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美)贾尼斯·卡普兰 身体 幸福
》
售價:HK$
86.9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63.8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140.8

《
投喂AI 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詹姆斯·马尔登 著 聚焦AI产业链底层 技术伦理 社会观察
》
售價:HK$
75.9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348.5
|
內容簡介: |
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理论够用、重在技能”为原则,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介绍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全书共八个模块,具体包括“安全知识记心间”“国家安全重如山”“识诈防骗亮慧眼”“消防安全皆有责”“身心健康向光明”“防盗防险筑坚墙”“自我防护助平安”“防灾减灾守家园”。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实用,模块丰富,案例新颖,集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安全教育课程的教材。
|
關於作者: |
江志强,出生于1968年3月,大学教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现任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熊本林,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
目錄:
|
目录模块一国家安全重如山1单元一了解国家安全知识2单元二认识恐怖袭击7单元三远 离 邪 教10模块二安全知识记心间15单元一了解安全教育的基本知识16单元二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18模块三识诈防骗亮慧眼25单元一了解校园诈骗的类型26单元二学会防范与应对校园诈骗41单元三常见的校园贷类型43模块四消防安全皆有责52单元一了解火灾的成因与预防53单元二学会火灾自救与逃生59单元三掌握灭火技术66模块五身心健康向光明73单元一关注身体健康74单元二关注心理健康83单元三了解传销和“黄赌毒”88单元四了解校园暴力100单元五掌握溺水的预防与应对知识105模块六防盗防险筑坚墙111单元一了解校园盗窃112单元二学会预防和应对校园盗窃117单元三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122模块七自我防护助平安133单元一了解外出实习实训安全知识134单元二了解交通安全知识139单元三学会防范侵害145单元四掌握急救知识152模块八防灾减灾守家园170单元一学会应对气象灾害171单元二学会应对地质灾害178参考文献187
|
內容試閱:
|
前言安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根本保证。当前,校园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大学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对大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推动安全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编者按照高等职业院校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和实践经验,精心编写了本书。本书具有以下特色。1.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本书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设置了“政策引领”“明镜高悬”“创新强国”“华彩流光”等模块。例如,通过介绍我国关于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等内容,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通过介绍我国在救援装备制造、乙肝病毒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强国意识;等等。2.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本书是在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双师型”教师和企业专职人员的指导与支持下编写而成的,内容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素养这一目的“量身定做”,着重强化全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力求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做到知行合一。3.全新理念,新颖实用本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为导向,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求编排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每个任务开头设置一个针对性强且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设置“案例”“知识链接”“互动空间”“安全小贴士”等模块,不仅可以提升阅读体验,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在每个任务后设置“课后互动”模块,引导学生模拟安全情境、思考安全问题等,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4.平台支撑,资源丰富本书将“互联网 ”思维融入教材。读者可以借助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课视频。本书由江志强、熊本林主编,蔡龙成主审。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资料,在此向这些资料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所选案例均来源于真实事件,但为了避免引起误会,部分人物使用了化名。由于编者经历和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疏漏和不妥之处,诚请各位老师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