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字化口腔
》
售價:HK$
437.8

《
中国史前玉器
》
售價:HK$
96.8

《
最后的使团:1795年荷兰访华使团及被遗忘的中西相遇史
》
售價:HK$
96.8

《
第一性原理穿透思维定势
》
售價:HK$
85.8

《
俄国史译丛——先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知识界
》
售價:HK$
115.6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198.2

《
土地发展权与中国的空间治理
》
售價:HK$
136.9

《
道德革命的结构(交界译丛)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悟空论文坛》作为 “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第三辑 中的佳作,尽显文学批评的锋芒与风骨。作者以二十年笔耕积累,纵论张爱玲、老舍、汪曾祺等作家作品,剖析文坛积弊。其文如 “点穴正骨”,既敢直面问题,又兼具文字之美,既有对经典的独到解读,也有对当下不良现象的犀利针砭。从文学现场到创作肌理,从风格品评到价值追问,字里行间可见独立思考与真诚态度,为读者打开理解当代文学的独特视角。
|
內容簡介: |
评论集围绕众多国内外知名作家及其作品展开深入探讨,分为四辑,分别是“小麦初芒”,主要是作者对当代作家、作品的风格特点、文学成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剖析;“采气借光”主要是对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剧本情况、演员对人物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异域绽放”是作者对西方作品成就、艺术特色以及存在问题的探讨;“如翻锦绮”是作者通过译本、影视改编、绘本改编作品与原作的对比,分析优劣,融入对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感悟。
|
關於作者: |
蔡小容,英美文学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教授。1972年生,1993年起执教于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同年开始写作,出版文学作品多种。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日居月诸》、散文集《小麦的小人书》《探花赶考录》《一间中国的房间》等。
|
目錄:
|
目?录
自?序/1
辑一?小麦初芒
燃?烧/3
赶?集/4
两位施先生/5
打完了大麦打小麦/7
一片碎锦/9
一个叫迈克的人/11
我猜他是巨蟹座/13
北纬53°上/15
后宫的花园/17
好大一棵树/19
贾平凹的新衣/21
毕飞宇的盲区/23
莫言是一瓶什么酒/27
周晓枫那爱谁谁/29
洁尘的小说实验/33
雅趣向谁言/35
撒豆成兵/37
叶倾城,台风来了/39
琼瑶之剑拔弩张/41
亨蒂敦蒂坐墙头/43
黄霑写艳词/45
一本蓝色笔记本/47
春雨惊春清谷天/50
一钱白露一钱霜/53
好女人是一本书/56
不是海南,是杨沐/59
流光最易把人抛/64
辑二?采气借光
采气借光/69
聂鸥的村居图/71
用耳朵喝酒/73
亲爱的天蓬元帅/76
苏武牧羊/78
鸿渐于水,鸿渐于木/80
白玉婷爱万筱菊/82
争?宠/84
变?脸/86
东方不败/88
眼儿不媚/90
假道士的戏/92
沉香的母亲/93
她叫傅善祥/94
宫泽里惠/96
《长恨歌》影像/98
正宗汉派来双扬/100
瞬间的慈悲/102
凤求凰/106
胡笳本自胡中出/111
欲望,在哪一辆车上/116
世界静了下来/119
成为简/121
辑三?异域绽放
聪明误/131
张谷若的哈代/133
那时候的马丁/135
人间失措/137
异域绽放的木兰花/139
妈妈,我是你的乖女儿/146
故事本身成了精/152
星期三的紫罗兰/160
她叫法尼娜,她姓法尼尼/164
他和他的家住在巴黎/171
杜拉斯,还是杜拉/173
阴阳八卦/175
香艳与素朴/177
婆罗洲·山打根·风下的女人/179
辑四?如翻锦绮
如翻锦绮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风格传达/187
东有斯,西有思
——对《红楼梦》两种译本的赏析/194
女儿身,木兰花
——论三个版本的花木兰形象/202
一个锥形透视结构
——《最蓝的眼睛》人物布局分析/209
长篇小说体的文学史
——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219
两个人的《山乡巨变》:从绘本看原著/226
|
內容試閱:
|
辑一?小麦初芒
燃?烧
张爱玲只能是一个天才。一个二十三岁,又没多少阅历的女子能写出《金锁记》那样的小说,我们除了说她是天才,别无其他解释。《沉香屑》《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篇篇都是字字珠玑,魔气在笔端流溢,用傅雷的话说,读她的文章令人“毛骨悚然”——她怎么能写成这样!怎么会有人能写成这样!
可是几年之后的《多少恨》,才气大减,再后来的《十八春》,文字已经平庸了。她的巅峰时期过去了。繁华落尽,前路是一片清冷的孤寂。
张爱玲自己曾说过:“我写文章很慢而且吃力。”我能够想象她写作的状态,字斟句酌的,精雕细刻的,把所有的天才都聚拢来,厚积薄发,孤注一掷。这样写成的文章,还能不惊世骇俗?这样呕心沥血地写文章,纵有万丈高才又能支撑多久?衰落是必然的事,盛世只有那几年。可我认为她的聪明之处就在这里。一个人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是多么不容易,趁着年轻,趁着禀气正旺,把全身一切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吧!用光、耗尽,什么也不留。留着后路做什么?为今后打算个什么?谁知道今后还有没有你说话的地方?转瞬之间,世事可能全盘改过。
也是张爱玲的话:“出名要趁早呀!”是啊,她曾经璀璨、颠倒众生,才甘心后来的悄然归隐。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一次聚集全身力量的燃烧,即使葬身火海,也算真正地活过。
1996年
赶?集
超越或突破之说,对越是优秀的作家越是苛求——他们自己给自己竖了高山。一个勤勉的作家在几十年写作生涯中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应视为正常的起伏。
以老舍先生为例,在《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等传世名作之外,他还写了不计其数的作品。抗战期间,稿费比纸笔费还少,写得不理想的作品总不能都扔进字纸篓。“光阴即使是白用的,饭食并不白来。”报刊按质论价,同时还得按字论价。像白先勇般惜墨如金的矜贵,是要衣食无虞作底的。
老舍先生有一部《赶集》:“这里的‘赶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卖两只鸡或买二斗米的意思,不是;这是说这本集子里的十几篇东西都是赶出来的。现在要出集了,本当给这堆小鬼一一修饰打扮一番;哼,哪有那个工夫!随它们去吧;它们没出息,日后自会遭淘汰;我不拿它们当宝贝儿,也不便把它们都勒死。说真的,这种‘歪打正着’的办法,能得一两个虎头虎脑的家伙就得念佛!”哎,他真是咳珠唾玉,随便说点儿什么都说得意趣盎然。
对于喜爱的作家的不太出色的作品,我也愿意读,套用张爱玲的比喻,进了熟识的房间,虽然主人不在,看看屋里的摆设也是好的呀。还可以研究一下他的发展轨迹。世上哪有天才?鬼斧神工之作都是出自人的手,都是一步步苦练而成。
作家偶尔“赶”集,可谅。但有的作家写作如“赶集”——急急赶至时髦热闹处,卖两只鸡,买二斗米。
2001年
两位施先生
一位是施耐庵先生,一位是施蛰存先生。我想到他们都姓施,就定了这样一个题目。
施蛰存先生的《石秀之恋》,我读后不胜骇异。这篇小说即便写于现在,也可以被称作前卫,而它竟然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佳作如林的中国现代作品中,它算得一个惊世骇俗的异数。
施耐庵先生是小说圣手,在中国小说的起步阶段就写出了《水浒传》。他干的事,现在的大导演可不敢干:不给女主角。他笔墨风流,不愁没读者。用女人拉拢观众的手段,必为他所睥睨。他不需要女人,他笔下的梁山好汉也都是“全不以女色为念”的。不知这帮龙精虎猛的男人在梁山怎么过的,反正此位施公没觉得有任何不妥。他还觉得女人坏——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个个都该杀。很肯为女人说话的魏明伦先生说:他可能吃过女人的亏吧。文风刁钻的李碧华女士说:他该不会是个GAY佬吧。看,大文豪也不过被如此评论。
施蛰存先生的《石秀之恋》就从《水浒传》的这个漏洞入手。他选了石秀,没选武松,无比正确——即便把武松描写成一个有正常欲念的男子,潘金莲也会在他的盲区里,只因为武氏兄弟的手足之情。而石秀与杨雄只是萍水相逢,潘巧云这个嫂嫂,便不是在他意识中都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历了二十八年的男女授受不亲,乍有了与一个新认识的“嫂嫂”正常亲近的机会,石秀这青年男子难免心如鹿撞。古代有古代的好处,因为不能随意结识,女人在男性的眼里无比地神秘而美丽。于是,小小的细节都会给他带来愉悦的绮想,使他的心跳荡。似真似幻的,石秀看见潘巧云“在跨过门的时候,因为拖鞋卸落在地上而回身将那只没有穿袜子的光致的脚去勾取拖鞋的特殊的娇艳动作”;在他之后的追想中,“他想不起她当时究竟是否跣露着脚,也再想不起她鞋袜的形式”。她的美艳的仪态,他的饥饿的欲望,她似是有意绽放的一痕狎昵的笑,他时而自感不义卑下时而又沉醉放浪的心,羞怍,懊丧,颤震,怯荡,轻蔑,恐怖,忐忑,逃离,……交替交织,你进我退,如这对男女间微妙的调情——石秀的意识所理解的调情。还有那个折磨他的问题:潘巧云对那和尚裴如海的殷勤淫狎,究竟是出自本性,还是对自己的报复或诱引?嫉妒,戴上了正义的面具,与他嗜血的心理相连。
一切的情节都和施耐庵所写的一样,但在施蛰存笔下却走向另一种意味。石秀听从杨雄指挥剥去潘巧云的衣服头面,但“不是用的狂暴的手势,而是取着在勾栏里临睡前对娼女一样的手势”。他这是当着他这哥哥的面对她的调戏,满怀着多情的爱恋。他想看,从她肌肤的裂缝里冒射出鲜血的奇丽景象。
真难以想象,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但又很合理——那个年代的作家,国学西学都学了个大满贯,中学为体,根基深厚;西学为用,敢于对传统质疑与挑战。所以石秀反叛了,他秘密而大胆地恋爱,不再听从施耐庵的安排。
九十七岁高龄的施蛰存先生不久前还说,目前的写作,一时的好恶成就了太多的文章,这些文章也不是不好,只是再过几年就没什么意思了。他这句话正好用来从反面阐释他自己。有几个写东西的人能有把握,自己写的东西,在七十年后还能让后辈吃一大惊?
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