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96.8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86.9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科塔萨尔、鲍德温盛赞!20世纪百大经典to
》
售價:HK$
46.2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185.9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64.9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 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 聚焦道家与国家治理的复杂关联,开辟入世/出世道家研究范式
☆ 破除古代哲学研究迷思 从“无为”起源到“刑名”非刑律,重构道法思想交互的历史现场
☆ 微观考据与宏观叙事并重 从楚国县制萌芽到战马驱动文明,钩沉官僚制度与军事贸易脉络
☆ 思想史与制度史双重视角 许倬云、柳存仁、吉瑞德等大家盛赞,西方汉学研究的标杆之作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著名汉学家顾立雅关于道家精神及中国治道的经典论集,以宏阔视野与严谨考证重审中国古代思想与制度。顾立雅辨识“入世道家”与“出世道家”两种面相及发展先后,剖析道家在哲学与宗教维度的复杂性,进而追溯“无为”概念的源流及其与儒、法思想交融的轨迹,揭示道家与刑名法术的治道关联。通过考释刑名法术,还原“刑名”的职能规范、政绩考核、层级监管的含义,阐明“法”不限于狭义法律,本书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法家流派分野观点。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作为顾立雅学术生涯的精粹之作,本书不仅呈现道家思想与传统治道的互动图景,还考证县与官僚制萌芽于楚国,聚焦马在古代军事、贸易中的作用,堪称西方汉学界精研中国文化的典范。
|
關於作者: |
著者简介:
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1905—1994),美国汉学元老,曾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芝加哥大学东方语文系主任。1929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32—1936年赴中国访学,结识诸多中国名家,并赴殷墟考察。回国后致力于汉学研究推广,著有《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之诞生》《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孔子与中国之道》《中国思想》《中国治道之源》等。2006年芝加哥大学建立“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中心”纪念其学术成就。
译者简介:
马腾,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法学博士,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学理论、中国法律史、先秦诸子思想,曾获首届曾宪义先生法律史奖学金学术俊秀奖、第十届钱端升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有《儒法合流与中国传统法思想阐释》《墨家“兼爱”法思想的现代诠释》,译有《道德的法律强制》《申不害》《中国思想》《知识产权批判史》,在《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若干。
曾志才,中国政法大学博士,暨南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秦汉法律史,在《法律史评论》《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
|
目錄:
|
前言 1
第一章 何为道家 1
第二章 “大块” 32
第三章 早期道家的两种面相 47
第四章 “无为”的起源 58
第五章 “刑名”的含义 94
第六章 法家:“法律学家”还是“行政管理者” 111
第七章 中国官僚制度的开始:县的起源 144
第八章 中国史上马的角色 188
索引 219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本书所收录论文已经在1954—1968年间先后于美国、亚洲、欧洲等地发表。由于这些论文不是都很容易找到,所以就有不少同仁建议我应当汇编为一部文集。其中有人向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提出这一建议,于是才有了这本书。
这些论文的主题跨度较大,而且似乎没有线索将道家、马匹和官僚制贯串起来。关联或许有些牵强,但所有这些论文都是我过去16年专注于中国治道的起源与影响研究的结晶。我在第七篇论文中论及这种影响。中国的这种影响颇为可观,而且通过海路、陆路广泛传播。在研究亚洲的陆路交通之时,我深受震动的是,战马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交通,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我认为这种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辨识或研究,故而专门撰文论述。
道家与统治的关系则要明显一些。我们很容易察觉,道家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对战国时期专制统治的反抗。而且,我所说的“入世道家”自公元前3世纪起就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行政思想与实践。本书的论文即从不同维度关注道家与治道的关系。
我没有尝试去修订这些论文。除非某篇完全重写,否则零散的修订可能弊大于利。多年以来,我的观点难免有所变化,但我不觉得这些论文有什么内容要推倒重来。本书中的论文只是按主题而非时间先后排列,当然,你想按照写作顺序阅读也完全可以。
我要感谢的诸多同事和朋友已经在各篇论文中提及。我的妻子对每篇论文都提出了宝贵批评,对有些论文还贡献了重要观点。我的研究助理琼·沃克(June Work)女士始终助益良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