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86.9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96.8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42.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74.8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指向工程教育转型的教学框架构建,推动高校工科生融创学习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本质出发,立足于学生在动态情境中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表现,创新性地构建了“融创认知”系统化教学框架,为教育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分析工具,为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思路。
|
關於作者: |
孙妍妍,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全国教科规划国家一般项目、教育 部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近年来在SSCI/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聚焦于智能教育与复杂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设计,尤其关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仿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
目錄:
|
前言
绪论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背景与挑战
第一部分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路径探索
第一章 基于仿真学习环境的探究路径探索
1.1 探究学习的基本特性
1.2 仿真环境中的探究与指导设计
1.3 数据建模视角下的学习行为分析
第二章 仿真探究中的教学设计与行为建模:面向工程问题解决的路径探索
2.1 仿真探究的背景与意义
2.2 目标设计的理论与实证基础
2.3 学习行为建模与数据分析
第三章 复杂工程问题的认知过程与教学优化
3.1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认知特性
3.2 行为建模在认知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3.3 教学设计优化策略:数据驱动的探索
3.4 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化
第二部分
融创认知框架的理论与构建
第四章 CK理论与融创认知框架的逻辑支撑
4.1 CK理论的核心思想与多学科应用背景
4.2 知识生成与概念演化的交互机制
4.3 CK理论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启示
第五章 融创认知框架构建与应用
5.1 融创认知框架的构建逻辑
5.2 基于融创认知框架的支架设计
5.3 融创认知框架支持下的支架评价体系
第六章 融创认知框架的教育意义与实践转化
6.1 融创认知框架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优化
6.2 动态学习支持与智能系统开发
6.3 融创认知框架的未来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是工程教育的核心议题之一。这类问题通常具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性、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其解决过程要求问题解决者既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也需要敏捷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然而,传统工程教育多聚焦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往往难以全面满足复杂工程问题解决对创新能力与系统思维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改革培养能够应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挑战。
本书基于作者团队多年来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路径。本书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本质出发,构建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框架——融创认知框架。该框架以知识空间与概念空间的动态交互为核心,旨在为学生在复杂学习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融创认知框架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强调概念的生成与优化,试图通过融合与创新的路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满足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对人才的多维度需求。
本书第一部分聚焦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路径探索,探讨仿真环境中探究学习与目标设计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并结合行为建模与数据分析技术,揭示学生在动态情境中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表现。这部分内容为融创认知框架的构建提供了实践依据,也为后续章节的理论讨论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深入剖析融创认知框架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构成。通过引入CK理论及其在多学科中的应用,本书重点分析了知识生成与概念演化的交互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本书系统阐释了融创认知框架的构建逻辑,结合支架设计与多层次评价体系,为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上的创新与实践中的可操作路径。
融创认知框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在实践中也展现了显著的应用潜力。该框架的动态特性使其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从仿真探究任务到多学科协作,从知识点的推导到创新概念的生成,都为工程教育的优化提供了科学支持。本书还结合智能教育技术的发展,探讨了融创认知框架在动态学习支持、数据驱动的教学优化与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场景,为未来教育技术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对融创认知框架的系统探讨,本书尝试回答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如何揭示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认知规律?
●如何设计教学支持以便有效整合知识与概念?
●如何将智能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优化动态学习过程?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核心需求。希望融创认知框架可以为这一领域提供新的思考与实践路径。在理论上,融创认知框架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分析工具;在实践中,它为教学设计者与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思路。
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教学实践的深入,本书提出的融创认知框架有望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希望本书能够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带来启发,为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