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96.8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65.9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107.8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HK$
140.8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162.8

《
可持续盈利 可再生战略变革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剖析当下环境挑战,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
》
售價:HK$
74.8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76.8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214.5
|
編輯推薦: |
意大利浪漫主义代表作品 欧洲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最高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最,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最高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十七世纪早期西班牙统治下的米兰为背景,以一对小人物——农村织工伦佐和农家姑娘鲁茜亚的悲欢离合和争取自主婚姻的斗争为主线,描绘十七世纪意大利各阶层人物及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反对异族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要求。小说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被誉为记载当时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这部小说的问世,也奠定了现代意大利语言的基础。在意大利,本书如同但丁《神曲》一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民大众极为珍视和喜爱它,是意大利古典文学的瑰宝。
|
關於作者: |
曼佐尼(1785—1873),意大利诗人、剧作家。生于米兰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1805年前往巴黎居住,深受进步的哲学思潮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主要作品有历史悲剧《卡马尼奥拉伯爵》和长篇小说《约婚夫妇》等。
译者王永年(1927—2012),翻译家,浙江定海人。精通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种外语,译有意大利名著《十日谈》以及欧·亨利和博尔赫斯的主要小说。
|
內容試閱:
|
“历史确实可以被比作一场有声有色的对时间的战争,因为它从岁月手里夺回了俘虏,甚至尸体,赋予他们生命,举行了检阅,然后让他们重新投入战斗。在沙场上赢得棕榈冠和桂冠的斗士们只倾心于最华贵的战利品,他们用笔墨渲染帝王将相和风流人物的事迹,用才华的细针和金缕丝线绣出一幅光辉业绩的不朽作品。我才疏学浅,不敢涉猎政治阴谋的迷宫和战斗号角的啸鸣,不可能颂扬那一类情节和冒险的壮举;但是我耳闻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尽管主角是一些地位低下的劳动人民,我仍打算忠实无误地铺陈叙说,让他们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在故事或者传奇的狭小舞台上可以看到凄惨可怕的悲剧、令人发指的卑鄙场景,当然,幕间还有天使般仁慈的善行和魔鬼般邪恶的勾当之间的搏斗。我们的这片土地处于那个永远不落的太阳、信奉天主的国王陛下的庇护之下,在高处熠熠发光的还有那个血统高贵的英雄,他像反映太阳、永不亏缺的月亮,临时代替国王行使权力,至于那些恒星般终身任职的参议员和行星般可以撤换的行政长官则到处传播光芒,形成一片璀璨无比的天穹,哪知一到地下却走了样,由于世人的胆大妄为,种种险恶阴谋、卑劣勾当和残酷行径泛滥成灾,把好端端的清平世界糟践成人间地狱,这除了归咎于魔鬼的捣乱之外还能有什么解释?因为这许多英雄人物有着阿耳戈斯的眼睛和布里阿瑞俄斯的手臂,他们孜孜以求的只是公职公益,照说世人的邪恶是无法同他们抗衡的。故事讲的是在我年轻时代发生的事,粉墨登场的角色大多已经从世界舞台上消失,到命运三女神那里应卯去了,因此我叙说故事时出于正当的考虑隐去了他们的姓名,也就是他们的显赫出身,另外,地点也做了一些处理,说得不过于精确。但愿没人会说那是故事的缺点,说我的粗糙作品歪曲了事实,除非那个评论家对哲学一无所知:因为凡是懂得哲学的人都能看出我的故事的实质是完整无缺的。说到头,名字纯属偶然事件,这一点是显而易见,无可否认的……
“然而,即使我不辞辛苦地把这部纸张泛黄、东勾西画的手稿整理出来,并且如人们所说那样让它见到天日,有没有人会不辞辛苦地去看呢?”
这部偶然得来的手稿潦草凌乱,难以辨认,使我犹豫不决,不敢贸然着手整理,我开始考虑该怎么办。我翻阅着手稿,暗忖道:“这种概念芜驳、人物庞杂的现象显然不是通篇如此。这位追求浮饰的十七世纪作者开头想抖搂一下;后来在写作过程中行文比较自然,有时大段大段的一直相当流畅。可是多么平庸!多么粗心大意!多么不伦不类!伦巴第地区的惯用语比比皆是,还有不恰当的习语、牵强附会的语法、支离破碎的段落。有时候突然冒出一些西班牙的典雅用法;更糟糕的是,在故事中最可怕、最悲惨的地方,在能引起惊奇或者沉思的任何场合,总之,凡是在要求一点修辞手段,要求一点文雅细致、玲珑剔透的修辞的段落里,那位作者总是运用他在引言里所用的笔调。接着,他把截然不同的特点十分巧妙地糅合在同一页、同一句和同一个词里,结果显得既粗糙又矫揉造作。于是出现了语病百出的虚夸的慷慨陈词,十七世纪伦巴第地区作家们特有的眼高手低的败笔通篇都可以找到。今天的读者已经厌烦那种离奇的东西,不想再看到了,确实不能把这部手稿介绍给他们。在开始搞这件棘手的工作之前,幸好预见到了,于是我决定撒手不管。”
我正要合上那个笔记本,把它放回原处时,心里忽然一动,觉得这么精彩的故事就此默默无闻未免太可惜了;作为故事,读者也许会有不同看法,但我觉得它很美,正如刚才说的,精彩极了。“能不能利用手稿里的情节,另起炉灶,重新改写呢?”我想道。这种做法没有什么不妥,于是当场下了决心。这就是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缘由,说明经过的坦率程度和本书的重要性是同样显而易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