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96.8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107.8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57.2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107.8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編輯推薦: |
旅行文学:结合旅行与心灵成长,满足读者对远方的向往
女性励志:展现女性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激励读者追求自我
生活哲学:通过旅行故事,探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让人心潮澎湃的书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讲述了曾经在都市打拼的女律师Fire后在旅途中遇到的故事
作者开放独立的世界观和20多年的游历生涯,让她拥有了强大而自由的心灵。而今,她想把这份勇敢和执着,传递给每一个被职场和生活困住的人
我们通过她的文字,一步步还原了这位大步向前的女性的成长历程
|
關於作者: |
胡宜,笔名予馨,199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法专业,热爱旅行,同时不辍笔耕,将旅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发表在《深圳律师》《中伦视界》等刊物,也被《网球》《现代画报》等杂志刊登。
|
目錄:
|
序 跟着予馨去旅行 / 001
序 被法律耽误了的文艺青年 / 004
序 自序 / 007
有面包,也有诗与远方
执行 FIRE,自由起飞
目录
护照上被折叠的三年
090
哈布斯堡王朝的维也纳
121
三年后第一次国际出发
093
“盐堡”——萨尔茨堡
137
马扎尔人的布达佩斯
097
阿尔卑斯山的心脏
——因斯布鲁克
146
自由的天堂
012
寻找荷西
030
低地国家的艺术之旅
066
浪漫巴黎
019
静谧的南澳州
048
拥抱恐惧
082
小试牛刀
023
脱与不脱,英伦都在那里
060乘风破浪的姐姐
后记 / 348
父母在,不远游?
324
一个人的月亮
334
谁动了你的一生
345
|
內容試閱:
|
年轻时我最大的愿望是成为战地记者,这个职业一来可以免费旅游,二
来可以把写字当饭吃。遗憾的是报考大学那一年新闻专业尤其国际新闻基本
不招生,我与免费旅游和写作谋生一擦身就是30年。
可是旅游的欲望和冲动就像自身携带的 DNA,不请自来,挥之不去。
不管是在银行为体制搬砖,还是当律师给自己打工,我都见缝插针地利用
出差、公休假期实现旅游梦。等到国内游慢慢火起来,我就把视线转移到
国外。
工作期间看似风轻云淡的旅行其实并不轻松, 虽说没有背着电脑
Citywalk,但是一下飞机一进酒店就打开电脑查邮件却是常态。而且每次旅
行的时间只能控制在10天到2周,对外也不敢声张,跟客户解释都说是出差,
电话还得接,总之偷偷摸摸,像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尽管如此,我还
是把“到此一游”的小红旗插遍全国各处,在40个国家留下自己的足迹。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在国内独自旅行是2004年去西藏。西藏也被称为
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高原反应、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令人
望而却步,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文化差异、宗教差异、语言差异、饮食差异更
可能让旅途难上加难。独自去西藏不是我的本意,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和我一
起晃荡20天,我迫不得已鼓足勇气踏出独自旅行的第一步。幸运的是,在
拉萨的背包者旅馆我认识了不少朋友,一起结伴去珠峰,去山南,顺利开启
了第一次独自旅行,我也对独自旅行有了全新的认知。
2005年我第一次出国旅游,去巴黎看法国网球公开赛。我至今还能清晰
地回忆起一个人在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办理签证时的那种忐忑和慌乱。好在
律师这个职业给了签证官很大的信任感,反而很快地就让我 pass 了。于是
我空白的护照上面有了第一张签证。
得益于中国大踏步融入世界、互联网联通地球村、资讯空前丰富,时隔
7年之后的2012年我就跨出境外独自旅行这一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顺
利的体验……渐渐地我就喜欢上独自旅行了。
不用到处找伴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在于那种由里及外的自由。不用顾
虑别人的需求,可以兼顾深度游和打卡游,不用担心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的
不协调,减少朋友间的摩擦和尴尬。一个人,少了温暖,但多了专注,可以
全神贯注地看,不动声色地听,随心所欲地走,最大程度地融入当地的氛围
和文化中,最大限度地去捕捉、领受和感悟。一个人旅行也更容易结识到新
朋友……
当然,一个人旅行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对生活经验的检验,每一次独
自旅行都会让自己解锁很多新技能,这是一种紧张过后的快乐和满足,自己
也会更自信。
2020年到2022年的三年疫情改变了很多观念和事情, 促使我做出了
FIRE 的决定。所谓 FIRE 是“经济独立、提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英文缩写,经济独立不一定代表财富自由,但一定代表了人
身自由和时间自由。人到中年,我庆幸自己有一颗敢于放下的少年的心。
《纳瓦尔宝典》中提到:“在实现一定社会价值之后,获得平和心态的一
个办法是退出游戏、不玩游戏、超越游戏,没有得失的平和心态是幸福本
源。作出这个退出游戏的决定是需要勇气的,勇气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
阵,而是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对此,我深以为然!
2023年是 FIRE 的元年,我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旅游了,而且可以在朋
友圈大张旗鼓地发图“拉仇恨”了。没有工作掣肘无牵无挂的旅行才是真的
旅行。
2023年4月至5月期间,在三年疫情后我一个人重新踏上出国的旅途。
这趟中欧之旅,我游历了多瑙河畔的匈牙利、音乐之都奥地利、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历史厚重的波兰以及小巧玲珑的斯洛伐克。白天,我沉浸于景点
和博物馆之间,晚上在酒店及时、真实地记下当天的见闻和感悟。 50天下来
居然积累了近10万字,加上20年来攒下的一些旅行小笔记,意外地储备了
集结出书的原始资本。如今回想,那些鲜活的感受已随时间流逝而模糊,若
非即时记录,恐怕只能对着空白文档徒叹记忆的不可靠。
介绍景点不是我的强项,目前很多平台如小红书、视频号、抖音、“油
管”都有比我精彩的分享。我也不是精打细算的穷游达人,关于如何省钱如
何经济游不是我的做派。但我愿以亲身经历告诉那些和我一样,曾因语言障
碍(详见《和哑巴英语说 Bye-Bye》)而对独自出国旅行望而却步的朋友们,
或者认为无法胜任独自在国外旅游的读者们:其实独自或者自助在国外旅游
并非想象中的困难重重并让人恐惧,我们可以放下顾虑,做一次挑战自我的
尝试。
很多人因为找不到游伴而放弃了出行,因为配偶或者孩子的时间不匹配
而不得不另择佳期(或者一直就没有后来),所以学会独自旅行或者夫妻共同
自助出行可能是一个新的选项。尤其是和我年龄相近的读者,很快就步入退
居二线或者退休的行列,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可能期望
以后的每次旅行都有孩子陪伴,所以敢于并且能够一人自助游,可以让未来
的生活变得更加可期。
当一个人有了更多的选择,便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一个人能够自在行
走,对他 / 她而言世界就变得很大很大,也变得很小很小。
我还想分享旅途中所见所闻带给我的心灵叩问。当物理距离将我与熟悉
的生活圈暂时隔开,我反而获得了一个抽离的视角,得以重新审视那些习以
为常的生活模式。咖啡馆里从容的午后时光,博物馆对精致展品的执着,随
处可见太阳下的无所事事,路人脸上不疾不徐的神情——这些细微的生活切
片不断引发我的思考:我们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
独自远行从来不是孤立的行为艺术,而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投射。它考验
着知识储备与应变能力,丈量着身心健康指数,也检验着财务自由的刻度。
独自远行就像是舞台上一分钟的表演,其实看不见的十年准备才是根本。所
以,虚度五十春秋的我更愿分享这些支撑自由行走的人生基石:如何聆听内心声音,做真实的自己、活在当下、持续学习、在事业与生活间寻找黄金分
割,用复利思维经营人生资产……这些因素才是说走就走的支撑。
许倬云先生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因为我们的各种著作里,通常只
注意到台面上的人物,帝王将相或者什么人的成功,讲的是堂堂皇皇的大
道理,老百姓的日子没人管。”我借用了他的理念,给出这本书面世的理由。
我出生在小县城,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规矩地读书,勤勉地工作,踏
实地生活,没有叱咤风云的伟业,但在自己的领域里小有所成,生活无忧日
子无虑。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可以用行走对抗焦虑,用无用之美摒弃急功
近利。一个普通人的超力量和松弛感,是每个人都可以伸手企及的,有什么
理由不与大家分享呢?
《孤独星球》的联合创始人托尼·惠勒在十年前的一段视频里说:“目的
地并不一定是某个地方,有时候是我们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这是旅游带
给我的另一种意义,为我打开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看到不一样的人
群、不一样的建筑、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生活态度……让我知道世界不
是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一种生活,生活也不是只有一种可能性。位置越高,
姿态越低;看得越多,偏见越少。旅游让我变得比以前更加谦和包容、理解
他人、尊重别人以及开放乐观。即使真实的世界在我们身后慢慢关闭,心里
已经打开的那扇窗,是再也不会被合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