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历代战争史.2:春秋(下)-秦

書城自編碼: 414653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3820521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售價:HK$ 107.8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19.9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HK$ 63.8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售價:HK$ 79.2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售價:HK$ 218.9
企鹅海盗史
《 企鹅海盗史 》

售價:HK$ 97.9
镰仓幕府与外来冲击:蒙古袭来与日本历史的转型
《 镰仓幕府与外来冲击:蒙古袭来与日本历史的转型 》

售價:HK$ 107.8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

售價:HK$ 63.8

編輯推薦:
◇1955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手令”形式,下令编纂一套中国古代战争史,从中抽绎出切实有用的军事与政治原则,用以指导现代战争。
◇1956年,《中国历代战争史》编委会成立,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开始着手本套书的编纂工作。委员会囊括全台湾文史、军事专家,阵容之强,盛况空前。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成。
1974年9月,修订委员会成立,蒋纬国出任主任委员,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这套书进行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这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横跨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4600年,覆盖3000多场战争的宏观战略和微观细节。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550万字,每册附带一册地图,共700余幅战争地图。左
內容簡介: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全书依时间顺序(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分为18册,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清朝的宏观战争和微观战役的具体情况。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套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本套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本套书第2册涵盖了从春秋时代后期到秦末农民起义中的巨鹿之战为止的战争史内容。主要包括春秋时代的吴楚、吴越争霸,秦国经商鞅改革后的崛起及其并吞六国的历场战争,秦朝与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以及秦末农民起义的主要战争。
關於作者: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1956年成立。委员会囊括了众多文史、军事、地理专家,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1974年9月,在原编委会班子基础上,又成立修订委员会,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本书展开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目錄
第二卷 春秋时代(下)
第十三章 吴楚战争一——初期之战争
第十四章 吴楚战争二——鸡父之战
第十五章 吴楚战争三——吴破楚入郢之战
第十六章 吴越战争
第十七章 春秋末期之局势
第十八章 申论春秋时代

第三卷 战国时代
第一章 战国时代全般形势
第二章 魏霸中原时期
第三章 齐霸中原时期
第四章 秦孝公之图强与商鞅变法
第五章 六国抗秦与苏秦合纵
第六章 秦惠文王之扩张与张仪连横
第七章 六国抗秦与赵武灵王之变法
第八章 六国抗秦斗争间齐燕两国之混战
第九章 秦昭襄王之扩张战一——南路伐楚之战
第十章 秦昭襄王之扩张战二——中路伐韩魏伊阙之战
第十一章 秦昭襄王之扩张战三——南路破楚拔郢之战
第十二章 秦昭襄王之扩张战四——中路攻大梁之战
第十三章 秦昭襄王之扩张战五——北路伐赵之战
第十四章 诸侯再合纵抗秦与二周之灭亡
第十五章 申论

第四卷 秦代
第一章 秦统一中国
第二章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作战
第三章 统一后政治军事与经济之建设
第四章 北逐匈奴与边防之筹划
第五章 南征南越之战
第六章 秦末纷乱
第七章 秦之灭亡
结言
內容試閱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古代战争的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全书一共18册,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18个时代,上起于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下终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本覆盖了中国古代的所有战争。
具体到每一时代,先是对此一时代大背景的综合论述,如地理地缘、政治形势、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辟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对这一时代战争情况进行综合评述,以探讨交战双方的成败得失。
``````
在本书之前,有关战争史的史料,多散见于历代各种史籍当中。本书编纂人员先精选历代典籍五百余种,之后仔细摘选与战争相关的史料,无一遗漏,最终经军事专家和史学名家审核订正之后,才开始撰写。因此,本书对中国史学体裁的开拓,有开创之功。作为中国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虽然本书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复盘,但其中的宏观战略分析,对我们用以指示现代战争,预判当代国际局势,制定军事与政治斗争策略等等,也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虽名为《中国历代战争史》,但内容所及却远非只局限于战争本身,实际上是围绕战争主题展开的中国通史,举凡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朝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都有着有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随书附送。因此,本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有鉴于此,我们引进本书,以飨读者。
在出版之际,关于本书的编辑过程,有如下几点,尚需说明:
1.受当时的研究视野、学术积淀乃至编者立场的影响,本书的个别表述,难免有不妥之处。虽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但为保持原貌,也尽量保留,未做改动。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自行甄别。
2.原书为繁体竖排,为适应大陆读者阅读习惯,此次出版改以简体横排呈现。
3.原书数字全为汉字,按大陆出版规范,除将公元纪年和附图编号改为阿拉伯数字外,其余大部分一仍其旧。
4.原书各分册页眉标有全书总页码,此次出版各分册页码单独排列,不再标示全书总页码。
5.原书第一册书前和第十八册结尾有编委名录、参考书目录、序言、体例、跋等诸多辅文,此次出版,全部整合至第十八册结尾。原书第一册书前有全书总目录,各分册结尾有索引,此次出版,予以删除。
6.原书地图装订于各分册之后;为方便读者查阅,此次出版,将地图摘出,单独成册。原书地图全书统一编号,现改为各分册单独编号,以两组数字标示,分别为册数和图号。原书地名和图例、图示均为手写繁体,全部改为简体印刷体。
7.本书全部地图已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审核,并申领审图号。根据地图编制出版的有关规定,对边界模糊、线索不清或内容不妥的地图,酌情予以删改。
8.原书正文和地图地名,均沿袭自民国时期行政区划。近百年来,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名变更频繁,为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忠实呈现地图原貌,以及出于对原编者的尊重,此次出版,全书地名大部分一仍其旧,未做改动。
9.原书中多字、漏字、错字等明显笔误,均直接修改,不另加说明。
本书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虽历时数年,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诸位读者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博集天卷
岳麓书社

中原诸侯与荆楚之斗争,自宋向戌召集诸侯开弭兵会之后,晋楚两大集团间已形成一种和平休战状态。在此期间,吴国兴起东南,又与楚作不断之斗争。于是斗争地域,遂由中原心脏地区,移向淮河流域与长江下游地区。
吴之民族,据《史记?吴太伯世家》所载,称为荆蛮。其习俗断发文身,与中原民族之束发右衽以及戎狄习俗之披发左衽者均不相同。可见其民族与中原民族似无近亲血缘之关系,当为蛮夷民族之一支。
吴之建国,按《史记》所载,当在公元前十三世纪间吴太伯奔吴之时开始。其时约为殷商第二十二代帝祖甲时代,概在公元前1231年。原来周之太王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长太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生子姬昌(即周文王),幼而聪明有才能。古公亶父屡屡称道其幼孙之贤,认为必能光大周族,于是太伯、仲雍托辞赴衡山采药(系至南方遥远之地,并非确指今湖南省衡山县之衡山),遂南奔荆蛮以示让位。以后太王古公亶父死,子季历嗣位,季历死,子姬昌嗣立,是为文王。文王果然光大周族之业,至子武王代商而有天下,如古公亶父之言。太伯与仲雍既奔荆蛮,遂断发文身遵循蛮夷之俗,蛮夷之人慕其风义,从而归之者千余家。太伯乃自号句吴,都于梅里(今江苏省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自太伯十九传至寿梦,始自称吴王。时为周简王元年,晋景公十五年,楚共王六年,公元前585年。此种记载,系属一种传说,殊难作精确之考证;或其自托于周天子之血胤,以求攀附上国,亦难以臆断。总之吴人断发之俗与楚人长鬣之俗相对,常见于《左传》之记载,则其为蛮夷之一支当无疑义。又《庄子?逍遥游》篇称:“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则可见在春秋之世,越人尚有断发文身之俗。由于吴越两族均有断发文身之习惯,该两族或有较近之血缘关系;近代史学者亦有将吴越文化并称者。总之吴越两族在春秋时代,似仍留在氏族社会阶段,但因其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生活相当丰裕。又因其地河川交错,湖汊纵横,故人民习于舟楫,因而造船技术之兴起当甚早。造船业必须运用金属,故中原发明之青铜器与铁器,一到吴越,即变为造船材料,因之其冶铁业,亦较中原为进步。我们看吴公子季札北聘中原时,其所佩之剑为徐国君所爱;又蛮刀之利者称为吴钩;古代名剑干将莫邪,亦为吴国之产品 。凡此种种,均可为吴国冶铁技术进步之佐证。
由上述以观,吴越物质文化,在早期已甚进步。不过人文文化,因与中原接触较少,迨至申公巫臣、伍子胥、孙武、伯嚭诸人至吴后,始勃然兴起,遂成为了东南一个新兴民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