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1. 解锁教练式管理的奥秘:在VUCA时代,用教练式管理赋能团队,激发无限潜能,助力企业破局与员工成长。
2. 从权威管控到激发赋能:告别传统管理,掌握教练式管理的底层思维与实战技巧,开启团队与个人的蜕变之旅。
3. 打造高绩效团队的秘籍:通过实战案例与工具,学会运用GROW模型、三脑原理等,提升团队协作与绩效,构建信任文化。
4. 管理者的自我进化之道:培养成长型思维,践行教练式管理原则,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同频进化,成为更好的自己。
5. 教练技术与管理智慧的完美融合:在AI时代,教练式管理赋予管理者独特价值,立足人性洞察,开启管理新境界。
|
內容簡介: |
一本面向企业管理者和团队领导者的实用指南。本书深入探讨了教练式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强调通过赋能团队、激发潜能,实现管理升级和绩效提升。作者结合多年企业管理经验,详细介绍了教练式管理的核心理念、实战技巧和具体工具,如GROW模型、三脑原理等,帮助管理者在VUCA时代应对复杂挑战。书中不仅讲解了如何通过积极聆听、有力发问和有效反馈提升团队效能,还通过丰富案例展示了教练式管理在目标设定、问题解决、职业规划等场景中的应用。此外,作者还分享了管理者如何通过自我进化,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构建高绩效团队文化。
|
關於作者: |
刘胜红
ICF认证的PCC专业级教练滴滴前人才发展总监教练式管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使命是助力中国企业培养教练式赋能型管理者和领导者教练小时数累计在1000 8年多企业内部建设教练文化的实践经验落地高管教练;设计教练型领导力项目,开发并亲授《教练型领导力》《教练式管理》课程,建设千人社群。为民生银行、华润、红瑞科技等各行排名TOP企业提供教练技术培训,覆盖中高层管理者、高潜等。她学习和实践教练技术达10年之久,有近20年互联网大厂人才培养经历。2023年从企业出来进入培训咨询行业,目前是领导力发展顾问和职业讲师。她将在企业落地教练技术的丰富经验沉淀下来,建立了非常适合在企业落地的实践和理论体系。
肖双生
三个孩子的父亲,育儿育己20 年工作经验,外企快速消费品 8 年,大型互联网平台 12 年带领团队实现多个业务 0 到 1、1 到 100,团队规模 30 人到 1000 人ICF 265课时系统学习教练技术,一对一教练咨询 500 小时 持续更新个人成长公众号“再成长一次”传统文化爱好者,站桩与静坐实修者
|
目錄:
|
第一章
教练式管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趋势 o01
1.1 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003
1.1.1 VU CA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003
1.1.2 业务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003
1.1.3 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挑战 004
1.2 教练式管理的特点 005
1.2.1 体验教练式管理 005
1.2.2 教练式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关系 010
1.2.3 教练式管理的典型特点 011
1.2.4 适用场景 012
1 .3 教练式管理的价值 013
1.3.1 对企业的价值 013
1.3.2 对管理者的价值 015
1.3.3 对员工的价值 016
觉察时刻 018
练习 018
第二章
教练式管理的本质和原理
2.1 教练式管理的本质 021
2.1.1 教练技术的起源 021
2.1.2 体育教练、 教练式管理者和商业教练的区别 023
2.1.3 教练的本质 024
2.2 教练式管理的底层信念 027
2.2.1 管理者相信员工 028
2.2.2 管理者相信自己 031
2.2.3 让员工相信自己 032
2.3 教练式管理的运作原理 033
2.3.1 本能脑 034
2.3.2 情绪脑 035
2.3.3 理性脑 038
2.3.4 如何在教练式管理中运用三脑原理 039
觉察时刻 040
第三章
教练式管理3个元技能 041
3.1 积极聆听 D D注入动力的燃料 043
3.1.1 积极聆听的重要性 043
3.1.2 聆听的六大障碍 044
3.1.3 聆听的三个层次: 从本能到共情 045
3.1.4 行动工具箱: 从知道到做到 050
觉察时刻 056
练习 056
3.2 有力发问 D D点燃思维的引擎 057
3.2.1 有力问题的价值 057
3.2.2 有力问题的五种类型 058
3.2.3 警惕三类 ”杀手” 问题 060
3.2.4 有力问题的三大实战武器 062 觉察时刻 066 实战练习 066 情境练习 066
3.3 有效反馈 067
3.3.1 有效反馈的价值 067
3.3.2 反馈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068
3.3.3 有效反馈的四个特点 069
3.3.4 有效反馈的五项原则 069
3.3.5 反馈的心理学基础 070
3.3.6 反馈的三个类型 071
3.3.7 有效反馈的模型及技巧 074
觉察时刻 076
练习 076
情境练习 077
参考话术 077
第四章
教练式管理实战应用 (个人) 079
4.1 GROW对话流程 081
4.1.1 GROW对话流程介绍 081
4.1.2 GROW对话的前提 D D建立信任 088
4.1.3 养成教练思维 089
4.1 .4 GROW问题清单 090
4.2 一对一辅导案例 093
案例一 唤醒沉睡的雄心
D D赵磊的重启之旅 (激发动力 ) 094
案例二 把岔路走成通途
D D王帅的职业再选择 (职业发展辅导 ) 103
案例三 让谨慎者绽放
D D张峰的挑战跃迁 114
案例四 拆掉看不见的墙
D D田鹏的项 目 突围 123
案例五 校准 ”优秀” 的刻度
D D王燕的绩效对话 (呵护团队中坚) 134
第五章
教练式管理实战应用 (团队) 145
5.1 团队教练介绍 147
5.1 .1 团队教练的价值 147
5.1 .2 团队教练和一对一辅导的共性和差异 148
5.1 .3 团队教练流程说明 150
5.1 .4 团队教练五步法的三个原则 159
5.2 一对多团队共创案例 159
案例一 团队教练流程
D D周例会 160
案例二 团队教练流程
D D脑暴会 164
案例三 团队教练流程
D D复盘会 171
第六章
管理者的自我进化
6.1 成长型思维: 教练式管理的底层思维 181
6.1.1 面对能力 182
6.1.2 面对挑战 182
6.1.3 面对挫折与失败 183
6.1.4 面对负面反馈 184
6.2 教练式管理者需遵循的三大原则 185
6.2.1 第一个原则: 以人为本, 视人为人 185
6.2.2 第二个原则:相信慢就是快 186
6.2.3 第三个原则: 直面挑战 187
6.3 工作生活同频进化 187
6.3.1 个人活出内外一致性 188
6.3.2 构建信任关系的团队生态
|
內容試閱:
|
学习教练技术的缘起
在撰写本书之际, 我已学习并应用教练技术长达十年。 目前, 我是国际 教练联盟 ( I CF)认证的专业级教练 ( PCC )。 回顾这十年, 教练技术为我的 人生带来了重大转变, 唤醒了我内心沉睡的潜能, 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重 塑了我的管理哲学, 并让我见证了企业管理者从 ”权威管控” 到 ”激发赋能” 的巨大转变。
此前, 我担任企业培训工作者, 于2015年开发并讲授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 每次课程结束后, 总会有学员留下来向我询问关于职业生涯的困惑, 我通常会结合自身经验为学员提供建议。
有一次课程结束后, 一位学员留下来向我咨询。 当时, 她正面临与上级 相处的问题,情绪十分低落, 甚至想要换工作。 听完她的讲述后, 我建议她 努力与上级建立信任, 不要轻易更换工作。 然而, 一个月后, 这位学员却选 择了离职。 这一场景如同楔子般深深嵌入我的职业认知之中——管理者与团 队成员之间, 究竟该如何跨越认知的鸿沟?我开始反思: 作为一名培训讲师, 我该如何更好地支持这位学员? 是否有一种方式能够启发她自己找到解决问 题的办法呢?
这时一位刚刚学习了埃里克森教练技术的同事向我提及, 教练技术或许 正是我所寻觅的方法。
正是这个反思与追问, 将我引入了埃里克森教练技术的课堂。
从蒙眼疾行到生命觉醒
2015年底, 在埃里克森的课堂上, 我目睹国际教练技术培训师运用 ”未 来导向的提问法” , 让困顿的学员眼中重燃光亮。 那一刻, 我猛然顿悟: 真正 的管理艺术, 不是给出标准答案, 而是激活他人内心的解题智慧。
当时的我拥有多重身份, 既是妻子、 母亲, 也是一位企业管理者。
生活中, 我正处于情感的低谷期, 教练伙伴运用教练对话帮我梳理清楚 了我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画面, 那画面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里。 我第一次如此 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虽然已近中年, 经历了婚姻和生儿育女, 但从未如此深度思考过: 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 我想成为一名怎样 的妻子和母亲。
那种状态宛如一个人蒙着眼睛疾步狂奔,迷失在忙碌与迷茫之中。 自从 学习了教练技术,感觉眼前这层面纱被揭开了 , 从此我的生命从无明混沌走 向清明觉醒, 我开始成为生命的主人。
当时, 工作中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 我如同众多管理者的集体缩影: 左 手是企业高速发展的K PI重担和业务创新的压力; 右手是新生代员工日益增 长的自我实现需求。 左手需要短期出结果, 右手则需长期看发展。 在我的内 心深处, 传统管理范式与新的管理理念剧烈撕扯: 一个是根深蒂固的旧有习 惯, 一个是破土而出的萌芽种子。 教练技术看似是一种管理工具, 实则是实 现认知升维的关键。
我逐渐将教练技术应用于团队管理之中 ,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应用, 到 2023年底离开职场时, 我已经成功转型为一名 ”教练式赋能型” 管理者。 我 运用GROW模型与下属进行一对一辅导。 在日常辅导中, 我积极聆听下属的 意见和建议, 当下属带着问题向我寻求支持时, 我用强有力的开放式问题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
在运用教练技术的同时, 我坚持多年练习正念冥想, 提升觉察力和感知 力, 进行认知升维, 提升心智成熟度。我营造了开放包容、 互相信任的团队 文化, 激发团队成员释放潜能, 以最佳状态开展工作。
在企业中推广和建设教练文化
学习教练技术之时, 正是我刚入职新公司之际, 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 阶段。 管理者面临着业务发展和人员管理的巨大挑战, 同时还有空降高管以 及大量新人的加入, 融入对公司上下都是一大挑战。 在这个阶段, 我通过一 对一的教练辅导, 支持和帮助了身边的许多同事和中高管。
之后, 公司在中高管和高潜人员的培养项目中引入了 ”教练型领导力” 和 ”教练式管理” 的课程, 我参与了部分项目的设计和授课, 公司里有更多 的人开始学习和应用教练技术。
2017年起, 公司开始大力推广正念理念, 越来越多的中高管及员工开始 关注内在成长。 公司本身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 持续进 化与关注成长的价值观、 渴望突破且热爱学习的管理者与员工, 以及完善的 培训体系和管理机制。 我们这些怀揣热情与情怀的教练技术学习者和实践者, 共同推动教练文化在企业的落地生根, 从上至下、 全方位地建设教练文化。
我和团队发起了 ”清澈教练型领导力” 项目 , 我承担了 ”教练型领导力” 课程的讲授工作, 同时开发了面向员工层面的 ”教练式沟通”课程, 以便让 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和应用教练技术。
在这期间, 我见证了许多管理者因学习教练式管理和教练型领导力而开 启向内 自我探索之门, 实现业务破局, 突破个人发展瓶颈, 促进员工持续成 长。组织焕发出新的活力, 管理者更具同理心, 愿意倾听下属, 进行自我反 思, 展现出更多的包容与关怀。
有一位资深管理者在学习课程一个月后与我们分享, 他意识到, 过去辅导下属时, 往往是他在主导讲话, 如今他开始有意识地倾听下属, 鼓励他们 多发表看法。 他第一次发现, 下属竟有如此多的想法, 而自己过去未免过于 武断。
我期望将多年在企业积累的实践经验, 包括曾经遭遇的挫折, 与诸位分 享。本书的共同作者双生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 我们携手执笔写 下这本书,希望有更多的企业管理者、 团队领导者能够运用教练式管理管理 团队; 也希望HR从业人员、 教练技术的学习者能够共同推动教练式管理在企 业落地生根。 这是一种引领未来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 能够帮助组织焕发 新的活力, 助力业务破局, 促进人员持续成长。
尤其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 各类模型与应用正逐步深入我们的工作 与生活, 我看到了教练技术的独特价值——立足于 ”对人的理解与共情、倾 听与好奇、相信与激发” , 与AI携手并进, 能够带来无限可能。
本书特点和定位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高度的实战性。 两位作者均为教练式管理领域的 资深实践者, 多年深耕企业团队管理,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书中特别设 置 ”管理双重视角” (高管老肖 的战略维度 HR LD中层管理的落地视角 ) , 旨在帮助读者构建 ”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的立体认知, 从宏观战略到微观落 地, 全方位把握管理精髓。
部分章节的 ”觉察时刻” 思考题, 堪称管理者自我觉察与认知升级的绝 佳标尺; 部分章节还配有相关练习, 助力管理者将所学知识落地实践, 切实 提升管理能力。
这本书既可以作为教练式管理的教科书, 涵盖理论、 模型、 流程、 工具、 案例、话术、 练习等全方位内容, 紧密结合企业常见应用场景, 实现随学随 练; 也可以作为教练式管理的实用工具书, 方便读者在实际应用中随时查阅 参考。
作为一名职业讲师, 我始终坚守 ”知行合一” 的理念, 致力于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我期望 自己不仅传授知识、 技能与方法, 更希望通过自身 践行的生命状态去影响更多人。 我的导师, 埃里克森教练中心创始人玛丽 莲 ·阿特金森女士,便是我心中的榜样。 她充分释放了自己的潜能, 活出了 生命最美的姿态。 即便年过八旬, 她依然活跃于世界各地的讲台, 以她的智 慧与魅力影响着无数人,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教练技术的价值与力量, 并成 为她的坚定追随者。 我衷心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样,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光。
本书的内容结构如图0-1所示。
图0-1 本书的内容结构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练式管理的基础篇, 涵盖三章 内容。 本部分由刘胜红主笔撰写。
第一章着重阐述管理者学习教练式管理的必要性, 指出教练式管理是未 来管理的发展趋势; 剖析教练式管理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关系; 阐 释教练式管理为企业、 管理者和员工带来的价值。
第二章深入探讨教练式管理的本质, 即通过提升组织绩效, 助力员工实 现最佳绩效表现; 强调运用教练式管理的管理者需具备的底层信念; 引入三 脑原理, 为管理者深刻理解教练式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系统介绍教练式管理所需的3个元技能: 积极聆听、 有力发问和有 效反馈,并结合实际案例场景展开深入讲解。
第二部分是教练式管理应用篇, 包括两章内容: 一对一辅导和一对多团 队共创。本部分由两位作者携手完成。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 ”一对一教练式管理的GROW对话流程” , 并重点剖 析了实际工作中常见的5大应用场景, 以及不同场景下适用的模型与工具。
第五章则聚焦于教练式管理在团队中的应用, 系统介绍了团队教练流程、 3大常见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模型与工具。
第三部分为进化篇, 主要围绕第六章展开, 深入探讨教练式管理者的自 我成长与进化, 以及持续精进的旅程。
此刻, 轻轻合上这本凝聚了十年心血的书稿, 玛丽莲老师在埃里克森课 堂上的那句箴言再次回响耳畔: ”真正的领导者, 永远在创造更多领导者。”
愿这本书成为你管理进化的火种, 在照亮团队前行之路的同时, 也能唤 醒那个本自具足的真我, 开启一段全新的成长旅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