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內容簡介: |
《中药药剂学专论》紧密对接新时代对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编写内容在中药药剂学本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与拓展。《中药药剂学专论》包括中药药剂学导论、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中药新型载体制备技术、中药口服制剂、中药注射剂、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中药口服制剂体内过程研究七章内容。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中药药剂学的内涵与外延、现状与发展、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内容、有关问题的若干思考、集成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第二章主要阐释了有关超微粉碎、提取、分离与纯化、浓缩与干燥技术的原理、制备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应用实例及进展等;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药新型载体的制备技术、质量评价等;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丸剂、片剂、合剂/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质量检查及有关问题的讨论等;第五章主要论述了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与关键技术、质量评价、应用实例等;第六章主要阐释了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中药口服定位释药系统、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中药黏膜给药系统的设计与制备、质量要求与评价等;第七章主要论述了中药口服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以及药物体内过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等。
|
目錄:
|
目录第一章 中药药剂学导论 1第一节 中药药剂学的内涵与外延/3一、中药药剂学的内涵/3二、中药药剂学的外延/5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现状与发展/5一、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5二、中药药剂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9三、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10第三节 中药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内容/10一、中药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10二、中药制剂的设计内容/11第四节 有关中药药剂学的若干思考/16一、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相关问题/16二、中药制药装备问题/17三、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19四、医院制剂与中药新药/20五、**名方的传承与创新/21六、中药一致性评价/23第五节 集成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24一、智能制药设备在中药产业升级中的应用/24二、传感器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26三、3D打印技术在中药口服固体制剂中的应用/27四、5G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27五、核磁共振氢谱组学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研究中的应用/28第二章 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 30第一节 超微粉碎技术/30一、概述/31二、超微粉碎技术的原理/32三、制备工艺流程与影响因素/32四、超微粉的质量控制/36五、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36六、有关问题讨论/37第二节 粉体性质表征与改性技术/39一、概述/39二、粉体性质表征指标与意义/40三、粉体改性技术的原理/42四、粉体改性技术的工艺流程/45五、粉体改性技术的影响因素/46六、粉体改性技术的应用/46七、有关问题讨论/47第三节 提取技术/49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49实例: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大扁杏仁油脂/56二、超声波提取技术/57实例: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金樱子总多酚/60三、微波提取技术/61实例:采用微波提取技术提取中药方剂暖心方的有效成分/64四、连续逆流提取技术/66实例:采用连续逆流提取技术提取萸芪糖浆/68第四节 分离与纯化技术/70一、膜分离技术/70二、大孔树脂吸附技术/76第五节 浓缩与干燥技术/80一、减压浓缩技术/80二、薄膜浓缩技术/86三、喷雾干燥技术/89四、沸腾干燥技术/94五、冷冻干燥技术/99第三章 中药新型载体制备技术 104第一节 环糊精包合技术/104一、概述/105二、常用的包合物制备方法/106实例:冰片βCD包合物的制备方法/106三、包合物的验证与质量评价/106四、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实例/109五、环糊精包合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10第二节 固体分散技术/111一、概述/111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113三、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价/114四、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115五、固体分散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进展/115第三节 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117一、概述/118二、微囊与微球的制备/118三、微囊与微球的质量评价/124四、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实例/125实例1:姜黄素微囊(单凝聚法)/125实例2:盐酸小檗碱微囊(复凝聚法)/125五、有关问题讨论/126第四节 纳米粒制备技术/127一、概述/128二、纳米粒的制备/128三、纳米粒的质量评价/131四、新型纳米载药系统/131五、纳米药物的功能化/133六、纳米中药与中药纳米化技术/134七、中药超分子/134八、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实例/135九、有关问题讨论/136第五节 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技术/136一、概述/136二、常用纳米乳与亚微乳的制备方法/142三、纳米乳与亚微乳的质量评价/144四、亚微乳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146五、基于中药物料特点的纳米乳、亚微乳设计原则/146六、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实例/147实例:姜黄素纳米乳/147七、乳液在外用、口服与注射中的生物药剂学特征/148八、有关问题讨论/148第六节 脂质体制备技术/149一、概述/149二、脂质体的制备/156二、脂质体的质量评价/162四、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实例/163实例: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63五、有关问题讨论/163六、新型磷脂囊泡/164第四章 中药口服制剂 166第一节 丸剂/166一、概述/166二、常用辅料/167三、制备工艺/169实例:用离心造粒包衣机制备复方丹参微丸/171实例:挤出滚圆法制备当归补血微丸/174四、质量检查/177五、丸剂自动化生产线/177六、有关问题讨论/177七、其他丸剂/179第二节 片剂/181一、概述/181二、常用辅料/183三、制备工艺/184四、薄膜包衣技术/186五、质量检查/188六、片剂自动化生产线/190实例:健胃消食片/190七、有关问题讨论/190八、其他片剂/191第三节 合剂/口服液/192一、概述/193二、常用附加剂/193实例:荆防合剂/196三、制备工艺流程与影响因素/196四、合剂/口服液自动化生产线/198五、有关问题讨论/198第五章 中药注射剂 200第一节 概述/201一、中药注射剂的特点/201二、中药注射剂的分类/202第二节 常用附加剂/203一、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203二、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剂/204三、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204四、抑菌剂/204五、pH 调节剂/205六、减轻疼痛的附加剂/205七、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205第三节 制备工艺流程与关键技术/206一、中药注射剂原料质量控制的技术关键/207二、中药材提取与精制的技术关键/207三、中药注射剂配液的技术关键/208四、中药注射剂灭菌的技术关键/208第四节 质量评价/209一、制定合理的含量测定方法与测定标准/209二、加强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研究/210三、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提升/210第五节 有关问题讨论/211一、中药注射剂的中医药理论与物质基础问题/211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212三、科学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213四、中药注射剂的联合用药问题/214第六节 自动化生产线/214实例:丹红注射液/215第六章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216第一节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216一、概述/217二、常用辅料/218三、制备技术/219四、质量评价/222五、应用实例/223实例:齐墩果酸渗透泵片的制备/223六、有关问题讨论/223第二节 中药口服定位释药系统(胃部及结肠定位释放)/224一、概述/225二、常用辅料/225三、设计与制备/227四、质量要求与评价/229五、应用实例/230实例:左金丸胃内漂浮型缓释片的制备/230实例:中药结肠定位控释微丸的制备/230六、有关问题讨论/231第三节 中药经皮给药系统/232一、概述/233二、常用辅料/235三、设计与制备/236四、质量要求与评价/240五、有关问题讨论/242六、应用实例/243实例1:香麻寒喘贴的制备/243实例2:隐丹参酮皮肤角质类脂体的制备/243第四节 中药黏膜给药系统/244一、概述/245二、常用辅料/247三、设计与制备/250四、质量要求与评价/254五、有关问题讨论/256六、应用实例/257实例1:姜黄素脂质体粉雾剂的制备/257实例2:复方大青叶栓的制备/257第七章 中药口服制剂体内过程研究 258第一节 中药口服制剂体内过程/258一、吸收/259二、分布/261三、代谢/262四、排泄/264第二节 中药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265一、概述/266二、试验方法/266三、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相关性/271第三节 药物体内过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273一、基于药物体内过程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274二、基于药物体内过程的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276三、基于药物体内过程的剂型设计研究/280四、基于药物作用靶标及吸收特点的新药开发与老药新用/282五、基于药物体内过程的联合用药相互作用研究/2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