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数智驱动下现代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書城自編碼: 41556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人工智能
作者: 陈超、田伟军、熊美珍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82617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75.9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87.8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88.0
蝉鸣震耳欲聋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边际利润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內容簡介:
《数智驱动下现代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立足于数智技术与化工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议题,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回答“数智化浪潮下现代化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技术变革”“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三大关键问题。全书既有数智赋能现代化工产业背景分析、高技能人才素养画像、产教谱系对接方法论的概括、探索和创新,又有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实践的指导,集实践性与应用性于一体。本书适合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产教融合、人才评价等方面工作的人员学习和参考,也适合政府、行业、企业中从事数转智改发展对人才转型培养应用分析与研究的人员参考使用。
關於作者:
陈超,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院校党建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工装备技术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化工新材料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专业教学、职业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近30年。主持或主要参与省自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省、厅级项目2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CSSCI/EI/CSCD收录8篇。主持或参与编写著作、教材5本。先后荣获教学/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全国机械行业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目錄
第一章 数智技术驱动现代化工转型新态势 001~048
第一节 数智技术前沿发展洞察 002
一、智能化生产技术革新趋势 002
二、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进展 007
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前沿探索 014
第二节 数智技术在现代化工领域的深度渗透 020
一、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工艺革新 020
二、大数据驱动的产业决策体系重构 030
三、虚实融合的技术技能培养体系 035
第三节 数智技术给现代化工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038
一、数智技术给现代化工行业带来的机遇 038
二、数智技术给现代化工行业带来的挑战 042
三、现代化工行业应对数智技术挑战的策略 044
第二章 理论基石与关键概念界定 049~072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根基 050
一、全生命周期理论在化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的指导意义 050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化工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引领作用 053
三、教育适应理论在化工职业教育对接数智时代需求的应用 055
四、谱系说理论在化工人才培养谱系构建中的理论支撑 057
第二节 核心概念精准界定 060
一、高技能人才在数智化化工领域的新内涵 060
二、谱系在化工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内涵 063
三、全过程人才培养在化工教育中的内涵 065
四、动态评测在数智赋能化工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中的内涵 067
第三章 现代化工高技能人才的素养架构 073~098
第一节 专业素养维度 074
一、基于行业谱系的专业理论素养重构 074
二、依托产教协同的专业技能素养培育 078
三、融入安全环保基因的综合素养塑造 081
第二节 职业素养维度 084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 085
二、前瞻的职业意识 086
三、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088
第三节 数字素养维度 090
一、熟练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090
二、敏锐的信息素养 093
三、高效的数字化沟通与协作能力 094
四、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数字化转型意识 095
第四章 现代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谱系构建 099~164
第一节 现代化工产业分析与产业要素谱系构建 100
一、现代化工产业分析 100
二、现代化工产业要素谱系构建 106
第二节 化工类专业分析与教育要素谱系构建 109
一、专业与岗位匹配模型 109
二、专业关联岗位分析 110
三、岗位人才需求大数据分析 111
四、专业目标培养岗位分析 144
五、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146
六、岗位变迁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变迁 156
七、教育要素谱系构建 157
第三节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新材料类专业组群分析 159
一、专业群组群逻辑的科学性 159
二、专业群建设条件基础的支撑度 162
第五章 “五数一体”:数智驱动的现代化工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165~190
第一节 “五数一体” 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解读 166
一、“五数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丰富内涵 166
二、“五数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核心要素 169
三、“五数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相较传统模式的显著优势 171
第二节 化工行业“五数一体”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173
一、制定契合数智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173
二、打造具备数智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175
三、培养学生适应数智化工环境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177
四、建设融合数智技术的化工专业课程体系 179
五、健全资源丰富、便捷高效的数智化教学资源平台 181
六、完善科学合理、全面精准的数智化人才评价机制 184
第三节 化工行业“五数一体”人才培养实践案例 187
一、化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成功案例分析 187
二、高校运用数智化手段培养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典型案例剖析 188
三、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五数一体”人才培养的实例研究 188
第六章 “六新行动”:现代化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91~224
第一节 “六新行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解读 192
一、“六新行动”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战略目的 192
二、“六新行动”的丰富内涵和创新理念 193
三、“六新行动”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策略 193
四、“六新行动”对现代化工人才培养的深远意义和价值 196
第二节 数智技术在现代化工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应用 197
一、智慧校园新基座的构建与实践 198
二、现代化工新实训的创设与成效 198
三、核心课程新资源的开发与数字化呈现 199
四、数字双师新团队的组建模式与运作方式 200
五、数智教学新范式的推进策略与课堂实践 201
六、数字素养与真岗技能新人才的锻造路径与培养方法 201
第三节 “六新行动”现代化工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剖析 202
一、智慧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202
二、现代化工实训创新实践案例 205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案例 210
四、数字双师团队运作模式案例 213
五、数字素养与技能人才培养案例 216
第七章 “四方联动”:现代化工人才培养质量动态监测机制 225~254
第一节 “四方联动”动态评测机制的深度解读 226
一、“四方联动”动态评测机制的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 226
二、“四方联动”动态评测机制的内涵 228
三、“四方联动”动态评测机制的目标定位与基本原则 231
第二节 “四方联动”动态评测的构建 234
一、“四方联动”动态评测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体系 234
二、“四方联动”动态评测机制的运行模式和协同流程 241
三、“四方联动”动态评测智慧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 244
第三节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方联动”动态评测实践案例 247
一、案例的实施背景和目标设定 248
二、主要措施与创新实践 249
三、成效与经验总结 250
第八章 经验传承与生态推广:数智赋能现代化工人才培养的可持续路径 255~283
第一节 数智赋能现代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总结 257
一、在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和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经验提炼 257
二、在数智技术应用、校企合作协同等方面的有效做法 263
三、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265
第二节 数智赋能现代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推广路径与未来展望 267
一、面向同类院校、化工企业等的推广略与实施路径 267
二、对未来数智技术持续赋能化工人才培养的趋势展望 270
三、基于行业发展与技术革新对化工人才养的战略思考 275
参考文献 284
內容試閱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传统工业格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不仅深刻改变着化工行业的生产模式、管理体系和创新路径,更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现代化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一方面,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工艺优化、虚拟仿真实验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行业向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另一方面,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传统技能人才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框架已难以匹配数智化生产场景的需求,具备跨学科知识、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稀缺资源。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数智时代的现代化工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关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本书立足于数智技术与化工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议题,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回答“数智化浪潮下现代化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技术变革”“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三大关键问题。全书以“理论建构—素养画像—体系设计—实践验证—动态评测—推广展望”为逻辑主线,构建了涵盖数智技术应用、高技能人才素养以及人才培养的谱系构建、体系构建、模式创新、动态测评的完整研究框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入调研了百余家化工企业、职业院校与科研机构,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人才培养规律,并通过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现代化工高技能人才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本书开篇从数智技术的前沿动态切入,系统梳理了智能化生产、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化工生产、管理与培训中的创新应用,揭示其对传统化工人才能力结构的重大影响。研究指出,数智技术不仅催生了“数字孪生工程师”“智能化运维专家”等新兴岗位,更使安全环保监测、工艺优化决策等传统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发生根本性转变。这种变革既为职业教育带来教学资源数字化重构、实训模式虚实融合等机遇,也暴露出课程体系滞后、师资数字素养不足等现实挑战。
基于对技术趋势与产业需求的深度洞察,第二章通过引入全生命周期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等理论工具,重新界定了数智时代化工高技能人才的核心概念内涵。研究强调,高技能人才的“技能”范畴已从单一操作能力拓展至“技术应用 数据分析 创新迭代”的复合能力集;而“全过程培养”理念则要求教育体系必须贯穿职业启蒙、技能训练、终身学习全阶段,形成动态适应产业升级的育人生态。
第三章进一步通过“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数字素养”三维度模型,精准勾勒现代化工高技能人才的素养画像。其中,数字素养维度尤其值得关注:除要求掌握数据采集、工艺仿真等工具应用能力外,更强调构建“以数据驱动问题发现、以算法支持决策优化”的数字化思维模式。这一素养框架的确立,为后续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能力导向。
以素养画像为指引,第四章提出“产业要素谱系—教育要素谱系—产教对接谱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谱系构建方法论。通过解析化工产业链的岗位变迁规律、职业能力需求演变趋势,研究团队开发了涵盖15个核心岗位群的产教对接图谱,并借助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案例,验证了基于产业链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群结构的可行性。这种谱系化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顽疾。
第五章提出的“五数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即以数智能力为目标、数智课程为基础、数智师资为保障、数智平台为支撑,数智资源为纽带的人才培养体系,标志着人才培养体系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范式转型。该体系通过校企共建“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平台”“工艺优化大数据实验室”等载体,将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数字孪生系统操作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某化工集团与院校联合开发的“反应釜智能控制虚拟工坊”,使学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40%,充分彰显数智化教学的优势。
第六章进一步构建了“六新行动”培养模式,通过智慧校园新基座、数智实训新场景、课程资源新形态等六大维度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全流程的数智化重构。数智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工具,更重塑了“做中学、学中创”的教育生态。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第七章构建了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方联动”的动态评测机制。该机制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岗位需求变化、毕业生能力表现等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生成人才培养质量预警指数。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机制可使专业调整响应速度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显著增强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
终章系统总结了数智赋能人才培养的经验范式,提出“技术渗透—体系重构—生态共建”的推广路径。研究预测,随着工业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未来化工教育将呈现虚实融合实训常态化、个性化学习路径智能化、产教资源流动平台化三大趋势。面对这些变革,本书建议职业教育需从三方面突破:一是构建“数字能力 化工知识 创新素养”的融合课程体系;二是打造校企数据共享、人才共育的数字化产教共同体;三是建立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弹性教育管理机制。
本书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陈超、田伟军、熊美珍著。本书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数智化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应用,更是现代化工人才培养范式的革命性变革。通过将数智技术深度融入培养目标设定、教学过程实施、质量评价反馈各环节,我们能够构建起“产业需求精准感知、教育资源动态配置、人才能力持续进化”的新型教育生态。期待本书的研究成果能为职业院校、化工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共同推动我国现代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迈入数智驱动、质效双升的新阶段。在专著的撰写过程中,众多同事无私分享了宝贵的行业洞察、实践案例及技术素材,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提供了坚实支撑。刘海路、陈宏图、蒋俊凯、唐淑贞、张翔、刘绚艳、吕靖等多位同志在化工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的诸多素材和宝贵建议,使本书内容更加严谨完善。诸位同仁的专业贡献,使本书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厚度,谨此致以诚挚谢忱!
限于研究视野与学术能力,书中论述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诚挚恳请学界前辈、行业专家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批判性视角斧正疏谬,共同推进这一关乎现代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为构建数智时代高技能人才培育新范式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
2025年1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