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53.9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內容簡介: |
认知过程研究起源于学生学习时很难领会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师觉得讲的清清楚楚的事情,反反复复深入的事情,学生还是不乐意接受,甚至理解不了。原因何在?这个现实存在困扰了我多年,临近退休时终于多年的思考有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不仅是学生学习认识自然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所有人认识自然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后来发现,认知过程可以回答这个人类认识的普遍问题。 无论是认识一个问题,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其中间均涉及到很多环节,只有弄清了这些过程环节,并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问题,才能获得正确的认知和恰当的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认知过程三段式正是告诉这些大大小小的众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同样做好了每个环节也就杜绝了这个环节的问题乃至整个的问题,这就是各段都可解决各不相同的与之相关的现实问题,但愿读者在学习使用中逐步感悟和深刻体会。
|
關於作者: |
薛恩培,多年来在陕西省西安惠安中学从事初中、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先后担任教学、后勤副校长职务,有着切身的管理体验,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着自己的见解。平时喜欢钻研和思考哲学问题、心理学问题,对如何自主学习也有自己的探索和实践,还对发明创造情有独钟,曾经获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目錄:
|
目录
第一阶段 认识建构阶段
一、动力层:明确目标方向
二、素材层:联想寻找相关素材
三、筛选层:价值判断筛选要点
四、加工层:思维方式加工处理建构
五、初检层:反复尝试,初步确认
第二阶段 认识检验阶段
一、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检验
二、社会科学、人文类学科知识的检验
第三阶段 认知应用阶段——解决现实问题
一、认知基本素养的诊断与指导
二、认知现实问题及破解之策
|
內容試閱:
|
笔者对认知过程的研究起源于一个发现:学生学习时很难完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师觉得自己讲得清清楚楚的事情,学生或是不乐意接受,或是理解不了。原因何在?这个现实问题困扰了笔者多年,临近退休时,多年的思考终于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不仅是学生学习认识自然、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所有人认识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后来笔者发现,深度分析认知过程可以回答这个人类认识的普遍问题。
人依靠自身的感性认识很容易接受外界新事物,并获得对新事物的印象乃至经验。若是缺少感性认识的条件或环境,人们则可通过理性去认识,这就是书本知识的学习了。但若没有感性认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人们快速接受新事物还是有困难的。实际上,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是需要检验的,且更多地侧重于自身感性的检验。比如在课堂上,针对某个原理,若教师能做个现场演示实验,学生也许一下子就接受了;若没有现场演示实验,接受将会变得漫长且困难。
当然了,人们当下能感性认识的事物必定是有限的,总有认识不到的地方和时候,特别是对于很多复杂而深刻的事情,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此时人们则需要运用理性认识、理性思维来深刻洞察。人一开始进行理性认识,难度较大,但训练一段时间后情况会有所好转,尤其是经过本科较长时间的理性思维训练,理性认识能力会显著提高,判断力明显增强,检验手段也会多种多样,学习接受新事物变得更加自然。
认知过程侧重于理性认识、理性思维,但也少不了感性认识,所以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感性认识是认知的基础,重检验;理性认识是认知的开发者、开拓者,重探险,二者有机结合并不断地循环往复,即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往复,最终确定下来的规律或结论便是认知。
认知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认识建构阶段。此阶段先有动机的产生,然后动机转化为动力,有动力才能坚持去做某件事。先广泛收集相关素材,收集到的素材并不一定全用,而要进行筛选,即用自身的价值观去筛选,并提炼出所选要点,再对这些要点进行加工处理,能加工出多种多样的新东西,经过个人乃至团队头脑中有限知识的初检后,选出更符合自身价值、更优的方案,这便是认识建构阶段。
第二阶段为认识检验阶段。不同群体其检验标准、手段、方法更倾向于自己常用的那一套,这在心理学上也叫同化,因此,同一问题人们的检验结果偶会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不同大类的问题,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其对应的规律也会不同,故应使用不同的专业评判标准,切忌一个专业标准到处推广滥用,否则定会谬误百出。
第三阶段为认知应用阶段。人们概括总结出已认识到的规律、道理、原则,认识经过实践检验后上升为认知。该阶段中个人易产生十个认知基本素养方面的问题:知识局限性;“标准”不标准;“人性”认识不清;“度”的把握不适当;眼光短视;综合整体考虑不周;找外不找内;自信判断失真;困难难度识不清;安全防范不够。读者阅读后,可对照诊断自己有无这方面的问题,若有其中的某一问题,可尝试用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它,并观其效果;若没有其中某一问题,可继续加强加深认知应用,并不断发扬光大。若某人十个问题都恰到好处地不存在了,既可以有效地解决自身在现实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还能处理好和集体团队的合作协同关系以及跟个人相处的人际关系。
此外,第三阶段还提供了解决现实重大问题、复杂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及其实施的具体细化途径。按此路径,树立目标计划后,首先要对干某事的难度及自身所具备的实力心中有数,并作出初步的评估和判断:选择去实现,还是搁置,甚至放弃?若觉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便可进入确定行动方案。分解大目标,化整为零,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一步厘清各个细节目标的工作量及技术难度,切合自身实力确定各个细节目标的实施方案及先后顺序。之后进入实践行动环节。对于简单问题,可直接投入实干;而对于复杂问题,可先行先试,部分践行、反馈推进,坚持不懈,逐步加深认识,不断明确推进目标计划,再到确定实施方案,且持续接受实践检验,或会发现新的问题而予以解决,一步步深入,直到彻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复杂问题为止。
本书是一本认知教育方面的自学用书,主要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以及有志于创新的大学生群体,同样也适用于想要弄清事物本来面目的普通民众。无论是认识一个问题,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其中均涉及很多环节,只有弄清了这些过程环节,并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问题,才能获得正确的认知并恰当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本书正意在告诉读者,这些大大小小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所以,将每个环节的工作做扎实,也就从根源上防止了问题的产生。但愿读者在学习使用中逐步感悟和深刻体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