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74.8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內容簡介: |
本辑为第28辑,围绕全球史相关主题展开研究。“全球文明史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板块,董欣洁探讨全球文明史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李玉研究国际化背景下晚清公司制度的兴起,乔瑜基于中西思想史比较分析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史理论与方法”板块,乔吉奥·列略论述全球史研究的“物质转向”,陈功、昝涛探讨奥斯曼帝国史研究的范式转换。“专题研究”涵盖“民主主义”概念考察、英国中间阶层“舒适”观念、古希腊知识精英对“东方”认知等多方面内容。“学术评论”对安德鲁·沃森的“阿拉伯农业革命”理论及地球环境史转向进行考察。“海外新书评介”对多部海外新书进行评介,为全球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多元视角。
|
關於作者: |
刘新成,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西欧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史、全球史、区域国别学理论。专著《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获国家首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世界历史协会颁发的“世界历史先驱奖”2021年《世界史》获高等教育类全国优秀教材奖;2023年专著《英国议会研究(1485-1603)》获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一等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BU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刘文明,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燕京特设讲席教授,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史、西方文明史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著有《全球史理论与文明互动研究》《全球史概论等,主编《西方“文明”概念史》《等,译著有《什么是全球史》《大地与人:一部全球史》等,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90多篇,曾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史学史谱系中的文明史范式研究”首席专家。
|
目錄:
|
圆桌论坛 全球文明史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文明史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董欣洁
国际化背景下晚清公司制度的兴起 李玉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西思想史的比较 乔瑜
全球史理论与方法
全球史研究的“物质转向” 乔吉奥·列略
从“衰落论”到“转型论”:奥斯曼帝国史研究的范式转换 陈功、昝涛
专题研究
全球视野下“民主主义”概念的历史考察 邢科
18世纪英国中间阶层的“舒适”观念与在地化加糖饮茶 陈志坚、周南
古希腊知识精英对“东方”的认知与想象——以埃斯库罗斯为中心的考察 邵申申
名实之间:“萨克森人”身份的外部建构与自我认同 张友杰
跨文化互动视野中的曼努埃尔二世西欧之行 焦鹏飞
由中国风到在地化:文明互鉴视角下再探欧洲瓷业的东方渊源与本土创造 薛冰
跨文化视野下傅兰雅编译的《西礼须知》 蔡纪凤
埃比尼泽殖民项目与近代早期欧洲殖民者对英属北美的形象塑造(1732-1775) 高龙海
1947-1954年英国与美国在巴基斯坦的权力交接 刘恒
“帝国”研究视角下北约的帝国化及其权力结构变迁 鞠维伟
学术评论
安德鲁·沃森的“阿拉伯农业革命”理论及其史学贡献 程利伟
地球环境史的转向——以《欲望行星》为中心的考察 徐珂浩
海外新书评介
《拜占庭的波斯观念(650-1461)》评介 李晓嘉
《美洲的第一批亚洲人:跨太平洋历史》评介 崔宇
《英国女主人:殖民地印度的英国女性》评介 王悦
《大西洋转向:19世纪的帝国、政治与奴隶制》评介 常哲荣
《全球启蒙:西方进步与中国科学》评介 陈昱川
《心理学的全球起源:古代世界的神经学、语言与文化》评介 杨凡
Abstrac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