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缺失与建构研究

書城自編碼: 415543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陈静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771861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美学四讲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人体脂肪的秘密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75.9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75.9

內容簡介:
《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缺失与建构研究》一书聚焦于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性问题,从理论分析到实践调研,系统探讨了社会工作机构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体性缺失困境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构路径。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研究背景方面,《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缺失与建构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进入“大社会工作”时代,社会工作机构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然而,在实践中,部分机构因过度关注工具性目标而忽视社会价值追求,导致参与社区治理的目标导向偏差;在资源获取与服务供给过程中,过于依赖外部支持,自主性与能动性显著弱化;同时,对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身份、价值使命及行动逻辑缺乏清晰认知与认同,参与的自觉性不足。这些主体性缺失问题反映了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治理中存在价值偏离、目标错位、专业脱嵌以及多元主体间交往困境等深层次矛盾。 
  通过对6省9市17家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地调研,《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缺失与建构研究》揭示了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缺失的内在机理。在结构维度,“强国家-弱社会”的关系格局割裂了社会工作机构与本土社会的有机联系,导致其在专业实践中面临能力不足与价值困境;“中心-边缘”的社区治理结构则使得社会工作机构难以实质性嵌入治理体系,呈现出“悬浮”状态。在关系维度,政府、企业、社区等主体将社会工作机构视为工具性存在,遵循“主-客”互动模式与工具主义行动逻辑,致使机构出现行政化、功利化与失能化倾向,严重阻碍了其主体性的培育与建构。 
  针对上述问题,《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缺失与建构研究》提出了“社会为本、专业为用、关系为基”的嵌入逻辑,主张通过价值嵌入、专业嵌入与网络嵌入策略,重塑社会工作机构的主体性。具体而言,需秉持“利他使群”的服务理念,立足社区实际,聚焦弱势群体保护与公共关系激活,实现机构的社会性回归;扎根社区日常生活,通过情感联结、文化挖掘与关系建构,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升居民主体性,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同时,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一核多元”治理网络,促进多元主体高质量互动,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与主体性的协同发展。 
  《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缺失与建构研究》不仅深入剖析了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性表现及其缺失问题,还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關於作者:
陈静,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社工师,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主任,兼任南充市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近年来,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项,主持厅级课题10项,在CSSCI、中文核心、科技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15余篇。
目錄
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8
三、文献回顾 11
四、研究方法 24
第二章 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35
第一节 理论视角 35
第二节 核心概念 47
第三节 主体性嵌入: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59
第三章 主体性缺失: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 68
第一节 参与目的性迷失 68
第二节 参与自主性缺失 80
第三节 参与自觉性缺乏 91
第四节 参与能动性式微 105
本章小结 115
第四章 脱离与偏移: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缺失的内在机理 117
第一节 失衡的关系格局制约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的“一阶发育” 117
第二节 错位的治理结构阻滞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的“二阶建构” 143
第三节 多元主体工具性交往致使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建构偏移 153
本章小结 177
第五章 嵌入与互构: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建构的路径选择 179
第一节 价值重塑: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性嵌入 179
第二节 能力建设: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嵌入 194
第三节 关系重建:社会工作机构的网络嵌入 212
本章小结 22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232
第一节 基本结论 232
第二节 政策建议及可能的理论贡献 240
第三节 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245
內容試閱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作出了“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的重大决策,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正式迈人“大社会工作”时代。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实践场域实现了从传统福利服务领域向更为广阔的基层社会治理空间的跨越,社会工作机构作为专业人才的重要承载平台,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日益受到学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作为社区治理的新兴主体,社会工作机构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更在推动国家、市场、社会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形成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从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性表现、现存问题及其内在生成机理,并探寻切实可行的主体性建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广东深圳与中山、福建厦门、湖北武汉与孝感、湖南长沙、四川成都与南充、贵州贵阳6省9市17家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地调研,揭示了当前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治理中面临的主体性缺失困境。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机构将生存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过于关注“找项目”、“创亮点”及成本控制等工具性目的,而弱化了“公益性”、“社会性”的核心价值追求,导致参与社区治理的目标导向出现了偏差;在资源获取与服务供给过程中,过度依赖外部支持,沦为强势主体的附属,丧失了自我决策与自主行动的能力;同时,对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身份、价值使命及行动逻辑缺乏清晰认知与高度认同,参与的自觉性不足;加之服务供给与协同参与能力的双重短板,使得机构的能动性显著弱化。这一系列主体性缺失问题,本质上折射出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治理中存在价值偏离、目标错位、专业脱嵌,以及多元主体间交往困境与主体定位失准等深层次矛盾。
  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缺失的根源,不仅在于机构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更与社会结构和关系情境的形塑作用密切相关。在结构维度,“强国家一弱社会”的关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社会工作机构与本土社会的有机联系,导致其在专业实践中因缺乏本土文化滋养、服务经验积累和群众基础支撑,而陷入专业能力不足、价值理念困惑的困境;“中心一边缘”的社区治理结构,则使得社会工作机构虽在物理空间上进入社区,却难以实质性嵌入治理体系、融入居民生活,呈现出“悬浮”状态。在关系维度上,政府、企业、社区等主体在利益驱动下,常将社会工作机构视为工具性存在,遵循“主一客”互动模式与工具主义行动逻辑,致使机构出现行政化、功利化与失能化倾向,严重阻碍了其主体性的培育与建构。
  基于对社会工作机构主体性缺失内在机理的深入剖析,本研究提出了“社会为本、专业为用、关系为基”的嵌入逻辑,主张通过价值嵌入、专业嵌人与网络嵌入策略,在社区治理实践的深度嵌入与多元主体的交互建构中重塑机构主体性。具体而言,需秉持“利他使群”的服务理念,立足社区实际,聚焦弱势群体保护与公共关系激活,实现机构的社会性回归;扎根社区日常生活,通过情感联结、文化挖掘与关系建构,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升居民主体性,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同时,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一核多元”治理网络,促进多元主体高质量互动,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与主体性的协同发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