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74.8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76.8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151.8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140.8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437.8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151.8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編輯推薦: |
知名学者林乾全面解析曾国藩的识人用人智慧,提供现代人破局成事指南。关注职场人士在人际交往中的现实需求,聚焦识人用人、团队培育、领导力提升以及同事关系处理等常见难点,系统梳理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为现代职场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与方法参考。 附录《冰鉴》,帝王将相从不外传的识人秘籍,教你看透皮囊下的真相。附录《同官册》,从“面色汗出”到“神骨精神”的识人奥秘,看曾国藩如何打造公平的人才晋升通道。圆背精装,排版疏朗,方便阅读,赏心悦目。
|
內容簡介: |
人才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晚清时期,曾国藩以书生带兵,成就了一番事业。网罗天下英才的能力与知人善任的智慧,无疑是曾国藩建立功业的重要因素。本书梳理了相关历史文献,剖析了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如何培育人才,如何带好团队,以及如何处理同僚关系等问题。同时,本书对比了曾国藩与左宗棠、胡林翼等人在识人用人上的差异,从而使得曾氏的理念方法更加突出。作为一部读史启智作品,本书对于现今的职场人士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林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著有《传统中国的权与法》《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清代法律与清代政治》《雍正十三年》《柄国宰相张居正:权力之变与改革人生》《嘉靖帝:丹鼎青烟里的王朝乱象》《曾国藩大传》《治家有道》等。
|
目錄:
|
第一章 曾国藩的知人之明
1.曾国藩的人生三境说/003
2.左宗棠:向曾国藩学习/007
3.慧眼识松山/010
4.《吕氏春秋》的“八观”法/012
5.冷眼识英才/013
第二章 曾国藩识人秘籍
1.曾氏人才从哪里来/020
以天下为笼,雀无所逃/027
3.相人口诀/036
4.独特的面试人才法/042
5.询事考言——识人口诀运用/047
第三章 用人的理念和标准
1.自立立人,自达达人/053
2.人才分三等,用人三步骤/057
3.一般标准有四/060
4.用人的最高原则/069
第四章 培养人才秘籍
1.曾氏花名册/078
2.练本事有四类,各人专精一门/084
3.培养人才三法/087
4.培养忠诚和献身精神/092
5.甘雨兴苗,正面教育为主/095
第五章 如何带好团队
1.团队目标:万人同心,生死不弃/099
“以利为义”,文人领山农/101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103
4.培养效忠精神,又要有过硬本领/105
5.高薪养将/110
6.扩张需独当一面之才/113
7.妥善处理转岗与在职者的关系/118
第六章 满足下属成长需要
1.中国古代管理的“八字法”/122
2.满足成长需要/125
3.让有才能的人各建功业/127
4.为下属承担责任/129
5.与下属保持适当距离/132
6.纳新不吐故,保持高管稳定/134
7.局面狭小,切忌自立门户/136
8.同享胜利成果/137
第七章 建设核心团队,盛时找好接班人
1.“天国十误”的反证/142
2.破格请将、放胆添兵/144
3.破格提拔领军人物/148
4.盛时找好接班人/155
第八章 怎样处理同僚关系
1.合作的五个层次/163
2.英雄携手,气类孤则事不成/166
3.勉强合作,肝胆变楚越/173
4.君子能下人,待英雄要屈身/176
5.高管之间,可明争不可暗斗/181
第九章 关系成败的用人五策
1.关键岗位要“试以艰危,责以实效”/188
2.管家要用“内正外圆”之人/191
3.同涉风波之险,方足以任大事/197
4.理财要用精细之人/199
5.用其所长,长期观察/204
第十章 如何驾驭特殊人才
1.轻薄之人不可重用/210
2.强悍之人要控制使用,收鹰犬之效/213
3.有才干而缺点突出的人,要慎用/216
“使过”如同“用功”/219
5.切忌用刻薄之人/221
第十一章 用人的禁忌
1.四种人不能重用/226
2.用人不率冗、不自是/235
3.不能有效忠分歧/238
4.尚德不尚庸/241
第十二章 用人特点比较
1.胡林翼:责人以严,养人以宽/246
2.左宗棠:自负受夸,成才不及曾门之盛/253
3.李鸿章:好以利禄驱众/256
4.曾国荃:挥金如土,用人不出家乡十里/260
第十三章 曾国藩用人总结
1.率先垂范,约束自身/264
2.取人为善,与人为善/269
3.终身不废学,堪为人师长/273
4.朝乾夕惕,反思用人/276
5.领导五忌/278
6.总结/279
附 录
附录一:《冰鉴》/284
附录二:《同官册》/293
|
內容試閱:
|
再版序言
咸丰二年(1852), 42岁的曾国藩因为母亲去世,被裹挟到时代的大变局中,从此走上了人生未知的赛道——书生带兵。此前,他已在37岁时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不但是最年轻的副部级领导,而且创造了湖南建省以来37岁任职二品官的纪录。官运亨通的曾国藩本可以“无灾无难到三公”,但家庭的变故与时代的激荡改写了他个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晚清近七十年。特别值得今人思考的是,他受命办团练伊始,就把人才作为破解所有问题的核心。他对平生挚友兼搭档胡林翼说:“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之处。古人云:‘吾辈若从流俗毁誉上讨消息,必至站脚不牢。’”又对即将到江南任省级大员的万启琛说:“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见几次,亲加察看,方能得其大概。”在与好友郭嵩焘谈话中,他甚至把居高位是否称职、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系于是否“知人晓事”:“窃谓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得之。……鄙论则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又对时任陕西巡抚的好友刘蓉说:“居崇高之位,则读书、知人、晓事三者缺一不可。”
刘坤一是晚清湘系的代表人物。世人大多知道他对慈禧预谋废除光绪帝之事,电告“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致使慈禧废立之谋罢歇。早年的刘坤一追随族侄刘长佑。曾国藩称赞刘坤一“知人善任,故群材乐为尽力,所向有功”。刘铭传乃淮军第一勇将,早年为曾国藩所识拔。湘军解散后,曾国藩受命“剿捻”,奏调铭军北上,他看重的是“省三(刘铭传,字省三)知人善任,宜其所向有功”。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长”,接办“剿捻”后,群疑众谤,众矢交集,曾国藩写信叮嘱爱徒“阁下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省三有过人之聪明,所虑者亦恐其棘手之际,或不耐烦。望公常以此二字勖之,讲求纪律,禁止骚扰,即耐烦中之第一义,亦淮、湘军之老招牌也”。又写信给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说“少泉精力十倍鄙人,经一次折磨,增一番学识。至朝廷之督责,言路之纠弹,皆在意中。仆顷贻书劝勉,嘱以‘忍辱负重’四字,耐心做去。如有大风波,仆自分任其愆,必不使独当其咎”。
刘铭传在压力面前,想急流勇退,李鸿章意欲从之,曾国藩表示反对,写信说:“来示欲令省三回家休息,则断不可……凡教人,当引其所长,策其所短。如省三之所长在果而侠,其所短在欠渟蓄;琴轩(潘鼎新)之所长在坚而慎,其所短在欠宏达。国藩责令省三主持防守沙河一事,而教之以坚忍,正所以勉其海量,进之于渟蓄也。今若听其告假回籍,则沙河必办不成。在大局无转机,在省三无恒德矣。”并说“淮勇自成军后,多遇顺境,未经大挫,未殉奇节。不困厄则不能激,无诋毁则不自愤。愿阁下愤之、激之、劳之、教之,俾诸统将磨折稍多,成就更大”。
在曾国藩看来,经历大磨折,人才会有大成就。因而,在曾国藩培养人才的观念中,挫折教育是重中之重。陈湜给曾国藩写信,说“外感内伤同时举发”。曾国藩回信说:“惟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曾国藩办外交主持重,天津教案,失之过柔,他“内疚神明,外惭清议”。但他对陈筱帆说:“古来圣贤豪杰,何人不从磨炼出来?磨折愈甚,学养愈进。但求志弥刚,气弥静,磨不倒者,即是高人一等耳。”
曾国藩知人善用,特别强调“相人”。他的日记中有“识人口诀”。又有颇多记载:“细参相人之法:神完气足,眉耸鼻正,足重腰长,处处相称。此四语者,贵相也,贤才相也。若四句相反则不足取矣。”“夜思相人之法,定十二字,六美六恶,美者日长、黄、昂、紧、稳、称,恶者日村、昏、屯、动、忿、遁。”
此次再版,对原书进行了必要的修改,特别增加了两个附录,一是《冰鉴》,二是《同官册》。
本书出版过程中,得到崔灿社长、原总编辑马美著的悉心指导。刘文主任、冷金成编辑对于书稿,用力尤多。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林 乾
2025年8月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