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崇祯七十二小时 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万有引力书系】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专业性
伊藤忠商社,日本五大商社之一,掌握日本经济命脉。企业背景足够硬核。企业历史足够传奇,从一位卖布商人到足以对抗财阀的百年企业。同时,该企业以贸易为主,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像其他财阀那样依赖日本政府。
★宣传与品牌知名度
经营、持股众多耳熟能详的企业和品牌,有过很多知名成功案例,有利于发挥宣传空间。如经营全家便利店;持股正大集团、中信股份、日清食品;曾促成五十铃汽车、曾为圣罗兰日本代理等。
★读者群
对企业经营者:伊藤忠商社的传奇
对普通人:学习迅速发展的投资逻辑
|
內容簡介: |
全家便利店、日清食品、雪印牛奶等知名日企的幕后金主;曾促成五十铃汽车的商业传奇;锚定未来,巨额投资中信控股和正大集团……这些耳熟能详的企业与品牌背后,就是伊藤忠商社。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从一位卖布商人,到掌握日本经济命脉的传奇企业,一共需要几步?贸易与投资的逻辑是什么?
伊藤忠商社,成立于1858年,日本五大商社之一。与传统财阀抗争的贸易与投资公司。本书将揭秘它的传奇。
|
關於作者: |
野地秩嘉(noji tsuneyoshi):纪实作家。1957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曾在出版社工作,后成为纪实文学作家。创作领域广泛,包括人物报道、商业活动、美食、文艺、海外文化等。著有《糖果物语(キャンティ物語)》《服务的达人们(サービスの達人たち)》《去买伊比利亚黑猪肉(イベリコ豚を買いに)》《丰田传(トヨタ物語)》《SUBARU斯巴鲁——从飞机到汽车(ヒコーキ野郎が作ったクルマ)》《高仓健最后的访谈集(高倉健インタヴューズ)》《高仓健 沉默的演技(高倉健 沈黙の演技)》《业界top的修行时代(一流たちの修行時代)》《京味物语(京味物語)》等。凭借《TOKYO奥林匹克物语(TOKYOオリンピック物語)》获得美津浓体育作家奖优秀奖。
|
目錄:
|
序章 与员工的约定
建在地铁出站口之上的屋顶 002
巧妙制定目标,全员为之奋起007
禁止加班并取消弹性工作制 012
亲携“大米与羊羹”,身赴密林之处 017
140年前创始人便发放福利 022
第一章 伊藤忠的原点
创始人于 160 年前开创之业028
出身近江的商人们 034
培育出近江商人的宗教土壤 040
传承至今的经营模式 044
巨大的西服市场 050
百年前伊藤忠第二代当家留洋英国之所学 058
第二章 与财阀系商社的不同之处
不可一味重用忠义之士 066
借“大战景气”飞跃发展 070
日本第一商社“铃木商店”之破产 075
经济低迷之际,成立纺绩公司 081
第三章 战争与商社
海外分店业绩萎靡之时,仍向职工发放大额奖金 090
由片假名书写的社史 096
战后销售的肉肠、酱油、干萝卜…… 101
支撑战后商社的人们 108
第四章 从纺织商社迈向综合商社
不向金融界法王低头的钢铁公司118
业务部 124
女儿的恳望 126
不为人知的贡献 128
入职之初,低调工作 131
濑岛龙三的工作 133
越后正一,伊藤忠的中兴之祖 137
第五章 经济高度成长期的商社之职
商界新人打入社内司令塔 144
将经验植入业务总部 147
比销售与交涉更重要的能力 151
赌上公司命运的石油开发 156
从失败中学会不可依赖假说 162
第六章 挑战汽车贸易
不再重蹈覆辙 170
与美国汽车三巨头的交锋 176
“五十铃·美国通用全面合作”的组织者 182
第七章 石油危机的冲击
商社批判事件的得与失 190
社长决策辅助机制 195
如何让企业这一自愿组成的团体团结起来 200
第一次石油危机和日本第一家便利店的问世 203
与安宅产业合并,深陷东亚石油问题的泥潭 208
第八章 打杂期的经验教训
冈藤正广面临的转机 214
在帝国酒店获得的经商启示 218
商社发展的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占据主动权 224
第九章 泡沫经济的余晖
从贸易转向业务投资 230
自“寒冬时代”复苏 236
第十章 商社排名
综合商社商业模式的变迁 244
冈藤正广对员工的要求 247
第十一章 进军便利店行业
关于投资全家便利店的谈判 254
商流和物流的改进减少了 70% 的配送车数量 259
速度的掌控 264
第十二章 向 IT 事业的飞跃
伊藤忠的 IT 事业 272
竞争加剧也无妨 278
关于 IT 的风险投资 285
第十三章 盈、削、防
危急关头 292
盈利、削减、防范 299
防范的理由 305
第十四章 应有之姿与理想之姿
决定施行脱碳化经营的故事 310
人造肉业务的潜力 314
“游历”过世界各地垃圾场的日本人 322
第十五章 日本与综合商社
综合商社应如何发挥作用以促进日本复兴 332
未附有商品名的内部子公司的设立 335
无法从数据得知的客户需求 341
第十六章 CEO 的决断
判断投资提案的基础在于观察人 348
防范性经营 354
伊藤忠在中国的投资 358
关爱员工家属制度的导入 362
第十七章 赏花与祭祀
每年为公司创始人扫墓祭奠 368
参考资料 372
|
內容試閱:
|
序章 与员工的约定
建在地铁出站口之上的屋顶
面向青山街的伊藤忠商事(以下简称伊藤忠)的总部大楼就矗立在东京地铁外苑前站的上方,却没有与出站口直接连通。员工们需要从靠近神宫外苑银杏大道的 4a 出站口出站,然后步行进入总部大楼。从 4a 出站口到总部大楼屋檐延伸的地方仅有 3 米的距离,却是通勤的必经之路。这样近的距离,在下雨天就算不打伞,员工们也能小跑两步冲过去,不过,地面湿漉漉的,一不小心就会打滑摔倒。
外苑前站的 4a 出站口建于 1999 年。此后 13 年间,一旦下雨,伊藤忠的员工们便不得不一路小跑冲进公司。
“建个屋顶吧,这样大家就不会淋湿了。”伊藤忠的会长兼 CEO 冈藤正广说了这样一句话。
2010 年冈藤正广出任社长,致力于推进公司内部改革与整顿员工工作环境。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排查会议,取消不必要的会议并精简公司内部的流通资料。
在整顿工作环境这一环节上,他所做的就是在地铁出站口和总部大楼的间距处,修建了一个避免员工在雨天滑倒的屋顶。具体事宜需要和东京地铁、东京市政府协商,所以虽然只是修建一个屋顶,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不过,大家逐渐感受到了屋顶的好处。即使刮风下雨,员工们也不用再担心淋湿衣服,可以悠然地漫步至公司。据说,有老前辈皱着眉头批判:“社长应该操心的可不是这种细微的小事。”但冈藤正广毫不介意。此后,他仍致力于一步步地打破公司内部之定式,为员工打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细微之变,使员工们的心态变得积极向上,最终改变了整个公司。在冈藤正广就任社长的第 11 个年头,伊藤忠成为日本综合商社之首。在 2021 年 3 月期结算中,伊藤忠在净利润、股价、市值总额三个方面击败了制霸业界的三菱商事,跃居首位。
当然,为推动伊藤忠成为业界第一,冈藤正广所做的并不仅仅是减少会议、修建屋顶等。他创造出再次加工公司在以纺织为主业时开始生产的产品,增加其附加价值以提高利润的工作模式,并将这种工作模式推广至整个公司。
社长接待室悬挂着写有“盈、削、防”三个大字的匾额,分别指“(实现)盈利、削减(浪费)、防范(损失)”。冈藤正广信奉近江商人,将近江商人的行商原则凝练为“盈、削、防”,并践行至今。可以说,正因为冈藤正广能够让员工将注意力集中在经商之攻守上,伊藤忠才得以一跃成为日本综合商社之首。
然而,在 2022 年 3 月期结算中,三菱商事重回第一,三井物产位居第二。三井物产、三菱商事均为资源商社,资源价格的暴涨拉高了两者的业绩。对于在纺织等非资源领域更为强势的伊藤忠来说,若想夺得魁首,还得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
虽说如此,商社的财产乃是人力。商社与制造厂不同,没有大型工厂,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员工。只有对人投资,培养人才,才能促使公司成长壮大。冈藤正广选择了培育人才,而不是依赖资源。对于商社来说,这不过是最理所当然的选择罢了。不过,他并没有一味命令员工“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去干”,而是通过加强信任、促进合作以及与员工做约定这样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长久以来商社人的生活与工作模式,激发了员工的潜能。他的经营模式不是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公司命令,而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约定。
一直以来,业界对伊藤忠有以下几种评价:
“源自关西的纺织商社。”
“业界万年老四。”
“最有精神的公司……不过还差点儿意思。”
2020 年 3 月期结算中,有 7 个商社排在综合商社前列,以 3 年(2019 年 3 月期—2021 年 3 月期)的净利润数据为依据,这 7 个商社排列如下:伊藤忠、三菱商事、三井物产、
住友商事、丰田通商、丸红、双日。如果只看这个排序,想必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这 3 个商社要坐不住了,恐怕它们无法接受自己位居伊藤忠之下吧。不过,在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这样的财阀系商社工作的商业人士皆为绅士,即便追问其感想,也只会回以沉默,微微一笑罢了。他们心中怕是想着:“得把伊藤忠打回到以前的排名。”
与伊藤忠同属一脉,出自同一创始人(伊藤忠兵卫)之手的丸红公司,其员工心中此刻也是五味杂陈。他们可能想着:“要是伊藤忠都能成为第一,那我们也……”可惜目前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办法,想必内心纠结无比。
以上全是笔者的推测。不过,伊藤忠登上首位确实是一件大事,不仅在伊藤忠引起轰动,更动摇了整个商社业界。
综合商社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贸易,即商品的中介交易和批发贩卖;另一个是投资。这两个部分都需要与人打交道,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交易对象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及公司的信用度。
是简单地自我介绍说“我是伊藤忠”,然后递上名片,还是不露声色地表示“如今排名业界第一,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回第四,有点担心呢”,这两种介绍方式给对方留下的印象自然不同,当然,很明显后一种更好。
之前从未有人预测伊藤忠能够跃居日本综合商社之首。
巧妙制定目标,全员为之奋起
伊藤忠之所以能够在综合商社中夺得首位,归功于世界环境的变化与时运,还有丹羽宇一郎、小林荣三、冈藤正广这三位掌舵人的决策顺应了时代发展。冈藤正广进行了公司内部改革,促使工作模式焕然一新。他将在纺织部门积累下来的成果,通过新的方式注入商业活动中,并在全公司贯彻下去。另外,为改善员工工作环境,甚至关注员工生活中的细节。
虽说这些政策对其他公司公开了,但并没有公司效仿。一个大型企业看到了其他公司提升业绩的方法,直接去模仿的话还是很难为情的。
纵观冈藤正广任职以来的历史,他并没有直接提出过“成为业界之首”的口号。想必这是他在内宣和外宣时深思熟虑后采取的策略吧。任职以来,他曾标榜“进入综合商社前三”,3 年后又提出“努力成为综合商社中非资源型商社第一名”。
一直以来,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丸红主要是在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方面强势,伊藤忠和住友商事则是在非资源方面更有优势。在开发经营过程中,资源价格会随着行情形势上下浮动。资源价格下降时,在非资源领域投资占比较高的伊藤忠将更有优势。在 2015 年 3 月期结算中,受沙特阿拉伯石油增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资源价格大幅下滑。因此,伊藤忠占据了优势地位。与之相反,若资源价格上涨,伊藤忠就会处于劣势。从长远来看,化石能源的需求将会逐渐减少。如今,资源商社也在逐步向非资源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在非资源领域取得第一,然后逐渐得到二强商社之称,最后,成为“商社三冠王”(净利润、股价、市值总额均为第一)。他并没有从一开始担任社长时就提出“成为商社三冠王”的口号,而是一步一步,巧妙地制定目标,激励员工奋勇前进。
排名不上不下的企业一跃成为首席这样的事以前也发生过,能够被新闻报道的永远是企业赢得第一的那一刻。翻阅伊藤忠的相关新闻报道就能发现,冈藤正广陆续发表的一些对伊藤忠有利的信息,很早便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因此,记者在伊藤忠取得商社首位之前就见证了伊藤忠的发展。
如果详细追溯记者们的报道,大家就会明白,冈藤正广从来没有给伊藤忠设下不切实际的目标。他不过是细查了伊藤忠创建以来的历史,评估了其能力,以此为基准眺望远景,将目标设在了企业成长的延长线上而已。他对经历了裁员而元气大伤的企业进行了构造改革,使其变得更加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
有了恰到好处的企业构造,再乘上恰到好处的时代之风,伊藤忠得以坐上业界第一的宝座。这并不代表着伊藤忠超越了财阀系商社,它只是在合适的时代找准了合适的定位。
财阀系商社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撑,而且其员工个个是精英,要是轻易就被伊藤忠弯道超车,才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不过,近年来资源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经营大环境对于财阀系商社来说可谓十分不友好。三菱商事、三井物产被伊藤忠击败的原因并不是它们的决策失误,而是没有适应时代环境。
历史上有一种笼统的说法是,人类的祖先智人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灭亡。然而,据《灭绝的人类:尼安德特人消亡的原因》(克里夫·芬雷森著,上原直子译,白扬社出版)中所记,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并没有进行面对面的对决,人类的祖先也不过是在特定的时代生活在了恰当的地点,才能够延续至今罢了。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尼安德特人身强力壮,体格魁梧,脑容量也不小,甚至比人类(智人?)的大脑还要发达。(中略)他们能够发出声音进行交流,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容小觑。尼安德特人会收集松果,能在水边捕捞以获取食物,还能通过埋伏,捕猎到鹿之类的野生动物。”
然而,随着地球生态环境寒冷化、干燥化进程的推进,森林的面积缩小,平原的面积开始扩大,尼安德特人也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与之相对,智人的身体构造更适合在平原狩猎,在平原面积开始扩大之时,人类祖先恰好适应了时代环境。
三菱商事、三井物产通过进口天然气、石油、煤、铁矿,再将其卖给钢铁企业、电力企业来获取巨大利润,这是它们利润来源的支柱之一。伊藤忠原本是纺织商社,很难在利润丰厚的资源领域分得一杯羹。由此,伊藤忠一直以来的合作对象都是纺织、食品等非资源领域的企业,通过一点一滴地积累利润,想方设法运转经营至今。
为积累这些微薄利润,伊藤忠在实践中凝练出了自身的智慧。因此,得以在环境巨变之时一跃成为第一,并且在资源价格大幅波动,厚重的大型产业存在感降低的时代持续发展。
财阀系商社并不是没有觉察到大环境的变化。但不论是对企业而言还是就个人而言,如今,快速将长久以来依赖的利润之源转向其他领域,绝非容易之事。同理,靠森林狩猎得以生存的尼安德特人在发现森林面积缩小之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舍弃森林,移居平原的。
一般来说,工业资源的买卖是一桩数额巨大的生意。与之相比,纺织、食品等行业的买卖,不仅利润少且费时费力。因此,尽管财阀系商社明白需要将重心转移到非资源领域,却总是迈不开步子。 举个例子,时下购买纸质报纸的人越来越少,然而对于报社来说,发行报纸依然是其核心业务,可以取而代之的新业务一直没有被发掘出来。尽管经营文化中心、图书出版等业务,但和报纸相比其销售额还是偏低。报社拼尽全力,绞尽脑汁,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这不光是出版界面临的难题。不论是哪个行业的企业,舍弃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事业转而在未知领域开发新事业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几乎是不切实际的。
话说回来,虽然伊藤忠是从纺织、食品等费时费力的小买卖开始逐步做大做强的,但是它在资源、机械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切都恰到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