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編輯推薦: |
1.以美食叩问人生,从四季三餐中品读生命哲学。
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线索,将饮食与生命感悟细腻结合。从雨前香椿到冬日腊味,从饮食智慧到情感记忆,作者既写人间烟火里的家常味,也借美食探讨等待、归属、平衡等生命议题。每一道菜是一个故事,每一种味道皆是对生活的深情回应——正如书中所言,“纵使人间不值得,我也决不辜负这人间本味”。
2.在浮躁世界里慢下来,于一餐一饭中修行安心。
以“不下山”的禅意开篇,强调珍视眼前、回归日常的生活理念。书中不仅提供可操作的美食灵感(如甘蔗汁樱桃煎、老盐焗蟹),更倡导一种“在厨房中修行”的慢生活态度——通过烹饪和品味,对抗焦虑,安顿内心。这不仅是一本美食随笔,更是一套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疗愈指南。
3.精美装帧+水墨插画,阅读亦是视觉与心灵的美学享受
文本书融合文学之美与艺术之雅,配有原创水墨风格插画,装帧设计清雅别致。既可静心阅读,也可作为生活美物点缀日常。随手翻阅,即可沉浸于烟火气息与诗意氛围之中。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四季为经,以对食物的认识和态度为纬,是一本讲述资深“吃货”吃透人生的随笔集。全书共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由论及自己日常生活中做过的、吃过的食物出发,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与人生的思考,由古及今,由此及彼,在与食物的一次又一次相遇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归属。作者在大街小巷寻遍人间至味,也在这纷扰喧闹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栖息之所。
|
關於作者: |
文静然,副编审、二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花过无影》《女人花》《九畹》等,有作品入选《十月》《清明》《芙蓉》等,《今日女报》《TOP旅行》专栏作家。
|
目錄:
|
春季篇 无事到人间
我要在你身上去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情
给爱情加点老盐,于是就有了老爱情
等待,是美食的一部分
椿无意,素食惹古风
一边菲力,一边西冷,在茶的刚与柔中平衡我们的贪
纵使人间不值得,我也决不辜负这人间本味
吃货的人设
夏季篇 宿雨愁为客
荷叶这么绿,荷花这么粉,可我只想吃
关于小龙虾的神仙搭配
你不知道的“文艺至死”
夏日里的汁汁液液与枝枝叶叶
颜值即王道,不可辜负的冰
一条银鱼带给餐桌的仪式感
这满世界的人间烟火啊!
秋季篇 寒花笑未还
美食亦是修行
秋风起,追忆华服与美食的那些经典场面
世界可以静默,锅要沸腾
未来,我们吃什么?
一瓶辣酱的星辰大海
用偶尔的浅薄换来生命短暂的休憩
这样的槟榔,你吃吗?
冬季篇 空怀旧山月
季节不是问题
祭
食域无疆——当湘西腊猪头艳遇广西青芒
文昌的小美和大美
与董小宛一起围炉煮茶
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养阴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到故乡的感觉
时序食笺:一瓮烟火里的天地信度
|
內容試閱:
|
等待,是美食的一部分
糖糖还在回味那天的饭。
那天的饭是我做的,五个菜——三荤两素,三个人吃,且都是女人,想着应该是够吃的。却偏偏不够,糖糖,还有豆豆,两个平时看上去与粗鲁无关的人竟敲着吃空了的盆啊碗啊叫:“要吃肉!要吃肉!”情急中,我从冰箱的冷冻柜里拿出一大块冻牛肉,盐水里一丢,待冻肉表面的冰刚刚化开,迅速捞出,以砍骨刀刀尖猛砍数下。这般大刀阔斧后,取大碗,放冻肉,浇醋,醋不怕多,以没过整块肉为宜。醋能加速冰的融解,不过要想保持牛肉原有鲜嫩的口感,最好加一些苹果皮。于是洗苹果、削皮,果肉切丁备用,同时打火烧水。这边水一滚,那边牛肉也软了,捞出,洗净,利刀切大片,筷子夹起,一片一片投入滚水中。切忌时间长,每片滚个三五下即可,全部完成后与苹果丁混合摆盘,一道具有果香味的清水牛肉就这样新鲜出炉了。
美食之美,要我说,美在变化。一个擅长料理美食的人须得是一个长于制造惊喜的人,毕竟,享受美食只是一个结果,而等待美食的过程却能让身体释放多巴胺。等待,是美食的一部分。
且慢!接下来我要调制一碗兼有酸、甜、麻、辣、咸、鲜的蘸料汁。
先说酸,不要醋,不管是白醋、红醋、陈醋,什么醋都不要。最好的原材料应该是海南产的小青柑,不易得,可用柠檬替代。天然的果酸可以将食物的鲜与美一层一层地激活,一层一层地打开。
再来说甜,自然是来自糖。糖是一个好东西啊!在我的美食体验中,我认为最美好的感觉是食物经由咀嚼和吞咽之后留在口腔里那一丝隽永的甜,那代表食物的新鲜,还有健康的心理暗示。糖不可多,要刚刚好,靠感觉,秤称不出天平量不准。
麻和辣,放一块说。如果对这两种味道的感知还仅仅停留在四川火锅,你不过是一个初级吃货。美食达人已然随心所欲到将这两种味道与各种食物相拼。拼的时代,你忙着拼车、拼房、拼桌、拼饭、拼多多……美食达人也在拼,爱拼才会赢。且看我热锅煎油,趁着温度还没有上来,麻溜地拍花椒、切干辣椒,均不必太碎,盛于碗中,滚油泼之,有轻妙的“磁磁”声响起,心亦轻快起来。
盐是制作万物的灵魂。说是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加了点盐。愚人觉得味道好极了,于是想:“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为什么不大把吃盐呢?”他向主人要了很多的盐,空口吃了起来……这是我小时候百听不厌的故事,每每“咯咯”地笑,直到有一天我笑不起来了。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我对盐有了敬畏。好厨子,一把盐,盐多盐少关乎的不只是味道,还有健康。盐要薄,可适当加生抽和蚝油,这两味调料里面都含盐。
好了,够鲜的了,却似乎少了点什么。是的,少了姜和蒜,最好是捣碎取汁,注入调料碗中混合。过滤,弃去之前的花椒碎和辣椒碎,加入香油、炒熟的白芝麻、剁辣椒、小葱末各少许,黑的白的、红的绿的,香的甜的、酸的辣的,怎一个鲜字了得!
所谓清水牛肉,牛肉是没有什么味道的,全靠这一碗蘸料汁调味。我左手牛肉,右手调料,
刚一上桌,只见糖糖、豆豆两双筷子同时起落,继而两人又同时跳了起来……吃货表达对食物赞美的最高形式就是跳了起来,一定要跳了起来!我爱死这两个闺蜜了。这个时候,我只想坐在一旁喝茶,静静地欣赏她们的吃相,食物经由牙齿和喉咙发出的一切细微的声音都会激起我内心小小的感动,由此获得的成就感并不输于我写美食文章给人读。又吃完了一盘肉,我问:“腻不腻?”二人都说有点。我说:“等着。”等我从厨房里出来,手上就有了两碗热气腾腾的汤。汤底清澈,唯面上浮着几点香油和绿绿的香菜叶,还有很多胡椒末……这道压轴的汤,糖糖、豆豆很是喜欢,问我是什么汤,我说:“牛肉汤。”清水牛肉,牛肉经清水涮和烫,清水还能是清水吗?不过,一定要加足量的胡椒末和香菜叶,还有香油数滴,以及忽略不计的盐。至于味精鸡精,那倒是不需要的。如果实在觉得不够鲜,可加红醋小半勺。
这顿饭是年前吃的,约好年后再聚,谁知疫情来了,我天天在家做饭,虽屡有惊喜,却也制造了不少厨房灾难现场。比如好好的武昌鱼,清蒸好了,我也拿手,却突发奇想和羊肉一起炖,鱼羊鲜嘛,结果一点也不鲜,白白浪费了食材;还有猪肉炖粉条,粉条太烂,肉太柴;等等。
自此,关于制作美食,算是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无论推陈,还是出新,是否有厨艺并不重要,最要紧的是心境。疫情期间,心情沉郁,加之一日三餐,便是个大厨,也都会麻木。就说鱼肉炖羊肉,所谓“鱼羊鲜”,并非指鱼和羊混合制作出来的菜叫“鲜”。“鲜”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鱼从羊,因鱼肉和羊肉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物,故本义为新鲜味美。再说猪肉炖粉条,东北菜所谓的“一顿乱炖”,“乱”只是表象,“乱而不杂,杂中有序,序中有理”方为王道。
唉!究竟还有多少道理需要我去慢慢领悟?我写美食文章,我制作美食,接下来我是不是也要开一个视频账号……看今日美食界风起云涌,日日诞生大咖和传奇,我忽然想起苏轼的词——“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还是学学苏轼的通达和超然吧!
好好做饭,好好写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