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科塔萨尔、鲍德温盛赞!20世纪百大经典to
》
售價:HK$
46.2

《
索恩丛书·帝国计划:英国世界体系的兴衰(1830~1970)
》
售價:HK$
185.9

《
改变的勇气:数十个真实人生蜕变故事,教你改变命运的密码。
》
售價:HK$
64.9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93.5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61.6
|
編輯推薦: |
本书的翻译和出版对我国核火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国内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一本权威的参考书籍,帮助他们深入浅出地掌握核火箭技术原理,还有助于他们了解国际上核火箭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加快我国核火箭技术的研发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內容簡介: |
核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历史。从早期的理论构想到如今逐步成熟的技术体系,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该项技术不仅涉及复杂的核物理、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还需要在材料科学、结构设计、控制技术等众多方面取得突破。《核火箭推进原理(第二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系统地阐述了核火箭推进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运行特性以及相关的工程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和探索这一前沿技术。
|
目錄:
|
第1章引言1
1.1综述1
1.2历史回顾2
1.2.1背景2
1.2.2NERVA2
1.2.3PBR5
1.2.4俄罗斯核火箭7
参考文献9
第2章火箭发动机基本原理10
2.1概念与定义10
2.2喷管热力学14
参考文献19
习题19
第3章核火箭发动机循环20
3.1核热火箭热力学循环20
3.1.1热排气循环20
3.1.2冷排气循环21
3.1.3膨胀循环22
3.2核电热力学循环25
3.2.1布雷顿循环25
3.2.2斯特林循环26
参考文献28
习题28
第4章行星际飞行任务分析31
4.1概述31
4.2任务分析基本方程31
4.3拼接圆锥曲线方程36
4.4飞行时间方程41
参考文献50
习题50
第5章基本核结构和核过程51
5.1核结构51
5.2核裂变55
5.3核截面58
5.3.11/V区59
5.3.2共振区59
5.3.3不可分辨共振区或快区59
5.4核通量密度和反应速率62
5.5多普勒展宽截面64
5.6中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67
5.7核聚变69
5.8反物质76
参考文献84
习题85
第6章中子通量能量分布87
6.1中子散射相互作用的经典推导87
6.2中子在慢化区的能量分布90
6.3裂变源区的中子能量分布91
6.4热能区的中子能量分布92
6.5中子能量分布谱的总结93
习题94
第7章中子平衡方程与输运理论95
7.1中子平衡方程95
7.1.1泄漏(L)95
7.1.2裂变产生率(Pf)96
7.1.3散射产生率(Ps)96
7.1.4吸收损失率(Ra)96
7.1.5散射损失率(Rs)96
7.1.6稳态中子平衡方程97
7.2输运理论97
7.3扩散理论近似99
参考文献101
习题101
第8章多群中子扩散方程102
8.1多群扩散理论102
8.2单群单区中子扩散方程105
8.3单群双区中子扩散方程110
8.3.1堆芯110
8.3.2反射层111
8.3.3堆芯 反射层111
8.4双群双区中子扩散方程113
习题119
第9章核火箭中的热工流体方面122
9.1核反应堆燃料元件中的热传导122
9.2核反应堆燃料元件中的对流传热126
9.3核反应堆轴向流道内的温度和压力分布132
9.4核反应堆燃料元件径向流道内的温度分布141
9.5辐射器146
参考文献150
习题151
第10章涡轮机械153
10.1涡轮泵概述153
10.2泵的特性154
10.3涡轮的特性159
参考文献165
习题165
第11章核反应堆动力学166
11.1点堆动力学方程的推导166
11.2点堆动力学方程的求解169
11.3衰变热的排放173
11.4核反应堆瞬态热工响应176
11.5核火箭启动180
参考文献195
习题195
第12章核火箭稳定性198
12.1采用点堆动力学方程的反应堆稳定性模型198
12.2考虑热反馈的反应堆稳定性模型200
12.3热流体不稳定性213
参考文献218
习题219
第13章燃料燃耗与嬗变220
13.1裂变产物的积累和嬗变220
13.2氙-135中毒224
13.3钐-149中毒226
13.4燃料燃耗对反应堆运行的影响229
习题230
第14章核火箭的辐射屏蔽231
14.1辐射屏蔽计算公式的推导231
14.1.1中子衰减233
14.1.2瞬发裂变伽马射线的衰减233
14.1.3俘获伽马射线的衰减241
14.1.4多层屏蔽中的辐射衰减243
14.2辐射防护与保健物理244
参考文献250
习题250
第15章核热火箭的材料252
15.1燃料252
15.2铀浓缩技术的历史回顾255
15.3慢化剂260
15.4控制材料262
15.5结构材料263
参考文献266
习题267
第16章核火箭发动机试验268
16.1总体考虑268
16.2燃料组件试验270
16.3发动机地面试验272
参考文献274
第17章核火箭发动机的安全考虑因素275
17.1核安全问题概论275
17.1.1风险评估277
17.1.2可接受的风险282
参考文献283
习题284
第18章先进核火箭概念285
18.1脉冲核火箭(猎户座计划)285
18.2开式循环气态堆芯核火箭297
18.2.1中子学298
18.2.2堆芯温度分布301
18.2.3壁面温度计算303
18.2.4铀损失率计算306
18.3核灯泡311
18.3.1中子学313
18.3.2燃料腔室温度分布315
18.3.3氖气缓冲层的吸热316
18.3.4堆芯容器的吸热319
18.3.5氢气推进工质的吸热320
参考文献324
设计作业325
附录330
附录1部分物理常量330
附录2几种气体的热力学特性331
附录3部分NERVA测试数据334
参考文献339
|
內容試閱:
|
《核火箭推进原理》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新增了几个章节,还有几个章节增加了新内容。特别是,第5章关于核聚变推进部分扩展了新内容,并新增了反物质推进相关的内容。第11章新增了核火箭发动机启动的内容。第12章在采用热排放循环的核火箭发动机稳定性的描述部分,给出了额外的分析。第15章扩展了新内容,新增了关于浓缩铀的最新进展。并且,全书增加了关于核火箭安全问题的新篇章。
和第一版一样,在本书的电子版中,通过使用计算机交互程序对许多公式推导进行了图示说明,以描述组成参数的变化对物理过程的影响。新版本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计算机交互程序,并新增了练习题,希望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能增强读者对所介绍的各种物理过程的理解,并引导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所学的概念。
我经历了两次核火箭推进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充分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团队的努力。我的灵感主要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同事们,以及阿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的教师和我教过的学生们,还有其他一些学术机构的朋友们。他们就如何使本书更清晰易懂,更符合他们的兴趣方面提出的建议是非常宝贵的,对于全书的素材选择、谋篇布局非常有帮助。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同事兼朋友,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马特·伊顿(Matt Eaton)和艾玛·斯图尔特(Emma Stewart),他们对第二版中新增的内容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和有见地的评论。
我还要再次感谢我亲爱的孩子们,感谢他们从远方给予的鼓励,特别是我的妻子Lady,再一次忍受我为出版这部专著而心无旁骛地投入写作之中,并一直鼓励我直至完成写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