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63.8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162.8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108.9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74.8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61.6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63.8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分析中国律师法律制度
总结律师事业发展成就
揭示律师业务办理之道
|
內容簡介: |
本书上篇以律师制度基础理论为根基,先后介绍了律师制度的演进、律师执业的概况、律师与司法制度的关系、律师事务所及行业的管理、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等内容。通过大量的数据与文献,从多角度论述了律师制度和相关内容及其背后的机制原理。本书下篇以律师办案实务为指引,先后介绍了民事诉讼代理业务的背景、作用及方法论,刑事辩护业务实操,政府法律顾问业务概述与审查,企业法律顾问业务,非诉讼法律业务技巧与实务探究,等等。本书既有相关知识的理论作为支撑,又有律师实务办案的经验作为指引,可以作为专业法律人员的学习手册,案头使用。
|
關於作者: |
赵青航,法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学院工会主席,兼任浙江省法学会中小企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宪法与地方立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在核心期刊发表《数字时代下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建构》、《律师持令取证的实践现状与制度构建》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法治日报》摘编。在《人民政协报》、《人民法院报》、《民主与法制》等报纸杂志发表逾百篇文章。出版独著《中国律师制度与律师业务:原理·方法·应用》、《民事诉讼代理:方法与应用》、《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研究》等5部,出版合著《内幕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国际比较与本土实证》,编写《政府法律实务讲义》、“诉之有道”、“为业载道”系列专著12部。主持中央统战部宗教工作招标课题、民政部部级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多项省部级课题,联合主持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题调研重点课题,主持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等政府、企业委托的多项横向课题(其中2项课题的经费超过100万元)。撰写的多份研究报告获得浙江省和杭州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编写的“范根生诉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政府环保行政复议案”入选“人民法院保障民生典型案例”(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10期),并被评为浙江省法院优秀案例。获评杭州市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律师执业逾十年,现任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品牌与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团队负责人,从教前担任金道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党支部书记。在民商事法律服务领域和政府法律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曾经或正在为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医疗保障局等党委政府部门和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浙江省公司等大型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获评全国律师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第四届优秀青年律师、浙江省律师协会通报表扬(连续四次)、杭州市律师行业最美共产党员、杭州市律师协会个人嘉奖(三次)等荣誉。
邮箱:qinghangzhao@163.com
|
目錄:
|
绪论
一、学科名称之界定
二、律师学的学科定位
三、律师学的研究对象
四、律师学的研究方法
五、关于本书的若干说明
上编 中国律师制度
第一章 律师制度的演进
一、外国律师制度的演进
二、中国律师制度的演进
三、新时代律师事业的新成就
第二章 中国律师职业
一、中国律师基本概况
二、中国律师基本制度
三、中国律师职业理念
第三章 律师与法律职业共同体
一、构筑法律职业共同体
二、律师与司法官的关系
三、律师转任司法官制度
第四章 律师事务所
一、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变迁及类型
二、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三、律师事务所的权利和义务
四、律师事务所的党建与管理
第五章 律师管理制度
一、律师协会
二、司法行政机关
三、律师管理体制
第六章 律师与委托人关系的职业伦理
一、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概述
二、委托关系建立前阶段的职业伦理
三、委托关系建立阶段的职业伦理
四、委托关系存续阶段的职业伦理
五、委托关系解除与终止阶段的职业伦理
下编 中国律师业务
第七章 民事诉讼代理业务
一、民事诉讼律师执业的社会背景
二、民事诉讼中律师职业的争议性
三、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民事诉讼代理方法
第八章 政府法律顾问业务
一、政府法律顾问业务概述
二、驻点式政府法律顾问业务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
第九章 企业法律顾问业务
一、企业法律顾问业务概述
二、企业法律顾问的服务方式
三、从事企业法律顾问业务的注意事项
四、企业法律顾问的合同审查服务
第十章 非诉讼法律业务
一、非诉讼法律服务要义
二、非诉讼法律服务技能
三、非诉讼法律服务项目的承办
第十一章 其他律师业务
一、律师调解业务
二、地方立法业务
三、法律研究业务
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助力律师业务
一、人工智能驱动律师服务变革
二、人工智能在律师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三、律师使用人工智能的思路与方法
结语 中国律师业的回顾与展望
一、中国律师四十五年之制度变革
二、中国律师四十五年之发展成就
三、中国律师四十五年之困境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一
2024年12月21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律师业理论研讨会暨中国律师五十年(1979—2029)重大学术工程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其间,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律师五十年(1979—2029)重大学术工程”实施方案。初步想法是通过回顾总结中国律师五十年发展历程,分析提炼中国律师五十年发展经验,研判把握中国律师未来发展趋势。这对于探索中国式律师制度现代化,促进中国律师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初定的计划,这项学术工程共分为五大研究板块,总体研究框架和预期研究成果分为一个主报告、七个分报告、十个指标体系、五个附录和一部中国律师大事记。我们深知,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学术研究工程,需要凝聚理论界、律师界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以期共同打造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律师五十年波澜壮阔发展历程的制度演进史、行业变迁史。
我与赵青航博士相识多年。12月21日,我专门邀请他赴京参会,并邀请他一起加入到这项系统性的研究项目之中,请他认领一个分报告的写作任务。很巧,青航的专著《中国律师制度与律师业务:原理·方法·应用》即将付梓,他建议学术工程的预期研究成果里增加一个分报告,即中国律师业务,由他主笔撰写。对于青航的学术建议,我甚感欣慰。梳理五十年来律师业务的变化发展,对于中国律师五十年整体发展变迁史极为关键,也使整个研究成果的理论体系更加周延、更加完整。
《中国律师制度与律师业务:原理·方法·应用》反映出青航对民事诉讼代理业务、刑事辩护业务、政府法律顾问业务、企业法律顾问业务、非诉讼法律业务、律师调解业务和地方立法业务等内容的研究非常深入。这既得益于他比较扎实的学术训练,也受惠于他多年积累的律师实务经验。基于此,对他能出色完成中国律师业务这一分报告,我充满信心,并建议他从五十年的视角观察律师执业的发展和业务领域的变化。
不仅如此,青航在《中国律师制度与律师业务:原理·方法·应用》中还详细阐释了律师制度的演进、律师职业、律师与法律职业共同体、律师事务所、律师管理制度、律师与委托人关系的职业伦理等涉及律师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对书中不少章节的内容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它们曾发表在《中国律师》上,而青航投稿最频繁的那几年,恰是我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担任秘书长期间。那些年,每一期《中国律师》出刊前,我都要亲自审定。从2017年开始,我审过青航十余篇佳作,去年我又与他合作编写教材《法律职业伦理》,请他撰写律师职业伦理一章。基于上述缘分,我得以见证了他近些年的学术成长与事业发展。
2022年,青航告诉我他要赴浙江理工大学任教,我很认可。2024年,青航将他根据多年律师实务经验写就的《民事诉讼代理:方法与应用》一书送给我,我很欣赏。2025年,青航邀我为这本凝聚他学术和实践认知的《中国律师制度与律师业务:原理·方法·应用》作序,我很欣喜。接下去,我很期待他高质量地参与“中国律师五十年(1979—2029)”重大学术工程,并能在2029年出版《中国律师业务》,为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五十周年献礼!
是为序。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理工大学律师学院院长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原秘书长 韩秀桃
2025年春节
序 二
乙巳初春,我收到赵青航博士新著《中国律师制度与律师业务:原理·方法·应用》的书稿,他邀我作序。作为老师,看到学生又添新作,甚感欣慰。
在我指导的众多博士生中,青航的经历是比较特殊的。他在本科阶段便热衷于写作、研究,引起了我的关注。他在硕士毕业后没有直接读博,而是选择从事律师工作,这是比较出乎我的意料的。多年后,他考上博士,重返求是园,其间他没有放下律师事业,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依然做一些高质量的律师业务。源于用心、刻苦和积累,十余年来,他取得了两个比较突出的成绩。一是他在迈入而立之年的伊始就先后荣获杭州市和浙江省青年律师的最高荣誉,这是律师行业对他律师工作的肯定。二是近年来他的研究成果多与律师相关,例如在从事专职律师职业期间,他先后出版了《律师应是怎样的人》、《亲历法庭:民商事案件诉讼思维与代理策略》两本专著。读博士期间,我与他合作发表《律师持令取证的实践现状与制度构建——以浙江省为实例的实证研究》、《协同主义理论下律师在调解中的作用》等学术论文,最终他以《论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以协同主义理论为视角》为题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在外审、答辩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基于此,当青航在2022年向我提出想去高校任教,开启教书育人的工作,我十分赞成。因为我相信,他的职业经历和执业经验有助于他保持较高的学术敏感性,并可以极大地助益他的实证研究。这是他具备的极为难得的优势,所以我建议他守住优势,保持优势,并努力发挥优势,而这本专著就是力证。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律师制度与律师业务,视野开阔,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论述严谨,可以反映出我国律师学研究的新进展、新水平。在此之上,本书体现了有关研究的若干重要理念。青航在校教授的课程包括诉讼法和律师制度,这些课程都与律师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青航也将他备课、授课时的诸多观点、想法融入了本书的写作之中。我一直认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和科研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位高校教师的视野、眼光和格局,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持续开展的高水平的科研活动,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会赋能于高品质的教学。因此,我们法学专业教师必须做到教学相长、科教融合,必须时刻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精进学术研究,着眼于国家、地方的重大需求,研究真问题,做有用且高质量的科研,努力为中国法治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青航的授课能够获得学生们的普遍好评,相信与他日常注重往返于科研与教学之间的治学方法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转眼,青航从教已逾两年,他虽已是律师界的“老兵”,但依然是教育界的“新兵”。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围绕律师学、诉讼法学的相关话题,出版了专著《民事诉讼代理:方法与应用》,发表了《数字时代下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建构》、《独立性规则下律师勤勉尽责义务的限度》等高质量的论文。同时,青航的研究视野也在进一步扩宽,陆续主持了多个省部级课题。近来,他很重视成果转化,撰写的多篇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纳。这些通过辛勤努力换来的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青航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使他的授课素材变得丰富,也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为师者最朴实的心愿就是学生在适合他们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上努力成才,不负岁月,不负韶华。我对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的赵青航博士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与期待,希望他继续专于科研,乐于教学,在教师岗位上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和法学研究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是为序。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胡 铭
乙巳年正月于之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