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给孩子的科学启蒙书科学巨匠、电学之父“法拉第”的经典作品用一根蜡烛为孩子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化学物理双启蒙,为理科打好基础数十个简易实验,培养实验思维
优化翻译、重绘插图,更好读更有趣
|
內容簡介: |
《蜡烛的故事》是一本能让孩子从一支蜡烛爱上科学的经典少儿科普书,作者是值得获6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巨匠法拉第。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由一根蜡烛展开,法拉第围绕着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而引出一系列科学现象,生动地阐述了氢、碳、氮、氧等多种物质的特性与相互关系。为了满足孩子们旺盛的好奇心,法拉第还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将知识通过实验串联起来,循循善诱,解答现有的“为什么”,又引导孩子们思考新的“为什么”,从而开启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
|
關於作者: |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电磁学的奠基人之一,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曾获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伦福德奖章等重要荣誉。
出身贫寒,靠自学迈入科学殿堂,在电磁感应、电化学等领域有开创性发现,被誉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热心科学普及工作,主持少年科学讲座达19年之久。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并配以丰富的演示实验,深受欢迎,成为科学传播的典范。
《蜡烛的故事》源自其最经典的讲座内容,用蜡烛燃烧这一日常现象串联起化学、物理知识,语言风趣易懂,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球百余年。
|
目錄:
|
蜡烛:火焰—来源—结构—变化—亮度蜡烛:火焰的亮度—燃烧必需的空气—水的生成燃烧生成的水—水的性质—一种化合物—氢蜡烛中的氢—燃烧生成水—水的另一种组成元素—氧空气中的氧气—空气的性质—蜡烛燃烧的其他产物—二氧化碳及其性质碳或木炭—煤气—呼吸及其与燃烧的相同点—结论
|
內容試閱:
|
第一讲 蜡烛:火焰—来源—结构—变化—亮度
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在接下来的几场讲座中,我打算为大家讲一讲蜡烛的故事。我以前也讲过这个主题并且如果我可以想讲什么就讲什么的话,我希望每年都讲一次。因为蜡烛实在是太有趣了,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很多科学知识。通过观察一支小小的蜡烛,我们可以学到自然界甚至是整个宇宙运转的规律。蜡烛是我们最好的引路人,能为我们开启探索自然科学世界的大门。所以,我保证不让大家失望,一定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的蜡烛的故事,希望各位不要离开,听我娓娓道来
在开讲之前,我想先说一下,虽然我要讲的内容非常重要,我们也都抱着真诚、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学习,但是我并不打算像给大人讲课那样严肃,我会将自己视作大家的朋友,让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尽管我知道我站在这里讲授的知识会传给所有人,但我仍要以青少年的口吻,为我最珍视的少年朋友们呈现这场精彩的故事。
朋友们,我们现在开讲。首先,我必须先给大家讲讲蜡烛是用什么做成的。有些用来当作蜡烛使用的材料非常稀奇古怪。大家看,我这里有几块木头和一些树枝,它们都是易燃的木材。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东西,它是从爱尔兰的沼泽地带找到的一块木头,叫作蜡烛木。它是一种优质的木材,质地坚硬强韧,可以用作承重材料;又因为它极易燃烧,并且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光所以当地人会将它削成木屑用于引火,或制成火把用来照明。下面我用这块木头来做类比,为大家清楚地讲述蜡烛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第一,它本身是一种能够燃烧的材料;第二,具备让该材料发生燃烧反应的温度;第三,源源不断的空气。具备了这三个必要条件,这一块小小的木头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光和热,其实它就是一支天然的蜡烛。
但我必须给大家讲讲市面上卖的蜡烛,这里就有几支,我们通常叫它们蘸蜡。下面,我来讲一下蘸蜡的制作方法。首先准备几根棉线当作烛芯,用一个环把它们挂起来。接着,我们会将它们浸入熔化的动物油脂中,然后提出晾干,晾干后再浸入油脂,反复如此,直到烛芯周围积累了厚厚的油脂,蜡烛就制作完成了。
为了让大家了解蜡烛的各种特性,我想让大家看一下这些蜡烛,它们很小,模样很特别。以前的矿工在矿洞中会使用这种蜡烛,现在有些矿工也仍会使用。在过去,矿工要自备蜡烛照明。他们认为,这种小蜡烛要比大蜡烛更安全,不容易点燃矿洞中的瓦斯,而且小蜡烛也更加省钱,所以矿工都会准备这种非常小的蜡烛。有多小呢?20支、30支、40支甚至60支加在一起还不到一斤重。后来出于安全考虑,这种蜡烛逐渐被燧石矿灯代替,之后又出现了戴维灯[英国化学家汉弗里·戴维(HumphreyDavy)(1778-1829)发明的一种煤油灯。这种灯在矿井里点燃不会引起瓦斯爆炸,保障了矿工的安全]等各种各样的安全灯。现在大家看我手中拿着的这支蜡烛,帕斯利(Charles Pasley)上校说这是从皇家乔治号(皇家乔治号在1782年8月29日沉没于斯皮特黑德。1839年8月帕斯利上校使用火药爆破的方法将船在水下分解后进行打捞。因此,法拉第展示的这支蜡烛受到海水侵蚀的时间超过了57年)沉船里打捞上来的。这支蜡烛已经沉入海底数十年,一直受到海水侵蚀,就算变得支离破碎,一旦点燃,它仍可以持续燃烧。一经熔化,这些油脂就会重新恢复到自然的状态,这说明蜡烛非常稳定,可以长久保存来自伦敦兰贝斯区的菲尔德先生(Mr.Field)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精美样品,有各式各样的蜡烛和制作蜡烛需要的材料。接下来,我要讲解一下这些样品。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板油,板油是包裹在动物内脏周围的油脂,这个是牛板油,也叫作俄罗斯牛油。在制作蘸蜡的过程中就会用到这种牛油。后来,化学家盖-吕萨克(JosephLouis Gay-Lussac)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将动物脂肪转化成了硬脂酸,也就是牛板油旁边的这块。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使用的蜡烛非常干净,不像原来的油脂蜡烛一样弄得到处油乎乎的,它燃烧时滴下的蜡油能轻松地被刮掉磨碎,不会污染任何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