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96.8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162.8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108.9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74.8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61.6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編輯推薦: |
★精选68部文献,全景式展现英国文明从古至今的辉煌轨迹
★一本书读懂英国盛衰背后的智慧与启示
★著名英国史学者为读者选编的文明史入门读本
|
內容簡介: |
《英国文明文献选读》基于英国文明相关文献,梳理英国自公元前60年至20世纪期间的文明流变史,勾勒出英国由一个西欧岛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帝国的曲折轨迹,再现英国文明历经古代罗马征服、中古社会转型、近代革命洗礼、现代飞跃发展的筚路蓝缕之旅。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书稿选取了英国文明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性史料,并将其归类注释,以时间为纬,辅以各阶段英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文献资料,全景式地呈现英国文明史的概貌,并力求将英国文明的变迁内化融入其历史发展脉络之中,使文明与历史的互动跃然纸上。
|
關於作者: |
柴彬,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甘肃省天水市人。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并有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要从事世界中世纪史、近代史、英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齐玉凤,历史学博士,现就职于西安外事学院,曾在《经济社会史评论》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前言
第一编 文明的曙光(287—1500年)
第一章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第二章 封建制度的发展
第二编 近代文明的构建(1500—1917年)
第一章近代政治体制
第二章社会经济生活
第三章宗教与圣哲之光
第四章文明的繁荣
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勃兴(1917—1999年)
第一章经济发展
第二章社会生活
第三章史学的发展
第四章宗教与哲学
英国大事年表
|
內容試閱:
|
前言
英国偏居欧亚大陆的西端,尽管其地域狭小,资源禀赋有限,但就是这样一个蕞尔小国,却在欧洲历史舞台上因其政治、经济的早熟早发,较早地实现了政治、经济上的统一,率先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并塑造和长期主导着近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英国人所创造的不列颠式文明,至今仍令人惊叹。为此,本书拟基于英国文明相关文献,梳理英国自公元前60年至20世纪期间的文明流变史,勾勒出英国由一个西欧岛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帝国的曲折轨迹,再现英国文明历经古代罗马征服、中古社会转型、近代革命洗礼、现代飞跃发展的筚路蓝缕之旅。
本书选取了英国文明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性史料,并将其归类注释,以时间为纬,辅以各阶段英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文献资料,全景式地呈现英国文明史的概貌,并力求将英国文明的变迁内化融入其历史发展脉络之中,使文明与历史的互动跃然纸上。
全书分为三编。其中首编钩沉1500年前英国早期文明的生成及发展渊源。公元前55年恺撒开启了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岛的序幕,至公元409年罗马人撤离,其对不列颠岛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英国文明还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密切相关,后者的征服始于公元287年,历经一百五十年,盎格鲁—撒克逊人“反客为主”,创建七国并逐步走向统一。这段历史主要蕴含于《西撒克逊国王伊尼法典》和《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之中,通过阅读该史料可使读者重构关于该时期王权的特征以及基督教入化不列颠之进程的认识;而《牧师职责》和《英吉利教会史》则呈现了该时期基督教的传播及其对英格兰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1066年诺曼征服促进了英国早期的社会转型,其不仅延续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家秩序,而且将诺曼底的传统文化植入英格兰,封建制度确立并发展,王权不断强化。其中《末日审判》较全面地体现了威廉强化王权的手段及结果。然而,英国的王权并没有得到无限制的扩大,至1215年,国王被迫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其规范了国王的行为,以法令的形式承认了封臣的权利。《自由大宪章》树立了英国有限君主制的标杆,稳定了社会秩序,揭开了英国宪法政治的篇章。另外,通过《林城圣三一商人基尔特规章》《罗杰尔·培根》等文献,可以探寻该时期的经济及文化生活情状。
次编主要着墨于1500—1917年英国近代文明的繁荣发展。该时期英国文明历经了飞跃式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突飞猛进,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并向旧秩序挑战,1640年革命之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其后,英国经济欣欣向荣,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走上了贸易帝国之道。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文明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文明的发展又承载和折射了时代的特色。《乌托邦》等文献皆致力于规划近代国家政治秩序的构建问题,其广布人文主义精神,揭露教会的腐败,针砭时弊,论证了现代政治秩序的合理性,为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作了舆论向导;而该时期的《保守主义》则聚焦英国的现实问题,证明了保守主义的合理性;《法国革命论》等三部文献则集中体现了该时期英国精英阶层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和论证,并提出改革是政府缓解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稳定的政治保障之下,英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英格兰概况》较为全面地勾勒了16世纪英国社会的概貌;《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等三部著述聚焦于该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是读者研究该时期英国重商主义思潮、英国对外贸易状况、自由贸易观念及英国近代早期经济学说发展的重要文献;随着经济的发展,该时期的经济学理论也取得了较高的造诣。《人口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大纲》三部著作论述了人口、赋税等因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该系列文献,可以帮助读者厘清该时期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近代文明发展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权威,推动了对宗教及哲学的研究。《宗教改革史》揭示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背景;《金枝》成为宗教起源研究的集大成者,其强调用进化论思想分析宗教产生及发展。《人类理解论》《政府片论》《论自由》等著述,则集中体现了该时期的经验主义、功利主义及自由主义哲学思潮。该时期的文明还集中体现在法律、史学、生物学及文学著作之上,值得研读细品。
第三编为现代文明的勃兴,聚焦于1917年至今英国现代文明的蓬勃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政局动荡,并对其经济造成了结构性的创伤,战后英国迅速成长为福利性国家,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干预经济的发展。该时期经济类的文献侧重于揭示当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货币论》针对该时期英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瓶颈提出了解决良方,而《经济史理论》则梳理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将经济理论与历史事件结合起来研究;政局及经济的动荡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也触发了学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如《英国的家庭、性与婚姻1500—1800》探究了近代英国家庭这一私密空间历史变迁的过程;而《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则以“自下而上”的视角追溯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岁月。该时期的史学研究成果丰硕,通过《历史研究》、彼得·伯克系列著述及《年代四部曲》等文献,可以了解文化形态史学、新文化史学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路径。此外,宗教与哲学也异彩纷呈,呈现出该时期的特色,如《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回溯了宗教改革前至17世纪末英国民众经济生活逐步摆脱神学控制的艰难进程;《历史是什么?》等哲学著述,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论述了史学家尊重事实的必要性,同时以哲学的视野审视了西方的全部历史,为哲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全书凡收录68部文献,涉及早期至现代英国文明自古代至现代这一长时段,其文献类型丰富,含编年史、庄园记录、国王敕令、商人行会规章等原始珍件,此外还包含大量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代表论著,基本囊括了英国现藏所有类型的文献。读者通过本书的研读,不仅能够一睹英国文明方面的名篇华章,而且能够省思英国盛衰转变背后的民族智慧与历史镜鉴。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