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107.8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57.2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107.8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內容簡介: |
《雕像人——圣女传奇》是君特·格拉斯的遗著,2003年写出初稿。他去世七年后,2022年才整理出版。小说女主人公乌塔来自东德,是十三世纪瑙姆堡雕塑工匠大师的模特,她到西德的公共建筑前扮作雕像,其男友来自哈萨克斯坦,在两德统一的大背景下,西德作家“我”邂逅乌塔……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还收入君特·格拉斯的部分“短篇散文”,如《在蛋中》《五鸟》《砌入墙内》《左撇子》等,反映社会种种光怪陆离的截面。
|
關於作者: |
君特·格拉斯(1927—2015),德国作家、画家。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父亲是德国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后被关入美军战俘营。战后做过钾矿工、石匠学徒等,曾在杜塞尔多夫和柏林学习造型艺术,参加过爵士乐队。
1955年开始参加“四七社”活动,1956年出版诗集《风信鸡的优点》,1957年剧作《洪水》首演。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使他获得世界声誉。其代表作还有《猫与鼠》《狗年月》《比目鱼》《母鼠》《辽阔的原野》《我的世纪》等。199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译者: 黄明嘉(1941— ),德语文学翻译家,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译有君特·格拉斯《相聚在特尔格特》,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
目錄:
|
目录
译序
雕像人
——圣女传奇
版本简介
短篇散文
单篇发表的文本
在蛋中
我的绿色草坪
五鸟
出身
多种职业
旅行和目的地
砌入墙内
左撇子
护齿
在隧道中
我喜欢站在自动扶梯上
自卷的香烟
故事小集
故事啊故事
苏珊娜
比基尼环形岛
斯拉夫语言研究者
爸爸想再婚
我的马克斯
佩尔森尼克与普洛埃茨公司
我们同城公民中的一员:嘉年华王子
索菲
警方无线电广播
慢步华尔兹舞
兔子与刺猬
列土尼希先生
......
|
內容試閱:
|
译 序
《雕像人——圣女传奇》是德国作家、1999年诺奖得主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2015)的一部遗稿,是他在丹麦默恩岛上租赁多年的度假屋“守护者之家(Vogterhus)”完成的,2003年8月5日写出第一个手写稿,后经多次润色。他去世七年后,2022年2月才正式出版。
格拉斯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极强,喜欢在作品里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1989年11月9日,东德通过和平革命推倒柏林墙,从而也推倒了两德之间的界桩,两德重新统一了。统一后的情况如何?几乎人人都预计行将发生重大变化。
与本书“雕像人”主题相关,当时许多青年人站在庄严肃穆的教堂前扮雕像模特,扮作圣徒、托钵僧、异教徒或异端裁判所的审判官,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接受善男信女和观光客的施舍。格拉斯针对这一现象说:“它反映出人们普遍心神不安这一基本情绪,更有甚者,它与此处科学论证的、彼处纯粹来自预感的知识和感觉相契合,即知晓或预感世界末日的来临。”两德统一几乎等于西德在经济上把东德全部买下来,人们势必被各种加速和危机弄得心烦意乱。国家诸事猬集,跌宕起伏,如此,岁月岂能静好?
作者将本书主人公乌塔及其男友阿里置于两德统一前后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大背景中,记述他俩分别从东德和哈萨克斯坦逃亡西德后的经历和所思所想,也间接反映作者的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
如果说女主人公(本名尤塔,从小就被同学称为乌塔)在东德瑙姆堡被雕塑工匠大师相中,作为瑙姆堡教堂创办人之一的边疆总督的夫人乌塔的雕像模特——乌塔对丈夫的穷兵黩武、侵略成性恨之入骨——这还不是她的自主选择,那么,她在西德选择进入这个或那个角色,就全由她自己的心情和需要而定了:她今天是接济鳏寡孤独者的侯爵夫人伊丽莎白,明天是深深思念在世间闯荡的儿子帕西法尔的赫泽莱德,后天是伫立于弗莱堡大教堂前手执箴言册的天使,反正,供她模拟的人物多的是。这种自主选择,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乌塔在寻找本性中的自我;同时,读者在她那刻板、冷漠、孤独和失落的外表后面,窥见她并未卑躬屈膝忍受世间的不公、荒谬和丑恶,而是傲然而执拗地对其加以蔑视,彰显其内心生命元素的无形力量,令人肃然起敬。
她把自己对时代的看法都闷在心里,在东德时,只由作者转述她的见解:“十三世纪的恐怖在她看来什么都不是。与当今的野蛮相比,她认为往昔的痛苦已消失净尽,抑或与现实的痛苦混杂在一起了。”她没有讲述自己在西德的际遇,读者只从她缺牙、脸部皱纹以及饮食简单猜度她的“辛酸”。当年柏林墙倒后,她穿越匈牙利千里迢迢逃来西德,肯定是心怀美好希冀的,可后来的情况并未如她所愿。这,从她对作者讲述她男友阿里的话中即可明白。
阿里本名赫伯特,从父亲方面说,他是俄籍德国人;从母亲方面说又是半个哈萨克斯坦人。他决定随母做个穆斯林,取名阿里,但他被哈萨克斯坦人当成德国佬而横遭谩骂;随父来联邦德国后又被当作俄国佬诅咒,他哪里还有什么人格尊严!他于是学阿拉伯文,涉足政治,在一次政治冲突中腿部受伤,从此不良于行,微跛。乌塔面对作者评价阿里:“阿里这个人嘛,你得知道他对政治相当热衷,我呢,兴趣要淡一些。他以后没准儿会变得十足狂热,但这正是我喜欢他的地方。”“他原本要回哈萨克斯坦。这个故事真说来话长。无论如何,他回我就跟他一起回呗。”三言两语就道出她心底蕴藏的秘密:“梁园虽好,终非吾土。”她四处漂泊,失去家乡,无所归依。至于她跟阿里合谋制造法兰克福交易所大门前的爆炸案,那是他们对这个人性异化、环境异化的社会彻底失望而实施的极端报复行为。
......
雕像人——圣女传奇
而今,所余者只有博物馆里那些水泥硬块了;当柏林墙还习以为常地挺立在那里,两个超级大国在大墙两侧的阴影里相互继续狂吠——尽管只用半大的嗓门儿,这时,一封邀请函通过邮寄摆到我的写字台上了。初始,我觉得接受这邀请的意义不大。容颜苍老的都市名叫马格德堡、萨勒河畔哈勒、耶拿和埃尔富特,它们许诺给我一次拖延了数年的旅行机会,劝我耐心等待,各种手续正在申办中。在等待过境进入那个孤傲而闭塞的工农国家期间,我开始犹疑不决,在我的中世纪回忆录中翻检,设想着不固定的同桌就餐宾客,胡椒味浓烈的肉菜,甜如蜂蜜的小米粥,荞麦粥里添加的各种腌制品。在司空见惯的拖延——入境两次遭拒签——之后,盖上公章的证件终于来了,旅途各站点也确定了,还提供参访奎德林堡、瑙姆堡的机会,尽管时间短暂。这两个地方的历史掩埋在我青年时代的教科书里。
我经常宴请一些已成历史的人物。有一次我同一名刽子手及其顾客入席吃家畜下水,也曾经同骑士团首领们坐在长条餐桌边进膳。多罗特娅·封·蒙陶多端上烤制的舍尼施鲱鱼,一道星期五食用的菜肴。吃过鲱鱼,有点奇特的多罗特娅女士给我们朗诵起中部高地德语诗,自诩对文学很在行的我们也受到中世纪宫廷抒情诗人维茨拉夫·封·吕根的影响了,但仍有吹毛求疵的习性。舍尼施鲱鱼给小说的一章冠上了标题。
马格德堡是我们的第一站。路德教派的一位牧师,名叫奇谢,其子拒绝到人民军中服役,所以不得不去当建筑工人,以代替服兵役。奇谢同宗教和世俗办事机构保持书面和口头联系,他的耐心请求终于有了结果:我们被批准进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旅游,我还被允许在教堂和教区公用房当众朗读我最新出版的、论述鼠与人的小说选段呢。我在那边总是喜欢大声朗读,不得已时就去音响效果极佳、庄严肃穆的厅堂。我执拗地说服自己,相信中世纪比罗马帝国离我们更遥远。在哈尔茨山东边,比如在奎德林堡比在早期基督教维亚河附近的卡塔科姆贝会有更多的发现。我们在亟待修缮的教士住宅里过夜,吃饭时必做短时的餐前祷告。地板嘎嘎作响。墙基长满菌类植物。教士夫人立场坚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