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售價:HK$
75.9

《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售價:HK$
165.0

《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售價:HK$
140.8

《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售價:HK$
74.8

《
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
售價:HK$
96.8

《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售價:HK$
173.8

《
似锦
》
售價:HK$
82.5

《
首饰之美: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3.8
|
編輯推薦: |
“积弊”是怎样形成的?直刺“康乾盛世”之后清帝与士大夫的内在焦虑
王朝还未结束,士大夫们如何有了中叶的感觉?“成法”“定例”“例案”何以产生弊端?弊弊相因与积习相沿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本书梳理了乾隆后期至咸丰朝的政策与法度,并通过陶澍、洪亮吉、方苞、汤鹏、张惠言、姚莹、魏源、包世臣、龚自珍等经世官僚和名儒对于整个时代的理解,展现出清中叶皇帝与臣僚的施政手段及其得失。作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一环,清朝中叶“积弊成敝”,并且在漕运、盐务、河工三大政上体现尤甚,司法方面亦然。
国家为什么找不到出路?施政手段的调试何以于事无补?
立足“中叶困境”,探索“嘉道变革”,再现清代超大规模政治体的政治思想逻辑
中国的近代变局,是从1840年或者1894年以后的外部冲击来看,还是从1800年左右开始的内部危机来看?本书政治史与思想史相结合,书中所探讨的王朝中叶困境,也是政治体从初创时(简单社会)到中叶(复杂社会)时必然问题,而王朝国家能否解决复杂社会的种种弊端,则成为彼时经世官僚和名儒们严阵以待、诸番考量的核心。
|
內容簡介: |
王朝尚未完结,时人何以感知“中叶”气象?调试弊政的种种构想,何以成了新弊政的滥觞,以致积重难返?嘉道两朝,承平日久,变局初现,表征之一就是积弊日益凸显,因循弥漫天下。陶澍、洪亮吉、包世臣、龚自珍、魏源等治理能臣均敏锐地感知到大时代的总体性状态,并在这种特定的“政治时间”内,反复思索困境的生成机制,希望在制度理念的调试下扭转局面,但事与愿违。本书讲述的,就是清王朝大厦将倾之前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中叶往事,在种种改变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直面皇帝和经世官僚的焦虑时刻。作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一环,清中期国家内部的种种危机与应对,也相当程度上预示了王朝周期特殊时刻的最终到来。
|
關於作者: |
孙明
1979年生,辽宁北镇人。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治理研究所,主要从事晚清地方行政与社会、中国政治思想与制度观念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致力于从思想、制度、实践等多层面还原中国政治传统,并勾勒其近代变迁。著有《治道之统: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的原型与定型》《生逢革命:辛亥前后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并有书评随笔集《生活的史学》。
|
目錄:
|
引 言 回到“清中叶”
第一章 “壅蔽”:嘉道时期的言路制度定型与思想张力
第一节 中枢制度体系中的言路
第二节 两种“士风论”
小结:“壅蔽”的政治体
第二章 “积弊”:嘉道时期的制度病与变法论
第一节 “积弊”即是“法弊”
第二节 弊弊相因与积习相沿
第三节 回归“法意”与“易简”之道
小结:制度的时间性
第三章 “审积”:嘉道士人对积弊运势的认知逻辑
第一节 承平忧心中的积弊、积习与积势
第二节 以“积德”抗“积弊”
小结:“太上治运荒”
第四章 穿过“中兴”的“中叶”——19世纪中国的一个政治逻辑
第一节 清代经学与史学构筑的中叶概念
第二节 清人的本朝中叶感
第三节 同光两朝的中兴憧憬与中叶羁绊
小结:作为政治时间的“中叶”
结 语 王朝周期与中叶困境
第一节 作为王朝周期的“中叶”
第二节 中叶困境、制度—风俗框架与“积弊”
第三节 “法—意”体用俱变,走出王朝体制
余论:中叶困境与王朝史研究
附 录 “自然而归于必然”:从历史概念思考政治传统
后 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