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184.1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81.4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588.8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221.8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68.4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編輯推薦: |
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科学,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明。中医的独特疗法与理念,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世界医学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了力量。太云此书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将中医之精髓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为中医之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愿此书广传天下,引领有缘人入中医之殿堂,领略中医之美,感受中医之奇,共襄人类康健事业。使读者由入门至进阶,循序渐进,终得中医之真谛。亦期望此书能激发更多人对中医之兴趣与热爱,共同推动中医之发展,为构建健康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
內容簡介: |
《中医螺旋状圆运动自学一本通(上)》是由知名民间中医李太云主编。本书是中医入门佳作,上册体系完备、结构清晰。从中医起源发展讲起,阐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成就。深入介绍中医哲学基础,如气、阴阳、五行学说等,剖析人体脏腑形体、经络腧穴、体质学说等知识。详细讲解疾病基础、四诊方法、辨证辨病及治则治法。尤其创新地将 “螺旋状圆运动理论” 贯穿全书,为中医学习提供全新视角。适合中医爱好者与从业者自学,能助读者领略中医奥秘,奠定坚实的中医学习基础,引领读者走进中医殿堂,感受中医的独特魅力与智慧。
|
關於作者: |
李太云,福建泉州中约堂中医馆馆长,晋江御纯书院院长,确有专长中医师。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泉州市中医药促进会常务理事,泉州市民间名医名药分会副会长。2014年开始自营中医馆,十余年来调愈疑难病数以万计;2023年创办中医书院,利用业余时间传播推广中医。创办中医科普公众号《李太云说》,发表原创文章300多万字;合作创作的《中医颂》,成为全网播放量最高的中医原创歌曲。
|
目錄:
|
导 论
一、中医的起源和发展 2
二、中医是什么 9
三、中医定义的健康标准 12
四、为什么要学中医 12
五、怎样学好中医 14
第一章 哲学基础
第一节 气 34
一、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 35
二、气的基本内容 37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9
第二节 螺旋状圆运动理论模型 40
一、宇宙的圆运动 40
二、人体的圆运动 43
三、圆运动与现代物理学 46
四、螺旋状圆运动模型图 49
第三节 阴阳学说 51
一、阴阳的概念 51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上的应用 63
第四节 五行 67
一、五行的概念 67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71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75
第二章 脏腑形体
第一节 五脏 78
一、心 78
二、肺 80
三、脾 81
四、肝 83
五、肾 84
六、五脏与形、窍、志、液等的关系 86
第二节 六腑 86
一、胆 87
二、胃 88
三、小肠 88
四、大肠 89
五、膀胱 89
六、三焦 89
第三节 奇恒之腑 90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91
第五节 形体与官窍 92
一、形体 92
二、官窍 94
第六节 气、血、精、津液、神 95
一、气 95
二、血 99
三、精 99
四、津液 100
五、神 100
第三章 经络腧穴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102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02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03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04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105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 106
三、十二经络与时间的关系 106
四、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107
五、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107
六、十二经脉具体的循行部位 108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14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机能 114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 115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机能和应用 116
一、经络的生理机能 116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117
第四章 体质学说
一、体质学说概述 120
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120
三、影响体质的因素 121
四、体质转换的条件和因素 122
五、体质的分类 123
六、体质学说的应用 124
第五章 疾病基础
第一节 病因 128
一、六淫 128
二、疠气 130
三、七情内伤 131
四、饮食失节 132
五、劳逸失度 132
六、其他病因 133
第二节 病机 140
第三节 基于螺旋状圆运动理论模型的病因病机分析 141
一、螺旋状圆运动理论模型的两个主要病因 141
二、能量不足 143
三、痰、瘀、浊、毒 143
四、基于螺旋状圆运动理论模型的脾胃病辨证施治新论 147
五、基于螺旋状圆运动理论模型的病因病机理论应用举例
——睡眠障碍 152
六、小结 153
第四节 发病 154
一、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54
二、发病的类型 154
第六章 四诊基础
第一节 中医诊断概述 156
一、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56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56
三、病、证、症、征名词释义 157
第二节 问诊 157
一、问寒热 158
二、问汗 159
三、问疼痛 160
四、问二便 163
五、问饮食 165
六、问睡眠 167
七、问五官 167
八、问情志 168
九、问旧病与诊疗史 169
十、问因 170
十一、问男科、女科、儿科 170
十二、问家族史 171
第三节 舌诊 171
一、舌头的分区 171
二、舌诊的方法 173
三、正常的舌象 173
四、异常的舌质和舌苔 173
五、舌诊实践 177
第四节 脉诊 178
一、诊脉的基本方法 178
二、脉诊八要素 181
三、脉诊步骤 183
四、病理脉象(28 脉) 185
五、相似脉象的区别 195
六、基于螺旋状圆运动理论模型的脉诊秘诀 196
七、脉诊的几个注意事项 197
第五节 望诊 197
一、望全身 198
二、局部望诊 201
第六节 闻诊 206
一、听声音 206
二、闻气味 207
第七节 触诊(也称切诊或按诊) 208
第七章 辨证辨病
第一节 八纲辨证 214
一、表里辨证 215
二、寒热辨证 216
三、虚实辨证 217
四、阴阳辨证 218
五、八纲证之间的关系 219
第二节 病因辨证 220
一、六邪辨证 220
二、疫疠辨证 222
三、七情 222
四、饮食劳伤 222
五、外伤 222
第三节 脏腑辨证 223
一、心系病证 223
二、肺系病证 225
三、脾胃病辨证 228
四、肝胆病辨证 231
五、肾系病辨证 234
六、脏腑兼证 236
第四节 综合应用 238
一、九步诊病法 239
二、辨证应用举例 242
第八章 治则治法
第一节 治则 246
一、以平为期 246
二、有病早治 246
三、既病防变 246
四、瘥后防复 247
五、治病求本 247
六、扶正祛邪 247
七、治标治本 247
八、正治反治 247
九、调整阴阳 248
十、调理气血 248
十一、调理脏腑 248
十二、因时制宜 248
十三、因地制宜 248
十四、因人制宜 249
第二节 治法 249
主要参考文献 253
下册预告 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