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水之契约
》
售價:HK$
79.2

《
ABB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
》
售價:HK$
130.9

《
工厂生产计划精细化、精益化、精进化管理手册
》
售價:HK$
75.9

《
中国画技法与教学研究
》
售價:HK$
72.6

《
生命瞬间 人生风采——晚晴居影集
》
售價:HK$
107.8

《
美国国家地理·环球终极探索 全10册
》
售價:HK$
327.8

《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
售價:HK$
141.9

《
西方毛发时尚演变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分析数字化转型基础理论,阐述数字经济内涵、特征及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以构建理论基础。其次深度剖析影响因素,分析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外部驱动及企业战略、资源能力等内部因素,构建模型揭示因素间作用关系与对转型路径的影响。接着探讨路径选择与策略实施,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分析信息化建设、业务流程优化等转型路径,通过案例阐述各阶段策略措施并分享成功案例。最后展望未来趋势,依据全球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趋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战略指导。
|
關於作者: |
张玉洁,北京联合大学教师。长期从事商务英语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围绕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参与横向课题、纵向课题共计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小企业发展
第一节数字经济的深度剖析
第二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境遇
第二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溯源
第一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石
第二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悖论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剖析
第一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内部驱动因素的深度挖掘
第二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外部驱动因素的系统分析
第四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设计与创新
第一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与具体策略
第三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生态系统的构建
第五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研究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第二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第六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在21世纪的当下,全球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融合与变革,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重塑了产业版图,更深刻地颠覆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范式。数字经济作为这一时代的标志性特征,正以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引领全球经济结构进行深刻的调整与升级。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应对市场风云变幻的必由之路,更是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法门。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能够挣脱传统经营模式的桎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并创新服务模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石,其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尽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小企业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遭遇重重挑战。一方面,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有限性,使中小企业难以独自承担高昂的转型成本;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战略的重塑、组织结构的优化、业务流程的革新等多个层面,要求企业具备高度的组织变革能力与创新能力。基于此背景,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学术出版基金的支持下,作者在参阅相关著作与文献的基础上撰写了此书,以期为中小企业的 数字化转型之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指导。 本书首先分析数字化转型基础理论,阐述数字经济内涵、特征及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以构建理论基础。其次深度剖析影响因素,分析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外部驱动因素及企业战略、资源能力等内部因素,构建模型揭示因素间作用关系与对转型路径的影响。接着探讨路径选择与策略实施,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分析信息化建设、业务流程优化等转型路径,通过案例阐述各阶段策略措施并分享成功案例。最后展望未来趋势,依据全球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趋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战略指导。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审视自身资源和能力,科学规划转型路径,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本书愿成为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它们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撰写过程中,作者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力求为广大读者呈现一部高质量、内容丰富的作品。然而,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性,书中难免存在不完善之处。对此,诚挚地邀请各位专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朋友对作品进行批评和指正。 作者 2024年9月
第一节数字经济的深度剖析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溯源与理论演进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溯源 1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经济兴起(20世纪40—70年代) 在20世纪40—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信息成为经济活动中的核心要素之一。这一时期,信息的传递、处理与管理能力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计算机硬件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机构逐渐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尝试将其纳入生产和管理体系中。 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二战后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进入快速轨道。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其应用,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逐步从军事和科研领域走向商业领域。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开始萌芽。1957年美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开启了空间技术革命,而接下来的ARPANET(1969年)为后来的互联网奠定了基础。此时,信息的处理和传播速度的革命性提升,使得计算机和网络成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信息成为重要生产要素:20世纪6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弗里茨·马赫卢普(Machlup)提出了“信息经济”这一概念,强调信息对现代经济的推动作用。 他指出,信息是不可忽视的生产要素,具有决定性的经济影响。1977年,保罗·波拉特(Porat)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描述了信息在生产、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一时期,信息经济的基础理论逐步形成,信息不再仅仅被看作是单纯的知识传播工具,而是被赋予了价值的核心生产要素的地位。 2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20世纪80—90年代)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经济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工业经济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转型。在这一阶段,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理论逐渐成形,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普及,网络效应凸显: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互联网的普及及计算机网络的全球互联使得经济活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不仅加速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资源共享。在经济学上,网络效应开始凸显,指的是用户数量的增加能够带来服务质量和网络效益的提升。网络效应成为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促使了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 知识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在这一时期,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强调知识和信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德鲁克认为,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资产,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造、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在此背景下,企业和社会的竞争力不再单纯依赖于资本和劳动力,而是更加依赖于创新、技术和知识的积累与应用。 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交融:在此阶段,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逐渐融合。网络经济理论的提出者凯利(Kevin Kelly)提出了“网络经济”的构想,指出网络是一个不断扩张的系统,能够通过信息的流动带来效益最大化。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结合,使得信息和知识不再仅仅是企业管理中的辅助因素,而是成为经济系统中最具价值的资源。 3数字经济概念形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成形。数字经济的提出与发展标志着经济活动的数字化转型,并推动了传统经济体系向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不再局限于信息流通和传播,而是开始深度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推动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出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加速了产业链的重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电子商务、数字支付、智能制造、在线教育、金融科技等新兴业态的兴起,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传统经济的核心环节如生产、流通、消费等都开始转向数字化,实体经济也逐渐由信息化、数字化的形态所主导。 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与过去的知识经济不同,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使得数据的生成、收集、处理和应用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被认为是数字经济的“新石油”,它在推动创新、提升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数字经济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深度运作的经济形式。 数字经济的正式提出与发展:1996年,唐纳德·塔普斯科特(Donald Tapscott)在《数字经济》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强调数字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塔普斯科特认为,数字经济的特征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普及,而是其所引发的一场全面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数字经济将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所有环节都转变为依赖信息技术和数据流动的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与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数字经济的概念逐渐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同和接受,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