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成功举办第三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该论坛汇聚各界专家学者,围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展开深入探讨,共征集374篇论文,涵盖生态环境法治、司法实践、政策研究等领域,最终精选29篇优秀论文汇集成册。本书是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展示,以期为推动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智慧。
|
目錄:
|
1.《长江保护法》司法适用中的体系观察 张作华 曾彦雅 林威光
2.生态环境犯罪案件中生态修复的适用与完善
——基于法益恢复理论的展开 董寅辉
3.“双碳”愿景下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问题研究
——以环境信息披露为视角 江慧玲
4.长江流域司法大数据理念更新与体系构建
——基于场景一致性理论 汪秀茗
5.长江流域环境犯罪行刑衔接中案件移送机制之困境及因应 侯著韬 吴 帆
6.一般系统论视角下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履行
——以指导性案例与典型案例中的生态修复性裁判为观察样本 周笑安
7.“双碳”视域下与碳标识相关的贸易争端及其解决 吴 思
8.长江流域环境犯罪治理中生态修复的法律属性及适用问题研究 裴敬伟 杨梦琴
9.检视与探索:生态环境司法修复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进路 章 丽
10.长江流域渔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的困境与重塑 朱方宇 李 睿
11.长江流域“司法创制型”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研究 曾 滢
12.利益衡平视角下长江流域环境司法协同机制的完善路径
——以多维度司法协同分析视角展开 邓如意
13.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的民事司法救济路径
——以长江流域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为视角 黄海杨
14.“双碳”视域下“碳汇认购”司法适用的规范化进路探索
——基于38件涉“碳汇认购”案件的实证分析 胡 磊 孙如梦 杨莘茹
15.新质生产力赋能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 郑毓翰
16.流域环境司法中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衔接困境及路径构建
——以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为视角 朱慧军
17.绿色金融视野下金融机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构建研究 朱 江
18.流域环境司法一体化的制度困境与保障路径 艾 军 徐颖明
19.非法采砂共同犯罪案件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第212号指导性案例评析 程 光
20.功能主义视角下金钱类环境法律责任的实践困局与立体化改造
——以117份长江流域环境资源案件为样本 金燕玲
21.从“无序”到“系统”:“双碳”目标下“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规则厘清与路径探究 高 明
22.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之实践检视与进路规范 刘朔峰
23.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审理对象确定的实践检视及规则重塑 宋紫薇 刘晓慧
24.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司法适用的反思 张作华 曾彦雅 陈 虎
25.整体系统观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修复链的司法构建
——以127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书为研究样本 陈忠军 尹履亚
26.司法大数据助力司法建议实践检视与规范路径
——以长江、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案件诉源治理为例 杨 明 刘 炎
27.“双碳”背景下长江航运参与碳排放交易制度构建与司法路径探究 李子逸
28.流域治理的环境司法机制:实践困境与规范进路 罗文君
29.长江流域“认购碳汇”司法适用的实证研究及优化路径 文晓威 刘中媛 穆瑶瑶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共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推动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促进《长江保护法》的正确高效适用,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湖北省委的关心支持下,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长江海商法学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基地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作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等一系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最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将建设水安全国家战略保障区作为中部地区战略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五个功能定位”之一,部署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织密荆楚安澜水网,持续提升长江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生态承载力。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力指导及湖北省委、省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第三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组委会以“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的司法责任”“长江大保护的实践之问”“长江大保护实践挑战与环境法学未来发展”“长江保护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主题,邀请来自境内外相关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积极参与,旨在共议长江司法保护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举措,优化长江大保护的体制机制,统一环境资源审判中的法律适用标准,促进长江大保护法治理论的发展,为高水平长江大保护支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言献策。
第三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有效借鉴前两次论坛举办的成功经验,彰显专业务实、开拓创新的特色定位,邀请到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要嘉宾出席。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林虎,时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刘冬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夏道虎,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守安,湄公学院院长素立言·威奇叻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朱方伟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级教授王利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教授、日本环境法政策学会理事长大塚直,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刘小飞,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长江学者讲席教授史特丰·格鲁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演讲。本届论坛共收到374篇学术论文,来自国(境)内外相关领域领导、专家学者以及获奖作者共200余名代表参与论坛。与会代表聚焦长江司法保护面临的实践挑战和发展方向,就健全长江水上执法体系与打造流域司法协调承载实体,构建跨省协作机制与实现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建设司法保护基地与深化跨域学术交流研究,构建跨行政区域的立法、行政、司法协同保护体系,运用智能新技术强化数字赋能等展开深入研讨,梳理了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高水平保护的法治需求与创新路径,贡献出从实践到思维再到制度体系等方面创新性的洞见观点与对策建议,为一江清水绵延后世的长江法治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为了实现论坛的成果转化,有效发挥论坛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决策参考作用,第三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组委会决定将本次活动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希望能够呈现法学理论研究者的真知灼见,展示长江大保护工作中的有益探索与积极实践。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持续关心、支持、参与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的建设,强化各界合作、汇聚各方力量,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切实转化为生机勃勃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
最后,衷心感谢为本届论坛提供帮助、支持和指导的有关部门和领导!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致敬!向关心、关注并支持论坛举办的社会各界致敬!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为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2025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