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HK$
96.8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HK$
53.9

《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售價:HK$
140.8

《
汉简《苍颉篇》研究
》
售價:HK$
140.8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HK$
96.8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售價:HK$
107.8

《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售價:HK$
1078.0

《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当汉服从圈层文化走向大众视野,“仙女派”汉服的流光溢彩与“古墓派”汉服的古朴考究共同构筑了传统与现代的美学交响。本书选择了一条更为贴近历史肌理的路径,带你回归服饰本源,看清汉服本真的模样。
这不是简单的古风服饰手册,而是一本用文物细节说话的汉服工艺辞典。植物染、贴金、手绘、刺绣、绒花……那些曾被锁在博物馆展柜里的技艺,经过作者的悉心梳理,都化作可触摸的日常美学——手绘贴金花边成为衬衫领口的点睛之笔,矿物与植物的原生色彩流淌在棉麻布衣的纹理间,绒花技法化作发簪上的一缕温柔……复原不等于晦涩,考据不意味守旧。汉服的复兴,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让千年裁衣智慧滋养当下的穿着自由。所谓复原,不过是把千年前的穿衣智慧,缝进今人的烟火日常。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内容可整体划分为文化科普与手工制作教学两个方面。其中,文化科普部分约占百分之四十,内容为结合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和文化IP,科普植物染、绡金、手绘、刺绣、绒花等传统服饰制作工艺;手工制作教学部分约占百分之六十,内容为唐、宋、明朝壁画中和古墓出土的汉服制作案例。第一章讲解了何为复原汉服,并对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汉服制作的基础手法进行了说明;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唐、宋、明三代复原汉服案例。本书所做的汉服形制实例教程都是以复原汉服为主,一方面旨在让人们认识何为中国的剪裁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不同朝代的文化风尚。
|
關於作者: |
顾小思
国风博主,国潮内容创作者,非遗传承人,西湖文化特使
2019年微博“十大影响力国学大V”
2021年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
2023年荣获“江苏青年好网民”称号,并被评选为“无锡最美青年工匠”
2024年荣获“中国青年好网民”称号
已出版《华夏衣橱:图解中国传统服饰》《华夏潮流:图解汉服穿搭》等图书
杜田
插画师,人文艺术博主
擅长绘制与传统服饰相关的插画,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
获得“CIB8×网易LOFTER”潜力插画师奖
参与花西子、蒙牛等多个品牌产品宣传插画绘制
作品入选“OpeningZhejiang悦览江南”对外云展览、常州市博物馆“清平乐宋代美学展”等多个展览
担任《天工奇巧:图解中国古代器械》《千年奥秘:图解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烟火人间:图解古人的衣食住行》插画主笔
参与《华夏衣橱:图解中国传统服饰》《华夏潮流:图解汉服穿搭》《华夏有龙》等图书出版
|
目錄:
|
1 文明的传承:复原汉服
1.1 什么是复原汉服
1.2 《千里江山图》的奥秘:染色工艺
1.2.1 蓝染
1.2.2 糊染
1.2.3 夹缬
1.2.4 蜡染
1.2.5 扎染
1.2.6 《千里江山图》的颜色还能染出来吗
1.3 南宋一姐的高奢定制:贴金工艺
1.3.1 传统泥金工艺
1.3.2 传统贴金工艺
1.3.3 现代改良贴金工艺
1.4 衣物上也可以画画:手绘工艺
1.5 故宫国宝十二花神衣:刺绣工艺
1.6 《延禧攻略》奢侈品:绒花工艺
2 制作篇:汉服制作基础手法
2.1 复原汉服制作工具和材料
2.2 图解基本手缝针法
2.2.1 平缝法
2.2.2 倒针法
2.2.3 针法
2.2.4 暗针法
2.2.5 三角针法
2.3 认识面料材质
2.3.1 常规面料
2.3.2 绫罗绸缎
2.3.3 其他面料
2.3.4 熨烫技巧:面料缩水
2.3.5 熨烫技巧:面料起皱
2.4 量身技巧
2.5 缝纫机制工艺
2.5.1 平缝
2.5.2 分缉缝
2.5.3 卷边缝
2.5.4 来去缝
2.5.5 开衩工艺
2.5.6 暗线缝
3 制作篇:唐代复原汉服案例
3.1 唐代服装特点
3.2 初唐燕妃墓壁画服装案例
3.2.1 圆领大襟对穿褙子
3.2.2 窄袖圆领大襟式衫
3.2.3 植物染三十六破间色裙
3.3 阿斯塔那第187号墓俑衣案例
3.3.1 套染灰缬手绘宽袖衫
3.3.2 白花缬绿绢裙
4 制作篇:宋代复原汉服案例
4.1 宋代服装特点
4.2 福州南宋黄昇墓服装案例
4.2.1 植物染抹胸
4.2.2 花罗镶手绘贴金花边单衣
4.2.3 水绿缂丝长背心
4.3 安徽南陵铁拐宋墓服装案例
4.3.1 水绿铁拐墓长衫
4.3.2 花罗飞机袖
4.4 南京长干寺地宫服装案例
4.4.1 一片式三角褶抹胸
4.4.2 长干寺短袖背心
4.5 南京南宋德安周氏墓三裥裙
5 制作篇:明代复原汉服案例
5.1 明代服装特点
5.2 孔府旧藏服装案例
5.2.1 交领银狮补短衣
5.2.2 褐麻短衫
5.2.3 妆花织金蓝缎裙
5.2.4 竖领暗花缎长衫
5.3 徐藩夫妇墓素绸背心
后记
|
內容試閱:
|
汉服这个词,这几年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通过较短的时间从极小的圈层喜爱,进阶成了大众喜爱的服饰之一。因为受众群体的增大,汉服也慢慢地形成了两大流派——一般称为“仙女派”与“古墓派”。
简单来说,“仙女派”就是衣服的版型接近汉服,但是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色彩和面料的选择上更接近影视剧审美,适用于拍照;面料以化纤为主,特色是大面积绣花,搭配当下流行的时尚妆容和造型,可以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古墓派”,就是有出土形制可参考的汉服。服装史上对汉服的研究并不多,除了沈从文先生,鲜有大学者对此有研究。这几年因为汉服文化的兴起,不少学者也开始研究汉服的理论与演变,这就是复原汉服开始兴起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参考的内容也更多了。除了各大古墓出土的汉服(以福州南宋黄昇墓最为有名),还有一些传世的汉服,例如,法门寺地宫、孔府旧藏的一些珍品。
本书所介绍的汉服形制的实例教程以复原的汉服为主,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让大家更熟悉中国的平裁方式。在西方的服饰历史中,立体剪裁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例如迪奥的“新风貌”,以极其贴身的裁剪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新风尚;再如香奈儿的裤装、套裙系列,在那个女子都穿着极为不方便的服饰,勒腰勒到肋骨要断掉的时代,同样也是一种新风尚。再到现代的马吉拉的廓形剪裁、拉夫·西蒙的茧形剪裁、瑞克·欧文斯的未来太空设计,它们无一不是在立体剪裁领域玩出了新花样。回看我们老祖宗的平裁工艺,目前应用比较广的是古法旗袍、倒大袖衫,两者也是比较小众的领域,且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相比较而言,汉服就简单很多,是在家里就可以尝试上手的类型。在我自己动手以前,也没想到汉服的平裁这么简单,在家可以给女儿做小裙子和小外衣穿。二是复原汉服也在一定意义上还原了中国每个朝代的风尚。例如,唐代整体社会风气包容、经济富足,所以在服饰的设计上面料轻薄,颜色明艳。
复原汉服的实用性其实还是被低估了。很多“仙女派”的现代汉服最好是做完整的妆造再出门,披头散发地出去实在无法展现它的美。但是复原汉服恰恰相反,我初看到它们的时候,觉得平平无奇,但当我反复搭配下来,就觉得不管是成套的复原汉服,还是和其他单品混搭,都实用性很强,且不需要刻意去打扮。作为实用党,实在是很喜欢这种反复搭配的乐趣。
如果你是初学者,推荐先从宋代的案例开始上手,对面料的要求不高,使用素色面料就可以做一件很漂亮的飞机袖。而且虽然它是复原汉服,但是它的实穿性太强了,搭配各种无袖裙子、吊带衫都毫不违和。穿上身,你才会感受到复原汉服的魅力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