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書城自編碼: 415761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美]吉莉安·阿德勒、保罗·斯特罗姆 著,陈静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45444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近代史(史学大师蒋廷黻作品)
《 中国近代史(史学大师蒋廷黻作品) 》

售價:HK$ 92.0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

售價:HK$ 103.8
今日向长安(上下册)
《 今日向长安(上下册) 》

售價:HK$ 218.9
所有顽固的人(超20家主流媒体报道的上海推理主题独立书店生存实录)
《 所有顽固的人(超20家主流媒体报道的上海推理主题独立书店生存实录) 》

售價:HK$ 61.6
蝶之恋 博物画中的蝴蝶 复古艺术馆14
《 蝶之恋 博物画中的蝴蝶 复古艺术馆14 》

售價:HK$ 151.8
运载千秋:中国大运河传
《 运载千秋:中国大运河传 》

售價:HK$ 96.8
史记里的谜:司马迁未言明的历史真相(发现一个比《史记》记载更加精彩的古代中国。读懂《史记》的好帮手)
《 史记里的谜:司马迁未言明的历史真相(发现一个比《史记》记载更加精彩的古代中国。读懂《史记》的好帮手) 》

售價:HK$ 74.8
磨合:近代镇江的全球化之旅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磨合:近代镇江的全球化之旅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5.8

編輯推薦:
32开全彩,可轻巧携带;50多幅彩图,生动形象;内附一枚书签,便于阅览。
中世纪的人们生活在相互碰撞的时间系统中,他们一般通过日出和日落、季节的变化、潮汐以及月亮和星星的运动来判断时间,并根据这些来做出选择和采取行动。其中,无论是神职人员,还是平信徒都是按照一套完善的、具有很强规定性的礼拜仪式日历来安排日常祈祷和节日庆祝活动的。中世纪人也是时间管理大师,他们不断地调整着自己测量时间的方式,直到更为精准的机械钟出现,为商业事务和各种活动提供了新的统一标准,但是旧有的时间度量方式也并没有完全被抛弃。在这些相互混合的时间度量方式中,中世纪人获得了一种微妙的时间感。本书正是以中世纪人对时间的感知和度量方式为主题,探究中世纪人有关时间的多重体验,并解读其文化意义。
內容簡介:
教堂的钟声与市集的喧闹交织,占星师仰望的星空与农夫耕作的四季呼应。在中世纪,时间不是漠然的数字,而是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生命韵律!中世纪人既是时光的囚徒,也是岁月的诗人。他们夜观星象,丈量时间的长度;聆听寓言,解读时间的景象,最终,在机械钟的齿轮声中见证了一场“滴滴答答”的革命。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自然的韵律:从日出日落、四季更迭到星象变化,中世纪人是如何依靠自然来标记时间的?信仰的刻度:以晨祷开启光明,用晚钟抚平喧嚣,教会历法是怎样支配日常的祈祷、劳作与庆典的?
·变革的钟声:精确的齿轮节奏打破了混沌的秩序,当第一座机械钟敲响,传统的时间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颠覆?文明的进程又出现了什么样的革新?
關於作者:
吉莉安·阿德勒(Gillian Adler),纽约莎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文学系助理教授,埃斯特·劳申布什人文讲席教授(Esther Raushenbush Chair in Humanities)。其代表作为《乔叟与时间伦理》(Chaucer and the Ethics of Time,2022)。

保罗·斯特罗姆(Paul Strohm),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科荣休教授,常驻于英国牛津与美国纽约两地。其著作颇丰,包括《诗人的故事:乔叟与〈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诞生之年》(The Poets Tale: Chaucer and the Year that Made The Canterbury Tales,2015)等。
目錄
关于中世纪英语文本处理方式的说明 Ⅰ
缩略语说明 Ⅱ
第 1 章 时间的多样性 / 1
第 2 章 测量时间 / 33
第 3 章 时间与行星 / 73
第 4 章 生活在时间里 / 111
第 5 章 时间景象:时间的叙述性形态 / 151
第 6 章 时间的寓言 / 181
第 7 章 人类生命的七个阶段 / 237
第 8 章 时间的终点 / 289
参考书目精选 / 335
致谢 / 337
特别向提供图片者致谢 / 338
內容試閱
第2章 测量时间
中世纪的人们几乎无法假装无视时间的存在,坐等别人发明机械时钟。早在机械时钟出现之前,中世纪的人们就已经有了一系列可供使用的测量时间的设备和方法。

生活在13、14世纪之交的但丁,展现了这种与时间有关的智慧,强调了通过比机械时钟更古老的物件和工具来计时的方法。在穿越炼狱的朝圣旅途中,但丁不断观察太阳、月亮和黄道十二宫等天体的运动情况。他发现,双鱼座在蓝宝石般的天空衬托下略显暗淡并与明亮的金星形成鲜明对比之时,即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的阳光。有时,但丁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对时间的把控,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能够依靠各个星体与行星立体基阵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抑或是太阳攀爬上升的角度,来判断一天的具体时间。根据《炼狱篇》中人物马可·伦巴杜(Marco Lombardo)的观点,能够将时间作为一种外部现象来进行追踪,是人类十分显著的特征。因此,马可在还不知晓但丁身份的情况下询问道:“请问你是谁,你用身体冲破了我们眼前的迷雾,还如同使用月份来划分时间的人一样谈论我们?”(Purgatorio, 16 ll. 25-27)。马可的问题间接提到了月历,这种历法是根据月亮经历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变化来确定的。

像但丁一样,中世纪的人们不仅以月份为单位,而且以更小的单位来感知时间,且遵循古代文明流传下来的各种惯例。古希腊人从古巴比伦人那里学会了如何根据太阳、月亮和行星来判断时间,将白天和黑夜各划分为12个单位。这样的时间划分影响了中世纪的时间体系,唤起了时间规划的意识。中世纪也从古罗马时代继承了一套表述一天中时间转换节点的简略表达术语。例如,“vesperum”在古代语言中,表示晚上星星到来的时刻,后来到中世纪演变为代表祷告时间体系中“晚祷”的词语“vespers”;而“gallicinium”被比德(Bede)定义为夜晚的时段,紧接在“intempestum”之后,表示一切活动告一段落、公鸡开始啼叫打鸣的时分。许多这样的术语为中世纪的诗歌增添了意象。例如,古罗马词语“欧若拉”(aurora, 黎明时分的第一缕阳光)常被以拟人化的方式使用;乔叟在改写忒斯比(Thisbe)的传说时注意到,当皮拉缪斯(Pyramus)和忒斯比互诉衷肠时,太阳神福玻斯(Phoebus)“开始清晰可见”,“欧若拉已经使用她那一道道光芒,将湿漉漉的香草上的露水晒干”(Legend of Good Women, ll.773-775)。无独有偶,但丁也将黎明的光线进行过拟人化和女性化的处理,生动地描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美丽的欧若拉那红白相间的脸颊逐渐变成了橙黄色”,用天空逐渐从白色变成绯红色,又进一步变成橙色的一系列变化来表现日出的过程,从而暗指他炼狱之旅的开端(Purgatorio, 2 ll. 8-9)。

在中世纪,出于习惯和测量的实际需求,各种古老传统的计时机制都被沿用了下来。其中一种方式是燃烧长度和重量相等的蜡烛来计量一小时;中世纪的人们依靠蜡烛燃烧融化时的稳定速度来辨别一天中的时间,并以此安排他们的日常活动。沙漏是这项技术的进化版本,可以通过沙的流量来测量时间。由于沙漏并不需要可移动的部件,因此被认为是十分便捷有效的方式。这个物件一直沿用到中世纪晚期,在14 世纪的欧洲,尤其受到海上船只的青睐,因此也被称为“海上时钟”(orloge de mer);然而在英格兰,还有一种更加小型便携的设备“navicula”(意为“小船”)似乎也被用来在海上判断时间,它还可获取在雕刻的黄道十二宫星盘上显示的太阳的位置和其他有用的指示信息。

日晷是根据太阳投射下来的阴影来显示时间的,它能够显示小时、月份,甚至判断出春分、秋分(一年中昼夜平分的日子)的具体日期。在中世纪的7个多世纪里,英格兰绝大多数教区的教堂都保留着日晷,有些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有些是诺曼征服之后的。现存最古老的表盘之一被蚀刻在比尤卡斯尔十字碑(Bewcastle Cross)上,这是一个建于7世纪晚期,装饰复杂的盎格鲁-撒克逊十字碑,上面刻画了“施洗者”约翰指向上帝的羔羊,以及耶稣基督举起右手祝福等场景。十字碑上那个特殊的、利用几何学设计的日晷指示的是按照宗教法则规范的时间,而并不是标准的白天时间,这表明,随着公元597年基督教在英格兰普遍化,当地出现了使用“大众日晷”的趋势。与十字碑上的日晷不同,在位于苏塞克斯(Sussex)毕晓普斯通(Bishopstone)的圣安德鲁教堂(St Andrew’s Church)和位于北约克郡(North Yorkshire)柯克代尔(Kirkdale)的圣格里高利大教堂(St Gregory’s Minster)发现的盎格鲁-撒克逊日晷是将半圆形的图案镌刻在石板上,从教堂的墙壁上微微突出来的。这样的日晷在盎格鲁 - 撒克逊时期以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广泛运用,其最为可靠的功能是标记正午的时间,因为“每一个日晷的制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规则”,所以它并不总是能够正式规范地对时间进行划分,也无法精确地指示一天中的具体时间。

到中世纪晚期,日晷已经成为时间图像学的组成部分。13世纪坎特伯雷大教堂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户上描绘《圣经》中希西家王(Hezekiah)的场景里,就有一轮日晷;而在布鲁日(Bruges)发现的一份彩绘手抄本中还有一幅微型画,画上有一座建筑的外立面被一轮日晷占据,十分独特(图 2)。由于我们无法从这幅画中判断出太阳究竟是从什么方向照射过来的,观赏者可能会感觉画中的日晷的安放位置更多是基于装饰目的,而并非基于合理的逻辑。在这一时期,最常见的应该是圆柱形日晷(也被称为“牧羊人日晷”或“牛津日晷”),其特点是在圆柱体上刻画标记出小时线,在旋转指针的帮助下,使用者可以在白天判定具体的时间。在一篇15世纪的文章中,来自格蒙登(Gmunden)的维也纳天文学学者约翰描述了这样一个圆柱体的装置和它的使用规则。考虑到在维也纳的秋冬季月份是白天时长较短,人们应该无法在秋冬季的清晨或傍晚依靠它判断时间。
另一种起源于古代,但在中世纪常见的钟表是漏壶(俗称“水钟”或“水贼”)。现在,并没有从中世纪留存下来的实物水钟,但相关文字记载和插图显示,这种装置是通过水库、容器、管道和腔室之间的水流量来测量时间的流逝。有时,这些水钟设计相当简单,通过用砝码调节水流的方式来确定时间的间隔。根据12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工程师和钟表匠人伊斯梅尔·加扎里(Ismail al-Jazari)的手稿中对水钟的描述和插图,我们可以看到其他更加精巧的品种。在他所有的设计作品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一尊大象形态的水钟,象征着印度和非洲文化,并以人形和动物形态的自动机械装置共同协作来告知时间。

关于水钟的记载也表明,它们对协助所在社区的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布雷克隆德(Brakelond)的《贝里圣埃德蒙兹修道院编年史》(Chronicle of the Abbey of Bury Saint Edmunds)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案例。在文献中,乔斯林(Jocelin)认为 1198 年的一个夜晚,圣埃德蒙神龛附近的一个木质讲台被蜡烛点燃后,引发了一场火灾,而当时,水钟正好在接近晨祷的时刻敲响。水钟响起,教堂法衣室的负责人马上就能召集年轻的僧侣去取水,有些人甚至直接使用水钟的水来帮助扑灭大火,拯救火灾区域内的圣物盒① 。在13世纪晚期的《圣经道德教训》(Bible moralisée,是一种带有道德注释的中世纪《圣经》)英文版手稿中,有一幅描绘《列王记下》(2 Kings)场景的简单线条画,水钟也作为一种实用装置出现在画面中(图 3)。这幅画描绘了关于希西家王的场景,先知以赛亚前去看望生病而卧床不起的希西家王,以借此结束他们之间的冲突。在以赛亚祈求上帝延续这位国王的生命之后,希西家收到了一个神圣的信号,日晷开始倒转,一天被分配了更多的时间,因此他也有更多的时日可以继续活下去了。在手稿的这幅线条画中,太阳可能是由画面左侧的旋转图形来表示的,但代替日晷的则是一座水钟,它带有齿轮且顶部有铃铛。水流从龙(或龙形机械装置)的口部流入蓄水池。手稿的绘图师通过这样的技术“更新”,将自己对内容场景的理解整合到了这个画面中。在《圣经》中,上帝通过日晷使年老体衰的国王的时光倒流;在这里,这一举动通过一种更新的机械装置变得具象化了。

日晷只能在白天天气晴朗、日光清晰照耀的时候才能够使用;水钟的使用亦是如此受限,它的效用也受到对稳定和持续的水流量的依赖和限制;一旦水流出现结冰或蒸发,水钟报时的准确性就会迅速降低。然而,水钟仍然代表着中世纪科技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起点。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有节奏的、持续稳定的水滴从机械装置中流过的水钟,便是13—14世纪发展起来的另外一项神奇发明的先驱:机械时钟。事实上,机械时钟的变革性使用的确激发了14世纪计时和时间管理领域的革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