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書城自編碼: 41499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法]罗伯特·赫尔兹[Robert Hertz]著,吴凤玲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9626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3.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76.8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162.8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HK$ 140.8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107.8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65.9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96.8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75.9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內容簡介:
本书是象征人类学早期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由两篇独立的论文构成。在《一项关于死亡的集体表象的研究》一文中,作者认为,对于集体意识来说,死亡在通常的情况下是将死者从人类社会中排除出去,实现他从可见的生者世界向不可见的死者世界的过渡。与死者的停尸期相对应的是其在世间的亲属们的服丧期,其间,死者状态的改变对应着生者状态的改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死亡在人们的内心构成了一个既分离又整合的双重的痛苦过程。只有当这个过程结束时,社会才能恢复它往日的平静,超越并战胜死亡。在《右手的优越:一项关于宗教两极性的研究》一文中,作者通过对集体表象的比较研究证明,右手之优越于左手,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由人类机体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右手与左手的二元对立,是原始思维中固有的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对立的一个特例和结果。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罗伯特·赫尔兹(Robert Hertz),生于1881年6月22日,死于1915年4月13日。作为涂尔干最出色的学生之一,他是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在人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代表作《死亡与右手》集中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是从事仪式研究和两元对立象征研究的参考书。
译者简介:吴凤玲,1975年5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象征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目錄
赫尔兹和他的《死亡与右手》—代译者序一/l
中国传统文化中右与左的象征—代译者序二/l3
导言/l
一项关于死亡的集体表象的研究/l6
一、中间阶段/l8
二、最终葬礼/39
三、结论/60
右手的优越:一项关于宗教两极性的研究/94
一、人体的不对称/94
二、宗教的两极性/98
三、右与左的特性/l03
四、右手与左手的功能/l07
五、结论/ll3
附录/l20
参考文献/l24
內容試閱
在《死亡的集体表象》一文中,赫尔兹认为死亡不是一个只与人类机体相关的生理现象,而是包含一系列复杂的信仰、情感和行为的社会现象,死亡对于社会意识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集体表象的对象。这种表象既不是简单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求我们对它的起源进行探究,对它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而赫尔兹在这篇文章中所致力的就是这两项研究。在文中,赫尔兹以存在于印度尼西亚人,特别是婆罗洲的达雅克人中的非常典型的二次葬习俗为例,结合其他民族志资料,证明这种现象不仅是一种地方习俗,而是某种具有普遍性的习俗,并对这一习俗的构成要素和起源进行了探究。他认为二次葬习俗的实践依照事件本身的顺序可分为中间阶段和最终埋葬两个阶段,在尸体的状态与灵魂的命运和生者的状态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联系。只有经过中间阶段死者尸体腐烂到只剩白骨后,尸体的不洁状态和污染力才消失,才可以为它举行最终葬礼,将灵魂引导到死者(也即祖先)的世界去,并结束生者的服丧期,使他们重新整合到社会生活中去。此外,赫尔兹还提到许多在典型的二次葬习俗之外的变异形式,和在实行二次葬的社会中不实行二次葬的特殊的情况,并给予了相应的解释。在文中,赫尔兹列举了澳大利亚尚存在图腾制度的一些部落的二次葬习俗来与文中着重探讨的文化上属于相对文明的类型的印度尼西亚各群体进行比较,认为二者作为具有二次葬这样一个相同习俗的两种形式,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性表现在二者都通过最终葬礼结束了死者近亲的服丧期,实现了死者与生者的分离,保证他们进入神圣的祖先的社会;并且都不认为灵魂通过最终葬礼获得的新的存在形式是永恒的,灵魂的解脱使死者在未来重新回到他原来的群体当中成为可能。但是澳大利亚的转世观念较之印度尼西亚人更强烈和细致,带有更多图腾信仰的色彩。类似的比较研究,一方面印证了赫尔兹得出的结论,另一方面也印证了赫尔兹预先的假设,即各地二次葬习俗在形式上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并对该社会的组织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宗教体系的不同来解释。赫尔兹继而得出结论:对于集体意识来说,死亡在通常情况下是将死者从人类社会中排除出去,实现他从可见的生者世界向不可见的死者世界的过渡。而服丧期在最初则是生者被迫参与他们死亡的亲属的当前状态的一个阶段,它一直要持续到停尸期结束。最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死亡在人们的内心构成了一个既分离又整合的双重的痛苦过程。只有当这个过程结束时,社会才能回复它往日的平静,超越并战胜死亡。
在《右手的优越》一文中,赫尔兹首先注意到在我们完全相同的左右手之间却存在着惊人的不平等:与右手相联系的通常是荣誉、尊贵和特权:它是动作的执行者、命令的发出者和事物的接受者。而相反,左手却与一切尊贵无缘,它屈居从属地位,只能帮助和支持右手。现实生活中,人们基于这一信条对左手的抑制和惯用左手者的排斥更是比比皆是。对于右手的优越性,先天差别论者认为它只是由人体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后天经验论者则认为它与任何解剖学上的原因无关,而是由外在于人体的环境所决定的。赫尔兹的观点明显在先天差别论和后天经验论这两个极端之间,在他看来,人体内在的解剖学上的原因固然值得重视,但是,也不能忽视外在的社会强制力对右手的推崇和对左手的压制。左右手在价值和功能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社会制度的特征。右手的优越性与今天仍支配我们行为的其他世俗观念一样,在起源上大都以神秘的形式出现,依托于人们的信仰和宗教情感,因此寻求对它们的解释,必须在一个对集体表象的比较研究中进行。占据原始人精神世界的最基本的一组对立就是神圣和世俗的对立,人的身体,显然也不可能逃脱这种控制万物的两极性法则。对于右手与左手被赋予的不同特性,赫尔兹分别列举了毛利人、西方基督教文化和印欧地区的文化的例子来说明右与左的对立和宇宙间包括生命与死亡、善良与邪恶、男与女……一切对立一样,都可以归纳到宗教世界神圣与世俗的对立上去。右手与左手在性质上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级别和功能上的不同,在宗教领域,右手是人们与一切神圣打交道的手,左手则是与一切邪恶打交道的手。在现实生活中,与右手和右侧相关联的都是尊贵、洁净和好的事物,而与左手和左侧相关联都是卑微、不洁和坏的事物。这种泾渭分明的区分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习惯做法其实都可以从它们起源的宗教信仰那里获得解释。赫尔兹在结论中驳斥了一些学者从宗教方位的规则和太阳崇拜出发作出的自然主义的解释,指出右手之所以胜出左手一筹,是因为它在生理上的些微优势为它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集体意识的定性区分上赢得了一次机会,因此只要使两只手不同的社会原因依然存在,左手就不可能像右手那样得到充分发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