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129.8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96.8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96.8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96.8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86.9
 
  《 
			要有光
			》
 售價:HK$ 
			75.9
 
  《 
			岁月的泡沫(波伏瓦、加缪的密友,法国文坛鬼才书写爱情霍乱!)
			》
 售價:HK$ 
			46.2
 
 
 | 
         
          | 目錄: |   
          | 第一部分 基础架构篇 001 第1章 MCP技术体系解析 002
 1.1 协议演进史:从RPC到MCP 002
 1.2 核心设计理念:接口抽象与数据总线 004
 1.3 典型应用场景对比(gRPC、REST、MCP) 005
 1.4 协议安全性设计(TLS、ACL、流量加密) 008
 1.5 智能体的定义与核心价值 012
 1.6 函数调用的本质:从文本生成到行动执行 016
 1.7 提示词的艺术:人机对话的语言密码 022
 第2章 MCP服务部署实战 030
 2.1 实战案例:单机模式部署(Docker Compose方案) 030
 2.2 分布式集群部署(K8s Operator开发) 038
 2.3 腾讯云TKE部署 042
 2.4 阿里云ACK弹性扩缩容方案 046
 第3章 云平台对接指南 051
 3.1 实战案例:腾讯云MCP服务接入流程 051
 3.2 阿里云MCP ACK深度解析 054
 
 第二部分 技术整合篇 061
 第4章 智能3D工作流(Cursor MCP Blender) 062
 4.1 实战案例:Blender Python API架构解析 062
 4.2 Cursor生成自动化建模脚本 069
 4.3 实战案例:MCP实时参数传递方案 075
 4.4 实战案例:复杂图形生成系统 078
 第5章 智能爬虫系统(MCP DeepSeek) 082
 5.1 实战案例:分布式爬虫架构设计 082
 5.2 实战案例:DeepSeek应对反爬技术应用 088
 5.3 实战案例:MCP动态任务调度的实现 095
 5.4 实战案例:招聘信息提取 103
 第6章 低代码开发(MCP Dify) 106
 6.1 实战案例:MCP插件开发指南 106
 6.2 实战案例:Dify工作流引擎应用 111
 6.3 实战案例:智能策划旅游攻略 125
 第7章 智能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系统(MCP Qwen3) 128
 7.1 Qwen3 MCP数据分析框架原理 128
 7.2 实战案例:基于MCP的Excel数据自动处理方案 128
 7.3 实战案例:Qwen3智能可视化图表生成功能 142
 7.4 实战案例:MCP多模态报告自动化生成 148
 7.5 Qwen3 MCP数据洞察与决策支持 150
 7.6 实战案例:构建AI数据分析助手 153
 |  
         
          | 內容試閱: |   
          | 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技术融合与创新的关键节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作为这个时代的开发者,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应对着技术场景日益复杂的挑战:如何让分散的技术工具形成有机整体?如何实现AI能力与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如何在多平台环境中构建稳定高效的协作体系?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本书希望带给读者的核心价值。 回望过去十年的技术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重要趋势:首先是协议技术的演进,从早期的RPC到RESTful API,再到如今的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通信协议正在向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其次是开发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单机开发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云原生、分布式架构成为标配;最后是AI技术的普及,从单纯的算法研究到实际业务落地,AI正在深度融入开发流程。
 然而,这种技术融合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超过80%的开发团队在跨平台协作中遇到以下典型问题:协议转换带来的性能损耗和稳定性问题;不同工具链之间的数据格式不兼容;AI模型与实际业务系统的对接困难,云环境下的部署和运维复杂度激增。
 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开发效率,更阻碍了技术创新。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业痛点,我决定编写本书,希望通过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实战案例,帮助开发者突破这些技术瓶颈。
 这不是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更是一张从协议原理到产业落地的全景路线图。本书以MCP为核心,深度整合Cursor、Blender、DeepSeek、Dify、Qwen3五大前沿工具,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跨平台智能开发体系。本书不仅解析协议设计、云原生部署、函数调用等关键技术,更通过16个实战案例,从Blender自动化建模到Qwen3数据可视化,从DeepSeek智能爬虫到Dify低代码流程,帮助读者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无论是希望提升开发效率的工程师,还是探索AI落地的技术管理者,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可复用的解决方案。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聚焦三个目标:降低学习门槛(快速完成MCP集群部署)、提升开发效率(减少重复工作)、增强系统稳定性(解决跨平台数据流断裂等典型问题)。书中提供的腾讯云/阿里云实践、分布式爬虫架构设计、智能体响应优化技巧等,均来自真实项目经验。我相信,当MCP与AI工具链的结合成为一种标准范式时,跨平台开发将是一段高效、流畅的创造之旅。
 与传统技术书籍不同,本书采用了“三位一体”的架构设计:
 协议层:深入解析MCP的核心原理和设计逻辑;
 工具层:完整覆盖Cursor、Blender、DeepSeek、Dify、Qwen3五大工具;
 实践层:提供16个可直接复用的行业解决方案。
 在内容组织上,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第一部分“基础架构篇”不仅详细讲解MCP的技术细节,还提供了与gRPC、REST的性能对比数据,帮助读者做出合理的技术选型。第二部分“技术整合篇”则通过真实案例,展示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不仅讲解了基础架构,还详细分析了DeepSeek反爬技术的应对策略,这些内容都来自我们团队在招聘数据采集项目中的实战经验。
 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显著创新。
 MCP效能评估模型
 提出了“MCP技术效能=协议标准化×工具链整合度×云原生适配性”的量化公式,通过这个模型,开发者可以科学评估自己的技术架构,找到优化方向。
 全链路开发体验
 从本地开发到云上部署,从单机测试到分布式扩展,本书提供了完整的开发路径。不仅讲解基础的Docker Compose部署,还深入讲解了K8s Operator开发和云平台弹性扩缩容方案。
 智能体开发新范式
 “低代码开发”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利用Dify和MCP构建智能工作流。通过真实案例,读者可以掌握从需求分析到最终上线的全流程开发方法。
 数据驱动决策支持
 “Qwen3 MCP智能数据分析”展示了AI如何赋能传统BI系统。特别设计了Excel自动处理、可视化图表生成、多模态报告输出三个渐进式案例,帮助读者逐步掌握这些高阶技能。
 无论是刚接触MCP技术的新手,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都能从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通过“基础→进阶→实战”的三阶段内容结构,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阅读重点。
 本书的完成离不开众多技术同仁的支持。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融合才刚刚开始,以MCP为代表的跨平台技术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相信,未来的开发范式将继续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的方向演进。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读者探索这一趋势的有力工具,也期待与大家一起见证和创造更精彩的技术未来。
 
 编著者
 2025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