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108.9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93.5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61.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206.8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162.8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64.9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54.8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75个解压方法,5分钟重启身心 从思维、身体和行为三个维度着手,快速急救包 长期练习法双管齐下,教会你与压力和谐共处的艺术 美国亚马逊网站高分自助解压书,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基于科研实证与一线咨询经验写成,彭凯平、杨凤池力荐 工作生活失衡怎么办?情绪失控怎么办?拖延症晚期怎么办?依赖酒精或药物怎么办? 高压时刻别硬抗,拿起手边这本书,迅速缓解身心不适 持续应用书中方法,你将逐渐发现,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力改善自身的感受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关于压力管理的心理自助读物,作者是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资深心理治疗师詹妮弗·L.泰兹。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想要实现人生价值,压力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代价。因此,作者提出“轻释压”的方法来应对当代人工作和生活中的高压情境和挑战性机遇。
“轻释压”的目的不是彻底消除压力,而是与压力为友,即在需要时能快速缓解压力给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进一步化压力为动力,激发更好的表现。
书中包含75个解压策略,这些策略包含思维、身体和行为三个维度,既有适用于高压时刻的情绪急救包,也有适合长期应用以增强心理韧性的练习方法。
它们能够帮助读者在没法获得专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快速转变心态和行为,并在驾驭压力中逐渐意识到,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力改善自身的感受
|
關於作者: |
【美】詹妮弗· L . 泰兹 (Jennifer L.Taitz)
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资深心理治疗师,致力于认知行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的研究和实践。
曾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哈佛商业评论》 等知名刊物撰稿,并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分享专业见解。
从事一线咨询工作多年,协助众多患者改善压力和情绪问题。
|
目錄:
|
第一章 与压力为友,创美好人生
第1节 化心结为蝴蝶结
第2节 如何调节情绪
第3节 重新审视思虑过度
第4节 无药自丰,生命盎然
第5节 放眼于大局
第二章 高压时刻的压力重置策略
思维重置策略
身体重置策略
行为重置策略
第三章 增强心理韧性的释压练习
心灵释压练习
身体释压练习
行为释压练习
后记 压力是激励成长的契机
致谢
|
內容試閱:
|
你是否幻想过,在短短几分钟内,无须全神贯注地冥想或用药物和酒精麻痹自己,就能随时随地减少压力反应的不良影响,那该多好啊!身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就亲眼见证了我的客户们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这个美好的愿望。我专攻向需要帮助的人传授有实证支撑的情绪调节方法和困境应对策略,作为治疗师,我在纽约和洛杉矶生活了14年,在这些年里,我已经让成千上万的人有意识地在面对挑战时停止过度思考、反复纠结或专注糟糕的一面,确保他们能调转方向,学会与情绪共处,然后向前迈进。我将这些策略统称为“压力重置策略”,并刻意将它们设计得简便易行,其中许多只需短短5分钟就能完成。与此同时,每个策略都基于实证研究成果,并被证明能有效释放压力(至少能暂时性释压),让你有机会暂停并重置自我,避免情绪继续螺旋式下降。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用得上这些实用策略,因为当生活的重压令人不堪重负、喘不过气的时候,人往往会在本能的驱使下,做出一些适得其反之事,但它们最终只会让我们(或情况)变得更糟。在情绪上头时,我们往往会做出不理性的判断,从而使出令自己身陷困境的“昏招”。不管是陷入痛苦的纠结、发送攻击性的信息、拖延症发作,还是用药物和酒精麻痹自己,所有这些自发的本能反应都可能会反过来加剧我们的痛苦。你可以这样理解:
压力=压力
压力 思虑过度 逃避问题=成倍的压力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压力研究之父”汉斯·塞利博士是一位内分泌学家,早在近一个世纪前他就开始研究压力的问题。他认为压力是一种适应性的身体反应,即当我们感到不堪重负时,压力会促使我们做出反应。塞利博士发表了1700多篇与压力有关的文章,他是这样描述压力的:外部事件→压力反应。数十年后,即20世纪80年代,专注于应对策略和问题解决的临床心理学家理查德·S. 拉扎勒斯博士进一步拓展了压力的定义,将人们如何对压力做出反应纳入压力的定义。他将压力描述为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挑战、解释和反应都会发挥作用(压力事件>压力﹤反应)。无论公式如何变化,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面对问题时,你选择的应对方式将影响你最终感受到的压力大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