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系列)
》
售價:HK$
63.8

《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售價:HK$
107.8

《
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研究
》
售價:HK$
97.9

《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19.9

《
水墨剑来(剑来 动画官方典藏画集)
》
售價:HK$
184.8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HK$
63.8

《
趣味网络图解:从基础到应用
》
售價:HK$
142.8

《
思考致富4:自我推销术
》
售價:HK$
52.8
|
內容簡介: |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是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这要求立足村庄,从村庄自主性出发,考察村庄场域的村级组织与农民行为,进而回答“为谁振兴、谁来振兴、如何振兴”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通过有效组织农民激活内生动力,并将其转化为农民的主体性实践,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本书得益于笔者长期在全国多地调研的观察,基于对乡村建设经验的整体性认识和总体性判断,力求提炼基层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有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参考。
|
關於作者: |
黄思,1993年生,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层治理与农村发展研究。在《中国青年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村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
目錄:
|
导论
第一篇 内生型乡村产业何以可能
第一章 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经验研究
第二节 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
第三节 乡村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机制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社会效益
第五节 结语与讨论
第二章 内生型乡村产业振兴的社会基础与发展路径
第一节 对村庄社会资本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 内生型产业特征及其社会基础
第三节 地方关系网络与产业发展逻辑
第四节 内生型乡村产业振兴综合效应
第五节 进一步讨论
第三章 小农户的适度规模经营何以可能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家庭本位的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分化
第三节 小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策略
第四节 小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市场空间
第四章 留守农业背景下小农户何以组织化
第一节 从小农户生产“问题化”到“主体化”
第二节 留守农业:以小农户为主体的特色产业
第三节 留守农业的困境:分散经营与小农逻辑
第四节 留守农业的突围:集体统筹与规模效应
第二篇 基层组织自主性何以重要
第五章 基层统筹:农户本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
第一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与现实问题
第二节 完全市场化:龙头企业统一服务供给困境
第三节 自主组织化:基层组织统筹服务供给创新
第四节 以农户为本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路径
第六章 村社统筹:乡村产业振兴的组织化路径
第一节 小农户的组织化路径研究回顾
第二节 村庄产业组织模式与结构变迁
第三节 村社统筹产业发展路径与机制
第四节 村社统筹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
第七章 农业转型背景下的资本下乡与村庄自主性
第一节 资本下乡与村庄自主性
第二节 资本下乡与村庄农业转型
第三节 资本下乡的动力与特征
第四节 村庄自主性下的合作共赢
第八章 基层自主性视域下的项目治村困境及其化解
第一节 文献回顾:项目如何影响基层治理
第二节 地方政府改则实践的项目制运作
第三节 项目治村:基层治理转型及其特征
第四节 困境解析:项目管理消解基层治理
第五节 困境化解:村组主导下的民办公助
第三篇 农民主体性何以发挥
第九章 行政激活:农村公共品治理成本内部化路径
第一节 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研究回顾
第二节 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及其变迁
第三节 农村公共品供给行政逻辑转向
第四节 农村公共品的治理成本内部化
第十章 农村老年群体的自组织与社会治理参与
第一节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第二节 老有所为:老年组织嵌入社会治理的功能
第三节 组织吸纳:老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
第四节 自组织能力:老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
第十一章 与老偕老: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自组织模式研究
第一节 互助养老与积极老龄化研究回顾
第二节 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自组织类型
第三节 农村老年组织的自组织基础
第四节 农村社区互助养老的自组织路径
第十二章 引导与主导:政府农业治理逻辑及其对比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第二节 两种政府行为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行为逻辑
第四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小农户与政府
第四篇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青年回流
第十三章 青年后备干部:流动时代的村治主体再造
第一节 流动时代与村治主体缺失
第二节 青年后备干部制度实践背景与现象
第三节 县域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的实现机制
第四节 县域青年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
第十四章 青年走读干部:治理转型与村干部年轻化
第一节 村干部队伍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第二节 村干部走读现象、类型与案例
第三节 村干部走读的制度生成与形塑
第四节 村干部年轻化与基层治理悬浮
第十五章 基层青年干部培养:路径、差异及其影响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与基层干部培养
第二节 两代大学生村官培养路径:“先进后考”与“带编进村”
第三节 两代基层青年干部的工作动力与工作样态差异
第四节 基层青年干部的培养困境与培养要旨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