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
售價:HK$
118.8

《
中华后土文化·万荣后土祠卷
》
售價:HK$
184.8

《
植梦花园:从游走世界到回归故乡的园艺旅程
》
售價:HK$
96.8

《
鲍鹏山新批水浒传(全三册)
》
售價:HK$
327.8

《
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
》
售價:HK$
294.8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96.8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107.8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57.2
|
編輯推薦: |
【韩国首尔上瘾心理研究所所长、韩国观护学会理事金亨根经验之作!】
本书作者金亨根为韩国首尔上瘾心理研究所所长、韩国观护学会理事。主张人们能够从健全的关系中恢复自尊心,并治愈心理问题。在本书中,他根据自身对成瘾行为的研究经验,深度剖析人们无法有效控制自我的因素,凝练出一套以平和的心态直面创伤的自我疗愈术,与读者一同与内心深处的脆弱和解,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7个脆弱诱发点,40 自我整合术,给心灵“做个spa”,轻松笑对人生!】
我为什么会冲动消费?我为什么经常因小事感到受伤?我为什么在恋爱中还是会觉得寂寞?承认情绪、直面创伤、接受真相,才能抚平受伤的心灵,找到与脆弱和解的答案。本书旨在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寻找使人们感到痛苦的源头,包容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只要跟随书中的方法做出改变,人人都可以在脆弱中获得勇往直前的力量!
【一套好上手、好操作的自我整合法,掌握“情绪遥控器”,开启健康新人生!】
常常有人视脆弱为洪水猛兽,实际上,脆弱≠软弱,敢于接受脆弱的洗礼,才能拥有追逐幸福的勇气。如若刻意“拔除”脆弱,我们便会陷入执着于某事的循环之中,迷失前行的方向,甚至影响身心健康。本书提
|
內容簡介: |
成长是一段塑造自我的旅程,在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遗憾、压力、疲惫的风雨,滋养着名为“脆弱”的荆棘在内心肆虐。当我们找到脆弱的根源,并以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对待它时,我们便能够直面过去的经历,让荆棘开出幸福之花。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研究和咨询经验归纳了与脆弱和解的核心策略,帮你厘清行为、心理、情感等失控的原因,运用自我关怀、自我认同修复内心的裂痕。唯有心灵的创伤被抚平,我们才能走出黑暗,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
關於作者: |
[韩]金亨根
韩国首尔上瘾心理研究所所长,韩国观护学会理事。主张人们能够从健全的关系中恢复自尊心,并治愈心理问题。
|
目錄:
|
Part 1 “倾倒”生命中的遗憾与伤痛 … 001
敞开心门,进入被谎言隐藏的隐秘角落 … 002
暴饮暴食无法填饱情感的饥饿 … 009
被酒精引发的“逃逸感”消解的勇气 … 014
别被愤怒之火灼伤了身体和心灵 … 020
调节欲望,减轻压抑,自然沉浸 … 026
用安全感拯救挥霍无度的“购物欲”… 031
Part 2 先爱己,后爱人 … 037
为被别人的脸色压垮的自己“解解压”… 038
勇敢开口寻求帮助,过不累的人生 … 044
信任与亲密是治愈“恐人症”的解药 … 050
遮蔽与掩饰——探索羞愧感背后的秘密 … 056
带刺的批判引发的双向痛苦 … 062
别让多疑成为你与多彩世界间的屏障 … 067
摆脱依赖,调节亲密关系中的吸引力 … 072
照顾内心深处的“不完美”小孩 … 078
自然流露,识破嫉妒的“罪恶假象”… 084
Part 3 爱是渴望,更是认同 … 089
“舒适圈”内虚假的安定感 … 090
识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骗局 … 096
爱情不是治愈一切的灵丹妙药 … 101
化疲劳危机为重新出发的契机 … 106
扫清“脱单”路上的心理障碍 … 112
与汹涌袭来的寂寞感和解 … 118
合理把握亲密关系中的执着与依赖 … 123
Part 4 在内卷时代同时具备“松弛感”与“内驱力”… 129
唤醒内在动力,才能摆脱懒惰循环 … 130
脚踏实地的逐梦之旅更精彩 … 135
决定做出改变,就别再原地踏步 … 140
重复犯下的错是映照真实自我的镜子 … 144
接受自己,超越自卑 … 150
繁忙人群的解压法则 … 155
责任感,人生大厦的坚固地基 … 161
Part 5 成熟的人,懂得接受翻涌的情绪 … 167
对话恐惧,解读威胁感的密码 … 168
与无力感抢夺人生主动权 … 173
治愈“选择恐惧症”的决断法则 … 178
掌握调节不安的“情绪遥控器”… 183
享受美好生活,解锁幸福人生 … 189
Part 6 修复尚未愈合的心理创伤 … 195
拒绝,是交往中的一门艺术 … 196
无法责备他人,是一段漫长的内耗 … 201
原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自由 … 206
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没什么大不了 … 211
在忧郁的迷宫中寻找出口 … 216
Part 7 只有你能放下压垮自己内心的巨石 … 223
拥抱寂寞中不完整的自己 … 224
知足常乐,面对挫折也要轻松地活 … 230
正视由“情感勒索”产生的罪恶感 … 235
后记 努力接近无意识 … 241
|
內容試閱:
|
人们为什么无法有效控制自我
我擅长对上瘾心理进行分析。当出版社表示有与我合作出书的意向时,我感到很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立足于我的专业领域来写一本书。但是,我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去写作,因为我认为自己的文采不佳。然而,在我犹豫不决的过程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向他人提供咨询服务与进行教学的生活是忙碌的,我能否抽出时间来完成这本书?其中,最令我忧愁的是,我还没能构思好如何将脑海里的东西成文。最终,在策划编辑部的老师们的支持下,在咨询师郑楼丽的协助下,我得以排除万难、提笔写作。我想,在写书的过程中,我也能反刍过去完成的临床咨询案例。
这本书是从“人们为什么无法有效控制自我”这个问题开始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很简单,人们无法有效控制自我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精神人格是分裂的。人们通常认为自己是单一的生命体,但实际上,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都可能存在着无数个“我”。同样的,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就存在着两个“我”,其中一个“我”能够主导生活,而另一个“我”则会在不经意间制造混乱。这股制造混乱的力量,让作为主要人格的“我”因为没能心想事成而感到痛苦。
如何处理这股制造混乱的力量呢?将它全部压制,还是将它连根拔起呢?找到这股力量的来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们很难梳理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主要人格的“我”好像完全帮不上忙。
处理这股力量的方法只有一种:承认并且包容它,当我们的心里涌现想要爱这股力量的意愿时,与这股力量有关的线索就会显露,事情的真相也会浮出水面。当人们意识到另一个“我”的存在,就到了和其面对面“切磋”的时候了。这就是一个人找到分裂的“我”并与其融合的过程。精神科医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所说的“个体化”(individuation),就是将无数个“我”整合在一起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期遭受过诸多创伤,那么他在精神上就会分裂出多个“我”,分裂的程度也会更强烈,这些“我”也会变得更
难以控制。
初次遇见某位酒精成瘾者时,我们仅了解到了他当下的行为,便断言这个人很难有什么成就。我们选择给他打上不好的标签,却不会去想:“这个人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打击,才会喝那么多酒来麻痹自己?”也不会觉得:“这个人可能是生病了。”其实,眼睛能看见的部分,只是一整面玻璃破碎后的一小块碎片而已。用这种视角去看问题,我们甚至无法接近问题,更无法找出问题的核心。而现实却是,大部分咨询者来到咨询室,就是为了找到这个核心。人们殷切地期盼着未来,希望自己可以过得幸福。但让人感到不幸福的时刻实在太多了,这些人的内心实在太痛苦了,最终因为无法承受这份痛苦而选择前往咨询室。
这些人坐在咨询室里,在咨询师面前陈述那些让自己感到屈辱的事情以及内心的羞耻感,将那段悲惨的人生经历和盘托出。
揭开自己的伤疤并重新面对它的过程,比人们想象中要困难得多。但这是每位咨询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是重新遇见分裂的自己的机会。每当咨询者重新面对自己的伤痛时,我总会怀着敬畏之心,从他们的言语中洞察其内心世界。创伤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分裂出多个“我”,但整合这些创伤、认识这些“我”的过程就像羽化成蝶一样,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痛苦是步入整合之路的一种信号。咨询者有时会流下眼泪、号啕大哭,有时甚至会呕吐。一个高贵的灵魂为了走向整合而痛苦地挣扎着,仿佛婴儿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一样。我十分感谢各位咨询者的信任,使我能够参与他们走向整合的过程,引导他们脱离黑暗的过去、迎接光明的未来。
咨询者将内心的痛苦与羞耻,以及那些可怕的经历当作“垃圾”,“倒”在身为咨询师的我面前。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像个垃圾桶。但是,当我看清那些被“倒”出来的“垃圾”时,我的想法马上就改变了。想要理解人类的灵魂,这些就是最珍贵且最值得被研究的“对象”。我对人类的灵魂能有一些浅薄的理解,离不开咨询者自愿倾泻出的那些刺骨的痛苦。因此,我由衷地感谢每位咨询者。正因为咨询者信任咨询师,愿意向咨询师敞开他们的心扉,这本书才有机会被写出来并帮助更多深陷泥潭的人。虽然书中出现的每位咨询者都使用了化名,但书里引用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希望这本书可以为那些因遭受伤害而自我分裂、感到不知所措的读者们带来些许帮助。
我还要感谢帮忙规范语言,使本书内容更适合阅读的编辑同仁。对于我的妻子美华,我感到十分抱歉。我们夫妻二人平常相处的时间已经很少了,在写书的日子里,我陪伴她的时间更少了。即使如此,她依旧支持我的工作、照顾我的生活,我非常感谢她的付出。我还想要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儿子英真与胜真,以弥补我无法陪在他们身边的遗憾,虽然儿子们可能不会喜欢这份礼物。最后,谢谢陪我一路走到这里的读者,相信你们的未来会充满美好。
金亨根
2015 年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