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86.9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96.8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42.9
|
編輯推薦: |
属于产业互联网领域研究前沿,是指导产业互联网设计、构建和运行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学术性著作,重点研究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模型、行为规律,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生态治理机制,以及典型行业产业互联网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全书共分为3部分:优质部是产业互联网发展背景及基本概念(第1章~第3章),重点对产业互联网形成发展过程、基本概念及内涵、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产业互联网关键理论和方法(第4章~第6章),重点论述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特性和演化规律、产业互联网价值链协同技术、产业互联网聚合协同机理;第三部分是产业互联网实施和运行方法(第7章~第10章),包括产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和路径、治理体系,以及典型行业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本书适合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经管专业研究生自学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黄双喜,博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工业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担任国家工业自动化与系统集成标准委员会、国家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械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自动化分会委员,以及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集成制造分会副秘书长。
|
目錄:
|
目录
第1章产业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1.1产业互联网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1.1.1产业互联网产生背景
1.1.2产业互联网概念与定义
1.1.3产业互联网发展历程与趋势
1.2产业互联网的特征与成熟度模型
1.2.1产业互联网关键特征
1.2.2产业互联网成熟度模型
1.3产业互联网典型案例
1.3.1产业原生的产业互联网案例
1.3.2泛产业化的产业互联网案例
参考文献
第2章产业互联网相关理论
2.1产业互联网相关理论概述
2.2经典产业学理论
2.2.1概念
2.2.2产业组织相关理论
2.2.3方法与应用
2.3产业链理论
2.3.1概念
2.3.2研究现状
2.3.3典型应用
2.4产业集群理论
2.4.1概念
2.4.2研究现状
2.4.3典型应用
2.5网络经济与平台经济理论
2.5.1网络经济理论
2.5.2平台经济理论
2.5.3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3.1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产业互联网组织体系
3.1.1产业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3.1.2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模型
3.1.3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结构
3.1.4产业互联网生态内外部动力机制
3.2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形成与演化机制
3.2.1产业互联网生态自组织机制
3.2.2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影响因素
3.2.3生命周期演化过程
3.3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分析框架
3.3.1外部因素分析
3.3.2内部因素分析
3.4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业务框架
3.4.1系统组成要素
3.4.2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功能/核心服务
3.4.3生态共创机理
3.4.4产业互联网生态运行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章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特性与演化行为分析
4.1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特性
4.1.1生态系统特性分析研究现状
4.1.2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特性分析
4.2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演化分析
4.2.1产业互联网种群演化分析
4.2.2产业互联网群落演替分析
4.2.3产业互联网整体演化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产业生态协作网络构建与分析
5.1基于供需关系的产业生态协作网络构建分析
5.1.1供应链多业务过程仿真方法
5.1.2多级供需系统的多业务过程仿真分析模型
5.2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协作网络构建分析
5.2.1产业集群协作网络结构定义
5.2.2产业集群协作网络演化过程仿真
5.2.3产业集群协作网络的分析评价
5.3面向服务的产业生态协作网络构建分析
5.3.1面向服务的产业生态协作网络架构
5.3.2面向服务的产业生态协作网络性能分析方法
5.3.3产业生态协作网络的三阶段性能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基于演化博弈的产业互联网多方协同机制与模型
6.1产业互联网多方协同机制分析
6.1.1产业互联网多方协同主体
6.1.2产业互联网多方协同机制与过程
6.2基于演化博弈的多方协同模型
6.2.1问题描述
6.2.2基础假设
6.3基于复制动态方程的演化博弈分析与求解
6.3.1基于复制动态方程的演化博弈分析
6.3.2均衡点求解
6.3.3稳定性讨论
6.4智能家居产业互联网多方协同建模与仿真
6.4.1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6.4.2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第7章基于合作博弈的产业生态价值分配策略
7.1产业互联网生态价值分配的研究背景
7.2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产业生态价值分配方法
7.2.1经典博弈理论
7.2.2基于模糊合作博弈的价值分配策略
7.2.3模糊合作博弈价值分配策略的改进
7.3产业生态价值分配策略应用与分析
7.3.1研究动机与问题定义
7.3.2产业生态价值分配的场景测算
7.3.3产业生态价值分配策略的场景验证
7.3.4结果比较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发展模式与演进路径
8.1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发展关键要素
8.1.2数字化转型加速产业互联网形成
8.1.3以场景驱动赋能产业互联网发展
8.1.4以供应链为核心推进产业多链融合
8.2产业互联网典型发展模式
8.2.1产业互联网的3种发展模式
8.2.2产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一: 数字化赋能型
8.2.3产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二: 产业链垂直整合型
8.2.4产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三: 全产业链生态型
8.3产业互联网生态发展路径
8.3.1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意义
8.3.2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8.3.3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8.3.4典型领域产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建议
参考文献
第9章产业互联网平台运维与管理
9.1产业互联网组织架构
9.1.1平台管理组织架构模型
9.1.2平台运营商
9.1.3服务提供商
9.1.4平台的用户群体
9.1.5各参与主体的管理要求
9.2产业互联网服务体系
9.2.1产业互联网服务协同需求
9.2.2产业互联网服务构成要素
9.2.3产业互联网服务体系模型
9.2.4产业链协同服务运营
9.3平台运营保障
9.3.1基本要求
9.3.2日常运营保障
9.3.3用户管理
9.3.4数据安全
9.4平台用户的评估和选择
9.4.1平台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9.4.2评估方式
9.4.3针对不同能力等级企业的建议
9.5基于产业生态生命周期的平台管理策略
9.5.1生命周期的划分
9.5.2各阶段的主要管理问题
9.5.3不同阶段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第10章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行业案例
10.1智能家居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案例
10.1.1行业背景与需求
10.1.2生态协同场景与模型
10.1.3智能家居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研发与建设
10.1.4小米智能家居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应用案例
10.2服装纺织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案例
10.2.1行业背景与需求
10.2.2生态协同场景与模型
10.2.3服装纺织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研发与建设
10.2.4酷特智能服装纺织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应用案例
10.3休闲食品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案例
10.3.1行业背景与需求
10.3.2生态协同场景与模型
10.3.3休闲食品行业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研发与构建
10.3.4盐津铺子休闲食品产业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应用案例
|
內容試閱:
|
前言
产业互联网是依托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技术,面向产业链中各类产业成员,提供产业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产业生态网络。产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基础设施和组织形态,通过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撑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实现产业全链协同、集约发展、价值共创和生态共治的目标。
鉴于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企业、机构及平台厂商在产业互联网相关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建设了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但目前产业互联网在研发、建设及运营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涉及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平台架构、服务体系、生态构建几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价值理论、服务型制造、产业生态结构及演化机制等方面。产业互联网发展迅速,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不停涌现,但目前的研究大多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亟须在产业互联网基础理论、发展模式与路径、数字化产业链服务协同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构建、服务平台研发、生态建设及运营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支撑产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面向产业互联网服务生态集聚的新趋势和服务场景创新的新特征,针对产业互联网面临的企业分散、产业链结构与价值共创机制复杂、产业链业务协同与资源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治理体系薄弱等问题,结合产业生态理论、复杂网络理论、系统动力学、价值共创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产业互联网形态与体系结构、生态系统模型、行为演化机理、动力提升路径方法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从基础理论和方法层面给出产业互联网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理论,提出产业互联网发展模式、路径和生态治理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价值链优化。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大新星软件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荣科智维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本书出版由科技部“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资助。
作者2024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