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清时期的灾害治理机制
》
售價:HK$
66.0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93.5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61.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206.8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162.8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64.9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1.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配套教材
2.立足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完整知识体系
全书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理念,围绕“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两大核心主题,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系统解答了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如何进行科学设计、如何落实课堂实施三大核心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模式与要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教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小学数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涵盖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的系统化专业支持,助力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型。
3.实践导向,理实融合,层层递进: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实践路径
本书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构建了“理论奠基—方法分析—案例剖析”的渐进式教学实践路径。通过系统剖析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性深入解读设计模式与核心要素,帮助教师建立完整的认知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不同课型进行专项指导,并最
|
內容簡介: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和要求,围绕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两大核心主题,系统探讨了“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如何进行科学设计”“如何落实课堂实施”三大关键问题。全书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首先剖析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然后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模式与要素;进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逻辑和要点进行说明;最后就如何将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尤其是如何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模式与要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教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小学数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书既立足教育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基础,又结合丰富案例解析课堂实操策略,旨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掌握科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法,提升教学实施能力,从而以教学设计为抓手,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水平。
|
關於作者: |
黄友初,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教育 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 部中小学名师培养基地首席学科专家,上海市东方英才,新疆“天池英才”特聘专家。主要从事教师专业发展、数学教育、小学教育等研究。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9部,担任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主编,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 部人文社科基金等10金项,主讲课程获评国家缓一流本科课控,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和上海市重点课程。
尚字飞,安微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师专业发展、数学教育、学科德育等研究。已在《教育科学》《现代基础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等项目多项。
|
目錄:
|
第一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1
第一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价值 /1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涵 /6
第三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30
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33
第一节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 /34
第二节 小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 /39
第三节 经典学习理论 /54
第四节 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理论 /59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模式与要素 /70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70
第二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80
第三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88
第四节 小学数学内容分析 /101
第五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文本撰写与格式 /112
第四章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19
第一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的基本逻辑 /120
第二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 /126
第三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132
第五章 小学数学命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40
第一节 小学数学命题教学实践的基本逻辑 /141
第二节 小学数学命题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 /148
第三节 小学数学命题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157
第六章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67
第一节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实践的基本逻辑 /168
第二节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 /174
第三节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183
第七章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92
第一节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践的基本逻辑 /193
第二节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 /200
第三节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205
第八章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220
第一节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价值与认识误区 /221
第二节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逻辑 /226
第三节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 /232
第四节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241
第九章 小学数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249
第一节 小学数学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 /249
第二节 小学数学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255
第三节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261
|
內容試閱:
|
总 序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攻坚阶段,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教育事业的根基厚度与发展高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领域,其质量不仅关系到中小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更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组织全国数学教育领域的优秀专家,历时三年打磨,推出了这套“OBE理念下的数学教育精品丛书”,旨在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为引领,为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前沿且实用的专业支持体系,助力培养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教育家型”数学教师,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师资根基。
一、 编写背景:回应时代之问,破解教育之困
当前,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与关键基石,正面临三重核心挑战:其一,一些数学教育教材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基础教育实践存在脱节,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失衡,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型”教师的需求。其二,数智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变革了数学教育形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化,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师的课程解读能力、学习设计能力及学科本质把握的深度提出了更高标准。
直面这些挑战,师范院校中部分选用的数学教育教材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其一,理论未能充分呼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实践需求,教材中抽象的数学原理与真实的课堂教学场景缺乏有效衔接,导致部分师范生毕业后“懂数学却不会教当下的数学”。其二,内容体系固化,多以知识逻辑为主线,忽视不同层次师范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制约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三,视角单一,跨学科整合意识缺乏,对前沿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关注不足,未能呼应综合性大学作为教师培养“新阵地”的多学科优势。其四,对“教育家精神”的融入不足,未能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宏道追求”等精神内核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指引,难以支撑“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就在于重教材建设而轻学材建设。
轻视学材建设,使教材设计未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过度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与学习过程的体验。这种失衡不仅加剧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更挤压了教师的教学创新空间,使教师难以有效应对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轻视学材建设导致教材内容滞后于数智技术发展前沿,未能有效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工具,削弱了其在数学教育的时代适应性。此外,轻视学材建设还使“教育家精神”难以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指南,教师无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融入启智润心、乐教爱生和以文化人等精神内核,阻碍了“教育家型教师”的培育进程。这些挑战凸显了重构教材体系、强化学材开发的紧迫性,亟须通过系统性变革弥合深刻的理论与实践鸿沟。
在此背景下,基于OBE理念重构数学教育教材体系成为必然选择。OBE理念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强调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的一致性,与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改革方向高度契合。它推动课程建设实现三重转向:从“教师教什么”转向“学生学完能做到什么”,从“知识覆盖”转向“素养达成”,从“单一学科”转向“跨界融合”,这正是我们编写这套丛书的初衷。
二、 编写目的:锚定核心素养,助力教师成长
本丛书的编写,始终围绕“培养适应教育强国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数学教师”这一核心目标,具体承载着以下三重使命。
(一) 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针对“理论难懂、实践难学”的痛点,丛书聚焦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真实场景,将抽象的数学教育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案。无论是小学阶段的“教学设计步骤”,还是中学阶段的“高观点下的知识衔接”,都以“问题解决”为线索,通过典型课例、真实案例、操作指南,使职前教师不仅能理解“为何教”“如何教”,更能掌握“如何促学”“如何育发展”。同时,丛书兼顾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不同阶段的教师提供“阶梯式”成长支持——职前教师可通过基础理论与技能训练夯实根基,在职教师可借助研究方法与前沿视角实现突破。
(二) 推动数学教育理念的范式转型
通过OBE理念的系统渗透,引导教师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传统的数学教育强调“教师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新时代的数学教育则更关注“教师能运用知识解决多少教学问题”“能够运用理论洞察、诊断并有效应对学生的学习困境”。丛书通过逆向设计,将“师范生毕业后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如课程标准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数学思想渗透能力等)转化为教材内容的核心要素,使每一章、每一节都直指具体的“学习成果”,帮助教师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思维。
(三)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工程
教师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而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丛书通过系统培养教师的“数学学科理解能力”“教学创新能力”“跨学科整合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最终指向“教育家精神”的培育——让教师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成为教育规律的探索者、教育创新的实践者。这既是对“培养教育家型教师”时代呼唤的回应,也是在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三、 编写特点:以OBE理念为纲,融多元价值
本丛书的编写始终坚持以OBE理念为统领,融合系统性、实践性、前沿性、权威性等多重特色,形成了独有的编写范式。
(一) 以OBE理念为核心,构建“成果导向”的“学材”内容体系
丛书突破传统教材堆砌知识的模式,实现从“教材”向“学材”的转变,以“师范生应达成的教学成果”为起点逆向设计内容,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师范生学习的“学材”。例如,针对“师范生须具备课程标准解读能力”这一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直接以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蓝本,解析“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突破”“课程目标的实现路径”“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衔接点”,使“课程标准解读”从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能力。
(二) 覆盖全学段核心领域,形成“一体化”培养链条
丛书内容贯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涵盖数学教育的“教—学—研”全环节:在“教”的层面,有《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聚焦教学实践;在“学”的层面,有《小学数学解题方法》《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关注知识理解与衔接;在“研”的层面,有《数学教育研究设计与成果表述新编》提供教育研究方法指导。这种“全学段覆盖、全环节渗透”的设计,打破了“小学与中学割裂、教学与研究分离”的局限,旨在帮助师范生建立“大数学教育观”,理解不同学段的衔接逻辑,实现从“学段教学”到“全程育人”的跨越,这也是人口变革背景下,推动教师发展全学段育人能力的重要支撑。
(三) 跨校际视角、育人元素与前沿技术有机融合,彰显“时代性”
本丛书突破单一学校编写教材的局限,汇聚教育科研院所、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基础教育一线的优势力量,协同多所师范院校、科研机构与综合性大学联合打造,实现跨校资源的深度整合。将思政元素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巧妙地融入内容体系。如
《数学教育研究设计与成果表述新编》系统阐释“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助力教师运用技术工具精准分析教学成效,回应数智时代的发展需求。
此外,
丛书还深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专设“中国古典数学问题解法”板块,使数学教育既深植民族文化沃土,又接轨国际学术前沿。丛书通过跨学科视野、思政素材与前沿技术的多维融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育人导向。
(四) 编写团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保障“精品化”质量
丛书编写团队作者分别来自教育科研院所、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及基础教育一线,构建了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在编写过程中,团队深入把握数学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确保了丛书理念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严格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系统构建了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充分融入了一线创新经验与教学智慧,确保了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教学适配性。
这种“学术专家 实践专家”的有机组合,促成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注重典型案例的精选与应用,使丛书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实践指导价值,实现了数学教师教育的“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有力保障了丛书的“精品化”品质。
四、 丛书期望:薪火相传,共筑教育新篇
这套丛书的出版,承载着我们对数学教育事业的深切期待。我们期待,它能成为职前教师的“启蒙教材”,帮助他们在走上讲台前,就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我们期待,它能成为在职教师的“专业伙伴”,在他们面临教学困惑时(如“课程标准如何落地”“思想如何渗透”),为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推动他们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我们期待,它能成为数学教育研究者的“实践参照”,让理论研究更贴近真实课堂,让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教学革新。
从更长远看,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为“教育家精神”的涵养提供沃土。“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扎根实践、追求卓越”,而这套丛书正是以“解决真实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提升教师专业境界”为目标。当教师能从“高观点”“系统观”理解数学本质,能以“数学育人”“跨学科”视角恰当运用数智技术设计学生的“学习”,能凭“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改进实践时,他们离“教育家型教师”便又更近了一步。
这套丛书共9册,全面覆盖小学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育、小学和中学数学教育贯通三大板块,并重点强化了小学数学教育板块。每册聚焦一个核心领域,构建起相互支撑又互为补充的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小学数学教育板块包括4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学数学教育板块包括2册:《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小学和中学数学教育贯通板块包括3册:《数学思想方法:内涵、应用及教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数学教育研究设计与成果表述新编》。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上,数学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数学教师教育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深知,一套丛书无法穷尽所有问题,但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推动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催化剂”,让更多教师理解OBE理念的真谛,让更多课堂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转型,让更多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编写专家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辛勤付出,感谢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一线师生的宝贵实践反馈,更要感谢每一位翻开这套丛书的读者——正是你们的选择,为数学教育的未来注入了更为坚实的力量。愿我们以书为媒,携手共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
2025年7月15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和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这两个密切相关的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就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剖析;然后,结合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重点分析;进而,对如何依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施,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进行阐述。虽然小学数学的学科知识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把小学数学课上好却有较大难度。因为教师容易以自己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来设计教学过程,而未能从小学生的视角来看待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准确性。这就容易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简单化和机械化,影响了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制定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并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概念、原理及法则之间的联系出发,建立起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每一种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本书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理念和要求,着重分析了“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设计”和“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教学设计的要点”等核心问题。本书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既包含了教育理论知识和认知心理研究方面的阐述,也从课堂教学实践角度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认识小学数学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小学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法,进而能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有效地提升专业水平。
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第二章,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分析为主;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主要以经典教学设计模式为指导,论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并对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为第四章至第八章,主要从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教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不同类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实践取向;第四部分为第九章,主要就如何发展小学数学职前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进行论述,尤其介绍了如何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本书为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配套教材,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全书由黄友初和尚宇飞负责撰写,其中黄友初负责第一章到第八章的撰写,尚宇飞负责第九章及全书部分案例的撰写,由黄友初负责所有的审阅和修订工作。本书以两位作者所教授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基础,并结合了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撰写而成。本书引用了很多学者的观点,在此表示感谢。本人的博士生王佩、王毳和华子艳,硕士生管民、罗碧烜、林丽丽、刘倩、杨程望、张珺越和郭敏秀等人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还存在诸多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黄友初
2025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