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173.8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編輯推薦: |
细荷的故事吸引我一口气读完,重读时仍觉余味悠长,不忍释卷。作家似有一种魔法,使个体的童年经历超越时空直抵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再现了童年生命的敏感灵性与烂漫天真。生活是如此丰富,细荷对于一切人、一切劳作,均怀着无限的兴味和好奇,她对生活的理解便在这密密交织的生活之网中延展,并日益丰厚。这是真实的童年景象,细荷的共情能力带领我们触摸到它那细致柔软、层次分明、生机盎然而富有温度的质感,并提醒我们,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构建、守望烂漫童年。
——冰心奖评委会特邀推荐人 李红叶
|
內容簡介: |
女孩细荷在江南的山口小镇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她的世界很小,围绕着家乡的炊烟与风景、爱她的姆妈爸爸奶奶、一同玩耍长大的伙伴儿,她的世界也很大,每一件小事都能在她小小的心灵激起涟漪。作家希望用大地一样朴实、泥土一样细腻的细节,展现女孩儿初成长的生命密码。
|
關於作者: |
谢倩霓,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少年文艺》杂志原执行主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喜欢不是罪》《薄荷香女孩》《乔乔和他的爸爸》等十多部;“钱嘟嘟校园日记”“纯美童年小说”“班级小队请就位”“谢天谢地来啦”等系列作品;短篇小说集《水流轻轻》《梦中的橄榄树》等。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及推荐书目。版权输出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多个国家地区。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在老庙房子里
a
细荷最初的记忆,是跟一座名叫万寿宫的老庙联系在一起的。
那座老庙就位于山口镇老街的街口,它一点也不怕人,里面既没有一言不发、只是鼓着眼睛一动不动看着你的泥菩萨,也没有堆满了烟灰、上面横七竖八插满了竹签头的香炉。那座老庙只是名字叫老庙,其实它早已经不是老庙了,它是细荷的家。
细荷跟奶奶、爸爸、姆妈、大姐大荷、二姐大荼,还有妹妹细荼一起,住在老庙东面的两间小厢房里。
老庙西面的两间小厢房呢,住着陈公公。
这两间老庙房子,是学校分给爸爸姆妈住的。爸爸是山口镇中学的校长,姆妈是山口镇小学的老师。
那个时候,细荷还不满六岁,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细姑俚。
在山口镇这样一个地方,凡是该用“小”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细”字来代替,比如“小姑娘”他们不说小姑娘,他们说细姑俚;“小男孩”他们不说小男孩,他们说“细崽俚”;“小妹”他们不说小妹,他们说“细妹”;“小狗”他们不说小狗,他们说“细狗崽”。再比如细荷的姐姐叫“大荷”,跟大荷相对的本来应当是“小荷”,可是细荷不叫“小荷”,她就叫“细荷”……
细荷不用上幼儿园,那个时候的山口镇没有幼儿园。她每天只是跟着奶奶进进出出,奶奶到菜园,她跟到菜园;奶奶到老街上,她跟到老街上;奶奶干活,她就在边上起劲地帮忙。她帮得最多的是摇妹妹细荼的摇床。
妹妹细荼是个好哭佬,除非她睡着了,否则她一醒就要哭,一哭奶奶就说:“乖崽,去摇摇你妹妹呢。”
奶奶不叫细荷名字,她叫她乖崽,“乖崽”就是“好宝贝”的意思。细荷欢喜奶奶这样叫她,奶奶一叫,她就赶紧跑到细荼的摇床边,使劲摇呀摇。
“她为什么老哭啊?”细荷问奶奶。
“她肚子饿呢,没奶吃。”奶奶说。
细荷哦了一声,不再问了。
奶奶告诉过她的,她小时候也没有奶吃,是吃奶奶磨的米糊长大的。姆妈身体弱,人又瘦,又要忙教书,又要忙家里,养过大姐大荷和二姐大荼后,她就一点奶水也没有了。
“那赶紧给她吃米糊哦!”细荷替可怜的细荼着急,细荼还不会说话,不会告诉奶奶她肚子饿,她就会哭。
“来了来了!”奶奶嘴里说来了,步子却不着急,她端了一碗米糊,慢悠悠地颠着小脚走过来了。
奶奶的脚很小很小,比细荷的还小。
细荷对奶奶的小脚很好奇,她好想看一看奶奶的脚。可是奶奶不让她看,不管天气多热,奶奶永远都穿着她自己手缝的白布袜子,连晚上睡觉也穿着。奶奶说:“奶奶的脚不好看,细荷看了要害怕。”
细荷晓得,奶奶的脚是缠过的。奶奶告诉细荷,以前做细姑俚是很可怜的,每个人都要用布把脚缠起来,不让它长大。因为脚长大了细姑俚以后就嫁不出去了。
为什么脚长大了细姑俚就会嫁不出去?这个问题可太奇怪了。细荷想不明白,奶奶也讲不明白。奶奶说:“反正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细姑俚,你问那么多干什么?你不要缠脚就好了。你姆妈一口气生了四个细姑俚,简直都是一个姑俚国了。谢天谢地,你们现在都不要缠脚了!”
可是细荷还是对奶奶缠过的脚充满好奇。她好想趁奶奶睡着的时候偷偷地看,可是她永远都等不到这样的时候。因为细荷睡着的时候,奶奶还没睡呢,细荷醒过来以后,奶奶早就在忙活了。
米糊蒸得真好,白白嫩嫩的,就像奶奶到老街后街上买回来的清清甜甜的嫩豆腐一样。
细荷看奶奶把细荼抱起来,靠床头坐好,然后拿一把小勺子,舀半勺米糊,放在自己嘴边吹一吹,再塞进细荼的小嘴巴里。
细荼立刻不哭了,咂吧咂吧吃起来。她还朝细荷笑呢。
细荼有一双漂亮的圆眼睛,眼珠漆黑漆黑的,眼睫毛像蝴蝶的翅膀一样一颤一颤的。她不哭的时候可真漂亮。大家都说四姐妹中,细荼长得最像漂亮的姆妈。
细荷眼巴巴地看着细荼咂吧着嘴巴吃米糊。不晓得奶奶这一次蒸的米糊是甜的呢,还是咸的呢?奶奶有时候蒸甜的,有时候蒸咸的,细荷觉得甜的咸的都好吃。
她偷偷地咽了一口唾沫。
奶奶舀了满满一勺米糊,塞到细荷的嘴巴里。
“是甜的哦!”细荷有点不好意思地朝奶奶笑。她晓得这个米糊是细荼吃的,她不应当吃。
“乖崽,去帮奶奶看着灶里的火呢,莫让它熄了。”
“噢!”细荷脆脆地答应一声,欢快地跑出了屋子。她最欢喜奶奶叫她“乖崽”了。
奶奶打发细荷到厨房去以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细姑俚嘴馋,又没有零食吃,眼睁睁守在这里看着妹妹吃东西,她心里不好受。
细荷带着满口米糊的香味,欢欢喜喜地跑进了厨房。其实所谓的厨房,就是小厢房边上隔出来的一条窄窄的过道。厨房的灶台上,正在咕噜咕噜煮着米饭。
细荷就坐在灶台前面的一张小竹凳子上,认认真真地看着那一簇红艳艳的柴火欢快地舔着锅底。
细荷知道,等米饭煮熟以后,奶奶就会过来炒菜。菜炒好了以后,在山口镇小学教书的姆妈和在山口镇小学念书的大姐大荷二姐大荼就该回来了。再晚一些时候,在山口镇中学当校长的爸爸也回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