策期、建设期、运行期和终止期,并结合相关场域选取了相对应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论证。全文内容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理论基础。选取风险社会理论和社会信任理论作为本书的理论视角,并系统阐述了相关理论的渊源、概念、分类等内容,界定了环境风险项目信任机制的基本要义。环境风险防控的实际效果与社会信任程度密切相关,信任能够补偿负面的风险感知,不信任则导致风险防控和危机治理效能低下,社会信任机制已经成为环境风险防控的简化机制,因此环境风险项目的社会信任机制对项目建设及系统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是对我国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观察。主要论述了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表现及发展趋势、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后果及造成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原因。环境风险项目兼具高风险、高技术、高利润、高热度的属性,常常涉及多方主体。而当前某些环境风险项目的建设领域处于“低度信任”的状态,部分公众对地方政府、企业等主体不信任。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产生会带来多方面的后果。其一,影响项目落地;其二,增加社会隐形成本;其三,造成环境邻避冲突;其四,造成企业成本增加和地方财政损失。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其一,信任领域。在陌生人社会中,传统人际信任不足,而某些地方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系统信任,易出现信任关系的断裂,这个地方就会因为缺乏信任保障而产生危机。其二,风险领域。社会普遍存在的风险认知偏差以及相互间欠缺良性的风险沟通,导致环境风险项目各参与主体间出现大相径庭的风险感知和价值对立。其三,制度领域原因。由于价值取向、利益取向的差异,制度安排的不合理以及法律规则执行的落差,环境风险项目各参与主体之间出现信任差距。三者共同作用,使环境风险项目信任危机逐渐形成。
第三章是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主体定位。多重主体的协作防控离不开信任的连接,推进环境风险项目治理需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理念,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媒体、专家、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本章分别分析了政府、企业、公众、媒体、专家、社会组织六大主体在某些环境风险项目中的信任问题及原因,并对信任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基于信任困境中信任的错位情形,分别重塑了各个主体在环境风险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各个主体积极履行好自己在环境风险项目治理中的义务,建立起强大的系统信任,共同应对环境风险项目所带来的挑战。
第四章是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的实体保障机制。环境风险本身的不确定性、系统性、危害性使得环境风险项目在决策、建设、运行、终止阶段难以顺利进行,同时环境风险项目涉及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博弈问题。为从源头上缓解和治理社会信任危机,提高公众对环境风险项目的信任,需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衔接。通过完善环境风险项目的补偿机制、保险机制、责任机制、征信机制,建立起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的保障机制,为环境风险项目的建设和公众信任搭起保障桥梁。
第五章是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的程序保障机制。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的维系既需要构建实体保障机制,又需要建立程序保障机制。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的程序保障机制应建立充分的信息公开和风险沟通机制,明确信息公开和风险沟通的责任主体,通过明确信息公开标准、完善信息公开程序推动信息公开,通过树立政府和企业的沟通理念、搭建多向交流平台、明晰环境风险项目沟通交流的方式和程序来建立风险沟通机制。这需要贯彻公众参与原则,提升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丰富公众参与的形式和完善公众参与的回应制度;需要对实施的环境风险项目进行周密的科学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推动严谨的评估程序、平等的沟通程序和民主的决定程序;需要在环境风险项目中形成系统的监督约束机制,推动环境风险项目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举;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方式,建立和完善环境风险项目的磋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纠纷解决机制。
第六章是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的适用场域。依据项目运作的周期不同可以分为决策期、建设期、运行期和终止期,在不同的场域影响信任的因素也存在区别。本章选取环境风险项目决策、建设、运行和终止各个阶段的典型案例,从社会信任机制的视角分析环境风险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典型案例中出现风险或者成功防控风险的成因,总结出每一个阶段社会信任机制关注的重心: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对社会信任的建立起着关键作用,其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在环境风险项目不同阶段,环境风险项目社会信任机制关注的重心不同。在决策阶段,关注的重心是立项和选址的科学性、民主性;在建设阶段,关注的重心是相应的规划和合同要求是否落实;在运行阶段,关注的重心是相关法律和环评要求是否会严格执行;在终止阶段,关注的重心是对遗留的环境问题是否承担相应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