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拉贝日记(全新版本。)
》
售價:HK$
96.8
《
情绪脑科学 :解锁大脑密码,重获情绪自由
》
售價:HK$
53.9
《
超智能与未来:宇宙进化、科技趋势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85.8
《
人比AI凶(“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全新力作;当AI无所不能,你靠什么不可替代?答案就在这里!)
》
售價:HK$
86.9
《
鲶鱼之怒: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天灾·疫病·怪异
》
售價:HK$
75.9
《
经典译林:罗生门
》
售價:HK$
42.9
《
现场:细读《史记》
》
售價:HK$
53.9
《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
售價:HK$
85.8
編輯推薦:
研究有创新:从翻译的视角审视汉学研究,明确将“汉学翻译”作为核心概念和主要研究对象。
史料有特色:系统梳理英美汉学翻译史,囊括代表性机构和人物的翻译活动,史实史料发掘充分,脉络清晰。
问题意识鲜明:尝试回应“英美汉学与欧洲其他区域的汉学是否分享了相同的发展路径?作为获取域外知识最重要途径的翻译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翻译本身寓含了什么样的问题意识?”等议题。
內容簡介: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和贸易成就令世界瞩目,全面复兴之势肉眼可见。说复兴,是因为在有记载的人类文明史中,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高峰,直到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才开始全面衰退。当代中国的复兴引起了部分人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不适,甚至疑虑和恐慌。如何看待中国的衰落和重新崛起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中国学者更是责无旁贷。中国之外对中国的研究开始很早,如我们的近邻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最晚在隋唐时期就与我国有很多交流。欧洲的中国研究起步稍晚,但至少从13世纪末马可·波罗的游记出版后,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开始以游记或想象等方式呈现,19世纪初正式进入学术体制。两百多年来,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历史今天依然有研究价值。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总体上,国外的中国研究因其诞生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不同地区的研究范式和旨归在早期呈现较大差异,但20世纪初以来随着欧美文化主导的全球化文化渐成潮流,各种中国研究在方法上又有趋同的态势。尽管各国(尤其是欧美)的中国研究一直处于本国学术研究的次要乃至边缘位置,随着中国的国力上升,中国研究必然从学术边缘逐渐向中心移动,而且研究范围和范式也会不断扩展和翻新。不过,就本书题旨而言,更重要的关切是,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国外的中国研究?它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有何关联?如何对国外的中国研究进行再研究?
本书从全球史和翻译史的视角来考察英美汉学的生成,通过系统梳理英美汉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文献的选择、翻译和阐释,探寻有关中国的知识和观念是通过怎样的契机、渠道、机构和人员在英国和美国文化语境中落地生根,还原关于中国的认知及其变形的具体过程,旨在发掘汉学中的中国形象和中国话语的历史基因,揭示其对当代英美中国研究的影响。
關於作者:
何绍斌,原籍四川南江,复旦大学博士,美国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现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科项目和J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译著1部;在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兴趣为翻译理论、译介学、汉学翻译等。
目錄 :
引论
第一节汉学与汉学研究
一、Sinology的名与实
二、Sinology与ChineseStudies:学术还是政治?
三、汉学研究的名与实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研究史概要
一、英美汉学
二、汉学翻译
三、研究简况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理论视角
第一章 翻译与全球知识的生产流通
第一节翻译观念的嬗变
第二节译介学的翻译观与传播观
一、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二、翻译方向与翻译需求
三、翻译与传播
第三节翻译与东西方知识流转
一、跨文化翻译的动力机制
二、跨文化翻译的社会运行机制
三、翻译知识的创造性叛逆特性
第四节知识的社会与历史维度
第二章 英美汉学翻译的机构与机制
第一节东印度公司与汉学翻译
一、东印度公司(印度)与英帝国知识网络
二、东印度公司(广东)的贸易与翻译活动
第二节传教机构的汉学翻译活动
一、英华书院的汉籍英译
二、墨海书馆的汉籍英译
三、美国教会机构的英译活动
第三节英美学术团体、外交和商业机构的汉籍英译
一、亚洲学会的汉籍译介
二、《中国评论》的汉学翻译
三、外交机构的翻译工程
四、其它机构的汉学翻译活动
第三章 英美汉学翻译的选材与策略
第一节翻译中的选择与抉择
第二节英美汉学翻译前史
一、欧洲大陆的汉学翻译概况
二、欧陆汉学著作的英译
第三节英国汉学的蜕变与汉学翻译的转向
一、珀西的汉学翻译与阐释
二、琼斯的《诗经》翻译
三、马士曼的汉学翻译
第四节汉学翻译与英国汉学的确立
一、商贸外交圈的汉学翻译
二、英国传教群体的汉学翻译
第五节英国汉学翻译的繁荣
一、理雅各的汉学翻译事业
二、湛约翰与汉学翻译
三、翟里斯的汉学研究与翻译
四、其他汉学翻译活动
第六节美国的汉学译介与汉学萌芽
一、伍德的中国观察
二、裨治文的汉学研究与译介
三、卫三畏的汉学译介
四、丁韪良的汉学翻译
五、其他汉学家的译介活动
第七节汉学翻译例解:《论语》英译
一、传教士《论语》英译小史
二、传教士的译介动机
三、传教士的译介策略
四、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英美汉学镜像里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文化形象与文明等级
第二节汉学翻译家的中国观
第三节英美文学的中国印记
第五章 汉学研究的叛逆与创新(代结语)
第一节作为对象与方法的汉学翻译
第二节关于全球中国学的设想
第三节当代英美汉学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中外人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