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说新质生产力1: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HK$
64.9
《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
雪
》
售價:HK$
75.9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HK$
140.8
《
财政与国家治理
》
售價:HK$
162.8
《
魏特琳日记(重新修订,震撼上市)
》
售價:HK$
96.8
《
国宝中的国宝:195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
售價:HK$
305.8
《
幻灭与觉醒:1861年的内乱、外交与政局
》
售價:HK$
96.8
內容簡介:
上册精选《豌豆公主》《拇指姑娘》《野天鹅》《海的女儿》等二十一篇安徒生童话进行精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是以四十四年畅游童话国度的阅读经验,深入理解安徒生的生命经历和思想经历,熟知他每一篇童话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做赏析和导读。他看到的是安徒生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纠正了以往很多的误读,把童话引向生命成长和生命本真的教育。如作者所说:“童话是让生命长进和彼此激发的当代最佳工具之一,甚至比唐诗宋词要好用得多。”他的童话导读将让孩子甚至成人读者受益终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下册精选的篇目如《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小王子》《霍比特人》《爱丽丝漫游奇境》《木偶奇遇记》等,情节扑朔迷离,语言诙谐幽默,想象力奇幻丰富,每一篇都是公认的世界级童话经典。同样精彩的是“赏析与导读”,在通常所看到的友谊、勇敢、智慧等价值之外,深入发掘出作家们想要表达的真正意蕴,带来头脑的风暴和心灵的撞击,启发读者更深地理解世界、认识自己,从中获得生命的能量和盼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本成长之书。
關於作者:
齐宏伟,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作家。多年来一直在童话领域耕耘,被众多读者誉为“童话点灯人”。已出版《齐宏伟经典读写讲义》《叫醒装睡的你》《寻找感动力》《文学·苦难·精神资源》《彼岸的跫音》《鲁迅:幽暗意识与光明追求》《丰盛的筵席》《牛人看电影之齐宏伟篇》等多部专著,合著作品有《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希腊、希伯来卷》等。
目錄 :
(上册)目?录
一?公主毕竟是公主
——《豌豆公主》赏析与导读/ 001
二?瑰丽、神奇的想象
——《小意达的花儿》赏析与导读/ 013
三?寻找精神同类
——《拇指姑娘》赏析与导读/ 033
四?世有邪恶,但更有机会
——《旅伴》赏析与导读/ 053
五?不是丹麦版“思凡”
——《海的女儿》赏析与导读/ 081
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坚定的锡兵》赏析与导读/ 101
七?苦难与爱
——《野天鹅》赏析与导读/ 117
八?自身成长就是另类复仇
——《鹳鸟》赏析与导读/ 143
九?乐极为何生悲
——《飞箱》赏析与导读/ 159
十?人为什么特别容易作践自己
——《猪倌》赏析与导读/ 175
十一?北欧版“高山流水遇知音”
——《夜莺》赏析与导读/ 189
十二?成功就是成为你自己
——《丑小鸭》赏析与导读/ 209
十三?爱,有时候要学会放手
——《母亲的故事》赏析与导读/ 231
十四?暗黑童话背后的疯狂诱惑
——《红鞋》赏析与导读/ 247
十五?以信念担当苦难
——《卖火柴的小女孩》赏析与导读/ 263
十六?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深入骨髓的现实
——《影子》赏析与导读/ 273
十七?怀大爱心,做小善事
——《老路灯》赏析与导读/ 301
十八?眼前的池塘胜过远方的大海
——《演木偶戏的人》赏析与导读/ 315
十九?回应神秘呢喃
——《一年的故事》赏析与导读/ 331
二十?诗与粥
——《精灵与商人》赏析与导读/ 351
二十一?成功骗术背后
——《跳蚤和教授》赏析与导读/ 365
参考文献/ 378
(下册)目?录
一 人人都有一盏神灯
——《阿拉丁和神灯》赏析与导读
二 选对平台很重要
——《青蛙王子》赏析与导读
三 饥荒时代的生存之道
——《汉塞尔与格莱特》赏析与导读
四 你我都是“灰姑娘”
——《灰姑娘》赏析与导读
五 如何面对成长路上的狼
——《小红帽》赏析与导读
六 嫉妒与成长
——《白雪公主》赏析与导读
七 化诅咒为祝福
——《睡美人》赏析与导读
八 人为什么会起贪心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赏析与导读
九 在爱与分享中快乐
——《圣诞颂歌》赏析与导读
十 智慧带我们回到童年
——《爱丽丝漫游奇境》赏析与导读
十一 诱惑与成长
——《木偶奇遇记》赏析与导读
十二 人依何为生
——《人依何为生》赏析与导读
十三 有一种爱,我们不再陌生
——《快乐王子》赏析与导读
十四 心贫始有
——《绿野仙踪》赏析与导读
十五 敬畏生命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赏析与导读
十六 宁静的狂喜
——《柳林风声》赏析与导读
十七 幸福的青鸟,你在哪里
——《青鸟》赏析与导读
十八 不是我不想长大
——《彼得·潘》赏析与导读
十九 你一定要读托尔金
——《霍比特人》赏析与导读
二十 孤独,还是驯化
——《小王子》赏析与导读
二十一 爱创造奇迹
——《夏洛的网》赏析与导读
二十二 上面的世界
——《银椅》赏析与导读
內容試閱 :
自 序
有人曾称我为“童话点灯人”,真是受宠若惊,我不过出过几本解 读童话的书而已,没想到竟引来这么多关注和热赞。
这些年,我倒是一直在童话领域耕耘,深感大有必要对我心目中 的童话经典文本进行一番升级版导读和讲解,所以才隆重推出这套两 册本的《童话点灯:齐宏伟精讲世界经典童话》。
这不是“炒冷饭”,而是另开“盛宴”。
翻开你就知道,连引用的童话文本本身,我都进行了斟酌和调整。 比如,单就安徒生童话文本来说,叶君健老师精通丹麦文,其译笔精 妙自不必说,但他有不少误译,比如在《猪倌》中,他就把公主吻猪 倌译成了猪倌吻公主——这会造成对童话主旨的严重误解;《红鞋》 中,珈伦得到了舞会的邀请,而不是“珈伦也被请去了”——这是两 码事,因为对于前者,珈伦是可以不予理睬的,也应该不予理睬。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次升级换代中对童话文本进行了更深入的解 读和更宽广的阐发,有所修整,也有所提升,不少解读和阐发干脆推 倒过去的重写。其实,在写完那批童话解读后,我至少又多读了五百 篇童话,研读了至少四十部与童话理论相关的论文和论著。自然有不 少话要说。
不过,这也得益于近几年我能有机会不断给人讲怎么读童话,甚至教人怎么写童话,水到渠成,对童话有了更多领会和心得,而在跟 读者、学员的互动中,也有了更多激发和感慨。当然,也特别感谢深 通童话精神内核的张老师和李老师让我好好出一套新童话读本的美好 建议!
我认为童话是让生命长进和彼此激发的当代最佳读物之一,甚至 比唐诗宋词要好用得多!因而,本书增设“童话课堂”栏目,让童话真 正进入课堂,再加上篇目的扩充、改变和调整。你翻开看,就知道了。
在这篇自序中,我最想跟读者讲的心里话,就是提醒大家要重视 童话的阅读、创作和教学。我甚至强烈呼吁,把童话列入跟诗歌、散 文、戏剧、小说并列的第五大文学体裁。也有人呼吁要提高寓言的地 位,但我认为寓言的时代已经过去,童话的时代正在到来。
童话虽晚出,但发展快,影响大,甚至发展出像迪士尼和哈 利·波特这样的品牌产业,单单1928年《汽船威利》中诞生的米老鼠 形象每年就让迪士尼躺赚32亿美元!
王泉根在《童话是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中这样说:
童话文学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品资源与品牌来 源。试看出于《哈利·波特》的哈图书、哈电影、哈动漫、哈DVD、 哈游戏等的产值已超过60亿美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风靡全球的最大文化创意产业“迪士尼乐园”中的人物形象,又有哪 一个不是来自童话故事?米老鼠、唐老鸭这两个童话卡通人物,成就 了全球第一个集娱乐、影视、儿童产品、零售、主题乐园于一体的创 意文化产业链与跨国集团,仅靠收取艺术形象与品牌的版权费,迪士 尼公司就已财源滚滚。这就是童话的魅力。童话的魔法不但征服了孩 子世界,也成了拉动成人世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引擎与杠杆。
但目前,我们对童话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远远比不上对唐诗宋 词甚至寓言的重视。由比较权威的朱莉娅·埃克谢尔主编的《长大之 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一书,对于中文童书,仅仅推荐了《经典成 语故事》《老夫子》《男生贾里全传》——这三本还都不是童话!
这不能怨人家不推荐,要怪就怪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当代中文童话 太少太少!舒伟在《从工业革命到儿童文学革命:现当代英国童话小 说研究》中,拿国内童话创作跟英国童话比较一番后,发出如下极具 洞见的呼声——
国内的幻想文学及儿童幻想小说的创作既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纵观国内原创的“奇 幻小说”和“玄幻小说”,许多作者往往简单地模仿或者挪用某些流行 的西方幻想文学作品的创作模式,或者将中国本土的传说故事与流行 的西方幻想文学式样进行某种嫁接,殊不知却陷入了平庸的“四不像” 模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数量庞大的儿童和青少年读者的人口大 国和文化大国,这种现状应尽早得到改变。
汤素兰在《中国当代童话离安徒生、林格伦有多远》中的反省和 诘问也一针见血、切中肯綮:
中国已经有许多作家在写童话了,虽然故事都能编得曲折离奇, 但拥有清晰个人风格的作家很少。 是不是因为北欧昼短夜长,特别适合幻想,才能产生好的童话 呢?否!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不也产生了安房直子那样优秀的童话作 家和《狐狸的窗户》那样美妙的童话吗?不是有宫崎骏和《千与千 寻》吗?
我觉得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很多作家是在用技巧、用计 谋写作,他们写作童话就像是糖果制造商在制造糖果,工厂、原材料 跟生命本身的感受无关,只是一些必要的元素。而安徒生是用全部的 身心去生活、去感受世界的美,用自己的一生去写作,他的童话就变 成他生命里的花朵。用知识写作和用心灵写作,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说得好!童话是专门写给孩童或有童心的人看的故事,尤其是发 生在奇境的虚幻故事,往往有魔法、咒语、宝物、冒险和成长等元素, 对孩子的成长和想象力的培养特别重要。爱因斯坦早就说过:“想象力 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 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在我看来,童话就是培养你和孩子想象力的最佳读物。《魔戒》作 者托尔金在《论仙境奇谭》中甚至认为生活是假的,童话是真的,因 为人类通过语言和想象力成为“第二创造者”,赋予童话世界真实法则 与生命力。想象就是创造力的激发,而人类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像艺 术家那样能发挥出创造激情。托尔金认为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囚禁了人 的种种可能性,但童话释放和拓展了人成长的可能空间,他把这种有 神迹和魔法的可能空间叫“奇境”。
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太沉闷,太庸常,太单调,多么需要“奇境” 啊!旅游到不了的地方,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就可抵达。
有一次,我们家抽了一天时间,完整看完了《指环王》三部曲的 大电影。三部曲是根据托尔金的小说《魔戒》改编的,被托尔金认为 是不只写给孩子,也写给成人看的童话。观影结束,我请三个孩子分 别谈谈感想。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想象力在一个虚拟的童话空间中 得到了发挥,不仅把自己代入其中,甚至关联到了生命成长—— “我最喜欢山姆。他说自己不能戴戒指走,但可以背着弗罗多走。 做人要像山姆一样忠诚。”这是一个七八岁小男孩说的话。
十一二岁的爱美女孩,我家老二,说:“我觉得戒指就是诱惑。连 弗罗多最后时刻也失败了!不过,我觉得自己也不一定能抵挡得了戴 上戒指的诱惑。”
“最让我感动的是阿拉贡。幸亏有他带队跟魔王大军决一死战,才使魔都空虚,给弗罗多和山姆创造了机会。他说人类有很多背叛和怯 弱,但不是今天。他终于从一个荒野游侠成了一个真正的王。”我家老大说。这位十五六岁的少女,说话总是有板有眼。她的话引发我强烈的共鸣。
“婚礼仪式最打动我,尤其精灵和人类一起向矮人鞠躬的镜头,看哭了!”妻说。
我说:“这次看,最让我感慨的是咕噜这一角色。一开始,你觉得 他是一个恶心的反面人物,弗罗多不该怜悯他。但最后你才发现,连 这样的坏蛋也发挥了大作用。托尔金设置这样的角色,真有智慧!其 实,这正是他对生活的理解。很多事你现在不理解,将来你回头看的 时候,才明白万事互相效力,叫你得益处,只要你肯相信。”
还有一次,我开车带全家从河南南阳回南京的家。在路上,我们 听《能言马和男孩》的有声书。路上有点儿堵车,不是特别远的距离 竟开了十多个小时。
全家没人抱怨,全沉浸在男孩沙斯塔的逃亡历险经历中。当时听 到的很多话,至今还言犹在耳:“身为奴隶,向来是被逼着干活,不良后果是,当没人再逼你时,你也不肯逼自己。”“自认为竭尽全力跟真 正竭尽全力并非一回事。”漫漫高速路,跟沙斯塔的逃亡历险奇妙叠加 在一起。一家人在想象中,从平凡世界进入了纳尼亚奇境。
这时候,最好来场漫天飞雪,不过那次并没遇见雪,我也不能 瞎编。
有趣的是,有了这次美好经历的激励,每次春节期间回家探亲, 我一定要妻子准备好路上要听的动人故事,而长篇童话故事的准备肯 定是重中之重。
有一回,我记得妻子特别备好了《天路历程》的广播剧有声书, 好在车上播放。这是一部关于生命成长的大童话,我担心孩子们不 “买账”。没想到他们一路津津有味地听了下来,对其中的关键节点如数家珍,一点也不觉枯燥和乏味!
想象力是一座桥,连接平庸和奇境。谁说想象不能创造更高现实?达·芬奇的手稿本里,飞行器与潜水艇的童话草图比现实发明早 四百年;玛丽·雪莱在1816年想象出来的童话怪物弗兰肯斯坦,成了技术时代的提前预警;薛定谔想到的那只既死又活的童话猫成了打开 量子力学大门的钥匙。
有时候,你也需要一种童话想象力。
不过,踏上这座桥之前,我一直牢牢记着路德维希二世的悲剧 “童话”故事。他为了活在自己心中的童话王国,不惜耗费巨资建造新 天鹅堡,最后导致国库空虚和王位不保。可见,对童话的热爱,不是 为了逃避真实世界,而是为了用真善美的力量创造出更真实、更美好 的生活。
说到底,我们读童话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活得更好。
我至今还记得有位妈妈,在听完我重新解读《海的女儿》的讲座 后,竟眼角带泪对我说,她很后悔以前误导了女儿,读了被删除了最 后七段的《海的女儿》后说:“生活不是童话,付出代价去爱人很可 怕,这是飞蛾扑火!”那天她才明白:要有勇气把生活活成童话,把 伤口升华为挚爱,因为幸福本来就是对尊严和理想的报答。
来吧,让自己活在童话的滋养中!
这些年来,童话就这样一直滋养着我,让我不被世界的喧嚣和人 性的黑暗面打扰,从而想得越来越深,写得越来越浅,生活得更喜悦 和更纯粹。
所以,我希望你也能得到童话的滋养,毕竟,在生活的不断碾压 中,你我更需要生命的尊严。
多年前,我在诗集《彼岸的跫音》中就写过这样的小诗,作为我 的座右铭,也权作本书题词吧!
我们经过无数生活的沼泽,去寻找生命的湖。
《快乐王子》这篇感人至深的美丽童话写于1884年,出版于1888年。
童话一经发表就引起轰动,被誉为“英国文学中无可媲美的童话”。英国《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童话堪称“完美之作”,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牛津儿童文学指南》指出:“王尔德的童话深受安徒生影响,他对生活的尖锐看法,与安徒生如出一辙。”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这篇童话作者所说的这句话也迅即成为常被人引用的名言,译成中文就是:“我们都在阴沟里,但总有人正仰望星空。”
他就是奥斯卡·王尔德。
英国唯美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他自称是“美学教授”。他宣称:“我的唯美主义运动,是对这个枯燥无味的社会的反动。我的作品也可以看作装饰美术的论文,是对平凡的写实主义那种生硬和鄙野的反动。”
王尔德生于都柏林,父亲威廉·王尔德爵士是欧洲著名的耳、眼科医生,母亲是诗人与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在父母的熏陶下,自幼便显示出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天赋。他精通法语、德语和古典文学。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毕业后,他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学习。他二十四岁时诗作就获大奖。他的主要童话作品有《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知名剧作有《莎乐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和《理想丈夫》,著名小说有《道林·格雷的画像》。
《快乐王子》在他最优秀作品之列。
它用诗一样的语言,给人带来大美的享受,又给人大善的冲击。这篇文字的确是真善美的结晶,其主题毫无疑问是爱。
一说到爱,很多人自以为很了解,也认为人人都了解。但这篇童话讲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爱。
1.快乐王子先是让燕子把自己剑柄上的红宝石衔给了一个穷苦女裁缝生病的儿子;
2.快乐王子接着让燕子把自己那用珍稀的蓝宝石做的一只眼睛送给了一位赶着写剧本的穷作家;
3.快乐王子宁可变成盲人,也坚持让燕子把自己另一只用珍稀的蓝宝石做的眼睛送给了一位因叫卖的火柴湿透了不敢回家的小女孩;
4.快乐王子让燕子把自己身上的纯金叶片一片一片分给了全城的穷人。
而这么做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不仅改变了施舍的对象,也改变了施舍的使者——燕子,使他走出了与芦苇恋爱失败的痛苦,与王子产生了珍贵无比的友情!
1.穷苦女裁缝的孩子感觉病好了,进入了甜美梦乡;虽然天气寒冷,但燕子觉得很温暖;王子说因为燕子做了好事,就会觉得快乐。燕子还是想今晚动身去埃及,但快乐王子请他再陪自己一夜。
2.穷作家看到蓝宝石,认定有人极其欣赏他的才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确信自己可以完成剧本的写作。燕子飞去海港,想到埃及去,来跟王子道别,王子请他再陪自己一夜。
3.火柴湿透了不敢回家的小女孩得到了宝石,笑着跑回家去。燕子决定一直陪伴着王子,不到埃及去了。
4.得到金叶子的小孩子脸上泛红,在大街上欢笑,玩着游戏。穷人们因为有面包吃而欢呼。燕子却在大雪中死在了王子脚下,王子的铅心破碎了。他们两个都被市长和市政务委员们决定清理掉。王子不能熔化的心和死去的燕子都被扔到了垃圾堆里。上帝却命令一位天使把铅心和死鸟带到了天国花园。这样,燕子可以永远地放声歌唱,快乐王子在黄金城堡中可以永远赞美造物主的仁慈。
这显然是一种珍贵无比的大爱。正如瑞典思想家虞格仁所区分的人间之爱和神圣之爱。他认为前者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欲爱,而后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挚爱。前者的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爱,后者的本质是以真理为中心的爱。而以真理为中心的爱,具体体现就是牺牲自己去扶助别人。这种爱的本质是牺牲和成全,表现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然后去助人,哪怕这一行动给自己带来牺牲,虽殒身而不顾。
这后一种爱,就是那种我们还很陌生的爱。
你觉得自己懂爱吗?你最熟悉的爱是什么样的爱?
是不是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的爱?是不是一种有条件的,就像交易那样的爱?是不是一种因为美丽而可爱、因为优秀而可爱的爱?是不是利用对方满足自己的爱?
是不是就像徐力的妈妈吴凤仙对徐力的那种畸形的爱?这位妈妈多么渴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好满足她自己的渴望,结果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一幕。
浙江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母亲吴凤仙是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父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母亲吴凤仙工资不高,就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初中升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成绩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徐力一跃到了第十名。吴凤仙喜出望外,要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十名。有一次,吴凤仙参加家长会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吴凤仙便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吴凤仙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有一天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饭后想看会儿电视。吴凤仙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十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冲突。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榔头朝正在毛衣上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无论母亲的爱如何畸形,徐力都不应该做出这种极端举动。但问题是,在徐力的成长过程中,他哪里接触过那种没有条件的、完全接纳和完全包容的爱呢?爱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交易,不是《快乐王子》中那种甘心乐意牺牲自己以成全对方的爱。
爱如果不是牺牲自己以成全对方,就很容易变成牺牲别人来成全自己。
为什么这是一个“错误”?
套用法国思想家和科学家帕斯卡尔的说法就是:“人人都疯狂地爱着自己,却假装自己和别人不知道!”我们活在一种深深的自爱中,这种自爱暴露了我们的自我中心和自以为义。
屠格涅夫在看到《安娜·卡列宁娜》后说:“列文有能力去爱某一个人吗?不能。所谓爱,就是那种时时消除我们的‘我’之激情之一……而列文呢,在得知他自己很可爱、很幸运之后,便不停地专注于一己的自‘我’,不停地关照自己……列文是货真价实的利己主义者。”
屠格涅夫之所以能看出列文是个“货真价实的利己主义者”,原因就在于他自己更是如此。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说,当时的俄罗斯思想界讨厌屠格涅夫作品中那种“奇特的冷淡”。正是这种“奇特的冷淡”,使屠格涅夫有了私生女之后都还不愿和孩子的妈妈结婚。
我这么写他们,难道自己就不是吗?高中时,我安排弟弟准备考中专,好让他早一点工作挣钱。我当时一个最要好的朋友说:“你怎么这么自私?只想你自己上高中考大学,就不想想你弟弟?”受他这话刺激,我才转而热心为弟弟考高中张罗,给他写了很多信指导他怎么考试。尽管这么热心,但我知道自己的热心其实有自私的成分,也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不是一个自私的人。
很多人转而安慰自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天地恰恰是“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总还是因为自己深藏的自私而心有不甘,心有不安,存心掩饰。我们努力要靠着自己的行为去建立一个使自己心安理得的生活方式。
海子的《答复》其实是无从答复:“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麦地啊,人类的痛苦/是他放射的诗歌和光芒!”你我面对大地的盛宴,难道不是两手空空和一无所有?
反过来,我们恰恰以人的自私自利,证明了仁慈公义的存在;我们恰恰以人的无爱无力,显明了另外一种陌生大爱的存在。只不过我们已经习焉不察。
多少年来,阳光静静地、从不吵闹地照着你,这难道不是一种无私?多少年来,空气总是不厚不薄地包裹着你,这难道不是一种大爱?为什么直到失去了,你才知道曾经拥有却不曾珍惜过?为什么直到弄丢了,你才知道曾经拥有而不曾感恩过?
所以,难能可贵的是,王尔德抬头仰望星空,开始讴歌那种牺牲自己以成全别人的神圣挚爱。请注意,他讴歌的不是爱情和友情,而是这份挚爱深情。
这才是《快乐王子》最可贵的地方,因此故事最后,作者才特意安排了天上的奖赏。
“去把城市里最珍贵的两件东西给我拿来吧。”上帝对他的一位天使说。天使就把铅心和死鸟给上帝带了回来。
“你选择得不错,的确是两件宝物,”上帝说,“因为在我这天堂的花园里,小鸟可以永远地放声歌唱,快乐王子住在我那黄金的城堡中可以尽情地赞美我的仁慈。”
这篇童话固然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社会的黑暗面,但以最大的心血来赞美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责任的挚爱。在童话结尾,王尔德还特意安排上帝让燕子和快乐王子在天堂中复活,得到了永恒的生命!
这种爱在世人中间还无比陌生,所以,你我需要转身,从浩瀚星空中寻找。
你如果没有体会过这种爱,也就无从爱起。我被爱,故我存在!有一次,我明白这一点后,推着自行车走在冰冷的街头,深深呼吸了一口空气,突然意识到那不再是空气,而是爱。于是,我内心充满了宁静的狂喜。被这份爱包围,多么美好!对这份爱盲目,何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