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HK$
96.8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售價:HK$
107.8

《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售價:HK$
1078.0

《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售價:HK$
74.8

《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售價:HK$
86.9

《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茶馆 天津工人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亦官亦商(套装共4册)
》
售價:HK$
389.4

《
索恩丛书·信仰与权力:阿拉伯世界的裂变与重生
》
售價:HK$
141.9

《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售價:HK$
164.8
|
編輯推薦: |
天地之间,一条流动的史诗 南北纽带,一场文明的追寻 马新、吕娟、杨绪敏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一部中国运河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史,这种不断延续,渗透于运河沿线民众血脉之中的精神,既影响了中国大运河、影响了运河区域社会,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不朽精神,代代流传,永无止息。本书以大运河为轴线,将水利工程的磅礴伟力、王朝兴衰的风云际会、南北文化的交融共生熔铸为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长卷,在历史纵深与当代视野的交织中,揭示了这条“流动的文化”如何塑造中国、影响世界。大运河既是中华文明的“脐带”,也是世界文明的“基因库”。正如作者所言:大运河从未老去,它始终在流动中重生。大运河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为文明互鉴提供了历史范本,激励我们在悉心守护传统的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
|
關於作者: |
胡梦飞,男,1985年11月生,山东临沂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现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聊城大学“光岳新秀”、聊城市羡林青年学者培育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运河文化史、区域社会史与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厅市级课题10余项,在《历史教学问题》《江苏社会科学》《中国宗教》《中国道教》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山东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研究》《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研究》《中国运河文化遗产概论》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参编著作多部,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厅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0余项。
|
目錄:
|
前言 / 1
第一章 流淌千年的国家命脉 / 001
第一节 隋代以前的大运河 / 003
第二节 隋唐至宋元时期的大运河 / 012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大运河 / 020
第二章 运河工程里的科技智慧 / 029
第一节 通惠河 / 031
第二节 北运河、南运河 / 039
第三节 会通河 / 053
第四节 中运河及里运河 / 076
第五节 江南运河 / 087
第六节 浙东运河 / 100
第三章 跨越千年的漕运往事 / 109
第一节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漕运 / 111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漕运 / 119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漕运 / 133
第四章 大运河漂来的城市 / 155
第一节 京杭大运河城市 / 157
第二节 隋唐大运河城市 / 190
第三节 浙东运河城市 / 198
第五章 运河流经百业兴 / 205
第一节 大运河与农田水利 / 206
第二节 大运河与手工业 / 220
第三节 大运河与商业 / 243
第六章 活在运河岸边的人们 / 267
第一节 信仰与习俗 / 269
第二节 衣食住行 / 281
第三节 文学与艺术 / 302
第七章 大运河上的外国人 / 317
第一节 唐宋大运河上的日本僧人 / 319
第二节 元代大运河上的西方来客 / 328
第三节 明代大运河上的外国人 / 339
第四节 西方来华使团眼中的大运河 / 359
第五节 近代外国人眼中的大运河 / 377
结语 / 399
参考文献 / 401
后记 / 414
|
內容試閱:
|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着 2500 余年的历史,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其开凿过程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与无穷的创造力。它始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在数千年中不断予以完善、发展,逐渐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世界性水利工程。大运河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起着漕粮运输、京城供给、粮价平衡、市场稳定等功能,促进了沿线市镇的发展与崛起,形成了东部运河经济圈,今天运河依然发挥着航运、排水、蓄水、泄水的作用,对沿线生态环境调节、农业灌溉、旅游开发有着重要价值。中国大运河作为流淌数千年的河流,不仅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更是弥足珍贵,如开凿运河的奋斗不息、治理运河的坚忍不拔、水工科技的创新不止,勇于担当、团结奋进、大义当先等精神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之中。一部中国运河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史,这种不断延续,渗透于运河沿线民众血脉之中的精神,既影响了中国大运河、影响了运河区域社会,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不朽精神,代代流传,永无止息。
大运河的千年历程启示我们:文明的生命力在于流动与开放。它不仅是物资和人员的运输通道,更是文化和精神的传递纽带——从古代漕工的坚韧到现代建设者的创新,从帝王将相的雄心壮志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运河精神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传承与拼搏”。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激荡,大运河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为文明互鉴提供了历史范本,激励我们在悉心守护传统的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它提醒我们: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回溯过去,更是为未来注入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