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公司法(第四版)
》
售價:HK$
196.9
《
故宫叙事:百年守宝传奇
》
售價:HK$
86.9
《
女性,战争与回忆 了解中国女性地位蜕变史
》
售價:HK$
74.8
《
失落世界的幻境:博物馆里的古生物复原艺术
》
售價:HK$
184.8
《
明仕录(真实还原明代精致生活)
》
售價:HK$
218.9
《
文心雕龙义证(全四册)
》
售價:HK$
349.8
《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售價:HK$
107.8
《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售價:HK$
184.8
編輯推薦:
「你相信哪个温泉关?」
→ 选项A:斯巴达肌肉猛男血战波斯军团
→ 选项B:300战士智勇双全死守关隘
「本书来揭晓答案」
?温泉关:血火淬炼的文明转折
硫磺蒸腾的关隘化作自由灯塔,看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和他的300名勇士以血肉之躯硬撼波斯铁蹄,在古希腊存亡之际点燃文明星火。
这一战,不仅是军事传奇,更是世界历史的传奇!
?当三百人改写世界
”过客啊,告诉斯巴达人:我们长眠于此,恪守誓言!”
温泉关的悲歌,在卡特里奇笔下迸发新生。见证自由对抗专制的史诗绝唱——这不仅是古希腊的转折,更是人类文明的永恒坐标。
?配合《斯巴达300勇士》电影,一起探索真相
揭示电影中的历史真相与战争双方的真实较量,当荧幕英雄退场,本书带您重返公元前480年的战场!
內容簡介:
温泉关战役是希波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保罗·卡特里奇以史诗般的笔触重构了这场公元前480年的血火交锋,全面论述了温泉关战役的背景、过程、结果。从波斯铁蹄下硫黄蒸腾的险峻隘口,到斯巴达勇士以血肉铸就的铜墙铁壁,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帝国野心,到希腊城邦在生死存亡中进发的文明之光,卡特里奇强调了这场战役对东西方历史的重要影响:温泉关战役一方面现了斯巴达人和其他希腊人与波斯人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体现了自由和奴隶制的冲突。事实上,这一战役不仅是古希腊历史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關於作者:
保罗·卡特里奇:剑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特别是雅典和斯巴达的历史,关注古希腊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今天的持续影响。卡特里奇著述丰富,出版30余本专著,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作有《浴火温泉关:重塑世界历史》《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温泉关之后:普拉提亚誓言与希波战争的结束》《希腊人:自我与他者的肖像》。
译者:
王静: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审校:
李永斌: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牛津大学古典学系访问学者。
目錄 :
致谢
英制单位与公制单位转换表?
前言
致谢
大事年表
阿契美尼德王室家谱
序言以可怖的场景为背景
第一章 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世界: 从印度到爱琴海
第二章 帝国的动态: 公元前485年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之下的波斯
第三章 希腊: 公元前485年的希腊世界
第四章 公元前485年的斯巴达: 独特的文化和社会
第五章 温泉关战役Ⅰ: 动员
第六章 温泉关战役Ⅱ: 战役准备
第七章 温泉关战役Ⅲ: 战役经过
第八章 温泉关传奇Ⅰ: 古代
第九章 温泉关传奇Ⅱ: 从古代到现代
后记 温泉关战役: 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附录1 发明“历史”: 希罗多德和其他古代史料来源
附录2 希罗多德记载的波斯军队部署表
附录3 希罗多德——宗教激进主义的“解毒剂”
术语表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內容試閱 :
丛书序言
中文中的“古典”一词,相对应的英文为classic,是由拉丁文classicus(意为“罗马一级公民的”)衍生而来的,classicus又是名词classis(意为“等级”)派生的形容词。作为“等级”含义的classis,与两个在罗马法领域的重要词汇有着密切联系: numerus(意为“大量人群组成的集体”)和ordo(意为“次序”“顺序”),numerus是量的体现,ordo是质的安排,两者共同构成法律与社会结构中的“量—质”框架。在这个框架中,classis是连接量和质的重要单元。就此意义而论,classis的形容词classicus的含义进一步从“罗马一级公民的”延伸到了“最高等级”之意,指涉一个依据其社会和经济地位而形成的社会等级。在古代罗马语境中,classicus还与dignitas(意为“高贵”)和auctoritas(意为“权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从classicus派生出来的classic又被赋予了“一流的”“卓越的”等含义。
当“古典”一词用于描述历史上的某种文化运动时,实则指向一种对文化遗产及其精神内核的特定认知,亦即对古代典范作品的尊崇。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知识界掀起了一场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系统性复兴运动,古典主义精神由此在各文化领域蔚然成风。这一时期所确立的审美范式与人文理念,不仅为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提供了方向指引,更为两个世纪后的新古典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准则。17世纪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引导法国的艺术家也走向了古典主义。为区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人们通常把源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称为新古典主义。在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盛行时期,classic一词获得了另外一种含义,那就是超越特定历史分期,成为跨越时空的价值判断标准,即“古典的”或“经典的”这样一种普遍的含义。通过这种语义演化,classic一词最终确立了在现代语境中的基本含义,即在同类事物中堪称典范的卓越代表。这种意义的“古典”往往指一种文学或艺术风格发展到最充分、最和谐的阶段。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将希腊罗马文明统称为“古典文明”,实际上是将其确认为当时世界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西方文明史上,希腊文明处于最重要的起点。那么,希腊文明究竟有些什么成就,能够被后世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源头?2500多年前,希腊的一些城邦就创造出了民主制度,雅典则是希腊民主政治中最典型的代表。在这种民主制度下,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得以充分发掘和实践,人的创造性也得以最大程度地彰显,这种创造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文化的高度繁荣。古典时代希腊人的文化成就,已经深刻地映射在了现代人的头脑中。在哲学领域,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创造的哲学基本术语,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直至今日仍然框定了哲学家求索和研究的基本对象。在历史学领域,“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奠定了历史学的基本价值体系,即探究人类的伟大功业,探究人类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当然,还有修昔底德、色诺芬等重要的希腊历史学家;在戏剧领域,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以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命运之前的悲剧,以及面对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即便是阿里斯托芬这样的喜剧作家,也在嬉笑怒骂之间探索着人的本性。这些古希腊的先贤所创造的作品,在当时都是“一流的”“卓越的”,流传到今天,则变成了“古典的”“经典的”。希腊的科学也非常发达,清华大学吴国盛有言,“古代希腊人不仅创造了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而且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是真正的现代精神,这才是希腊的奇迹之所在。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希腊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罗马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希腊人在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因此希腊罗马文明往往被一起提及,很多时候也被视为一体的。但是希腊和罗马实际上代表了西方文明的两个不同方向。美国诗人爱伦·坡有两句著名诗句:“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尽管人们对这两句诗的翻译有很多不同看法,但是这两句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在文明成就方面的差别。希腊人的光荣主要体现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罗马人的伟大则主要体现在罗马国家发展的路径方面。罗马从台伯河上的一个小邦,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虽然世界历史上有不少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但是除了罗马,没有任何一个帝国能够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陆湖。从延续时间上来说,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并建立元首制算起,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罗马帝国共延续了500多年之久,如果到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则延续了将近1500年。罗马人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留下了很多堪称经典的作品,至今仍影响并深度参与现代文明的构建,实为世界文明永不褪色的源泉。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贺拉斯的《歌集》《诗艺》、奥维德的《变形记》等作品,不仅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著名作家创作灵感的源泉,而且继续流传至今,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罗马的史学作品也有很多经典之作,包括凯撒的《高卢战记》《内战记》、李维的《自建城以来》(常译为《罗马史》)、塔西佗的《编年史》等。
任何文明都不是孤立成长的,由古代希腊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所构成的西方古典文明与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为典型代表的古代东方文明,始终在交流互鉴与冲突碰撞中交织发展。在文明互鉴层面,公元前750年—前650年“东方化时代”,希腊在艺术、文学、宗教等方面深受东方文明的影响,而公元前334年—前30年的“希腊化时代”见证了希腊文明在东方的深度传播与发展,“罗马化”“蛮族化”也展现着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发展历史上某些文明交流互鉴的现象。但文明的冲突亦如影随形,尤以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为典型,这场战争不仅深刻改变了当时东地中海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甚至深刻影响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和走向。
总之,唯有深入理解西方文明的基因密码,方能真正实现文明互鉴、美美与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历史坐标系。于是,“西方古典文明译丛”应运而生,我们试图通过译介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核心研究范畴的史学著作,为中文世界呈现西方古典文明的多元光谱。本丛书聚焦社会史、女性史、战争史及神秘主义等多样视角,精选兼具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选题进行译介,坚持“学术可读性”原则,希望能为学者提供批判性研究范本,亦向公众敞开文明对话之门——我们并非复刻古典荣光,而是以希腊罗马为棱镜,折射人类共同的历史困境与智慧结晶。
精彩文摘 “热门”(Hot Gates)是古希腊语中“温泉关”(Thermopylae)的意思,这是希腊大陆中北部的一个狭窄的隘口。“门”一词指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对任何来自北部的入侵军队而言,这都是一条打败希腊中部及南部军队的天然且明确的路线。这里之所以被称作“热”,是因为至今此处附近仍有天然的硫黄温泉。在公元前480年8月,正是在这里,一队人数很少的古希腊人对来自波斯威力巨大的入侵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x这些人由来自希腊最强大的城邦——斯巴达的精英人物领导。
令人不安的是,如今,连接雅典和希腊第二大城市马其顿塞萨洛尼基的国道从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遗址上穿凿而过。这一地区的地貌发生了关键性变化,所以也无助于对古代场景的想象性重塑。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这里至少发生了两次地震,此外,斯佩凯乌斯河(Spercheiu)还沉积了冲击物,从而导致海水向北倒退了5千米。因此,原本一侧是咆哮的大海的狭窄的山间隘口,现在变成了一条穿过相当广阔的沿海高原的道路,只能听见大海遥远的轻柔呢喃声(在卡车和其他机动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没有淹没它的时候)。
20世纪50年代中期,希腊政府在美国的资助下,首次在国道旁边为惨死于公元前480年那场孤注一掷的战役中的列奥尼达和其他希腊人竖立了现代纪念碑。不久之前,希腊毁灭性的内战(1946—1949年)致使至少50万名希腊人死亡。这场内战之前是一段令人不快的外国占领时期(1941—1944年),先是轴心国的意大利,然后是纳粹德国。尽管如此,1940年末希腊人的英勇抵抗让人不禁将之与公元前480年他们祖先的英勇行为相提并论。
显然,当时,人们迫切需要一座纪念碑来抚慰那些为抵抗外来侵略和征服而献出生命的人们。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始不断设立的纪念碑仍然很有震撼力,能够唤起人们的回忆。但是如果穿到国道的另一边,对公元前480年的研究者来说收获更大。附近是一座低矮的山丘,几乎可以判定,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和少数斯巴达士兵就是在这里对波斯的薛西斯大帝进行了英勇的“最后的抵抗”。xi如果在覆盖着温泉关遗址的灌木丛中寻找,就会发现另外一处现代纪念碑。它竖立在地面上,用来自斯巴达南部地区绿色的拉科尼亚石头进行了适当的装饰。这座纪念碑在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上都是很有诗意的。上面刻着一首两行格言的副本,是一首挽歌对联,它由25个世纪前的当代赞美诗人、来自凯阿岛的利奥波里佩斯之子西蒙尼德斯创作。用通俗的英文翻译出来为:
路过的行人,请告诉斯巴达人,
我们遵从他们的命令,在这里长眠。
服从和自由,自我牺牲式的自杀……温泉关是一个见证地,让人联想到斯巴达自相矛盾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现在和当时(波斯国王薛西斯对这些可怕的战士在战时梳理头发准备迎接壮烈死亡的消息感到困惑)一样,都需要解释。
在《亚历山大大帝: 寻找新的过去》(Alexander the Great: The Hunt for a New Past)一书中,我认为这是中东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之一的最后一幕: 亚历山大对强大的阿契美尼德家族统治下的波斯帝国的征服。波斯帝国由居鲁士二世(也称大帝)于约公元前550年建立。在这本书中,我追溯到一个半世纪以前,从伊朗这个历史中心所拥有的可表达和可视权力的角度,考察波斯帝国极盛时期或接近极盛时期的历史。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从欧洲西部、希腊北部入侵了波斯帝国的亚细亚领土。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几乎在同样的地点从东方入侵了欧洲(指希腊)。从最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正是在文化层面,东方与西方的冲突最为显著,这是理所应当的。研究希波战争的第一位也是最好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是以这种方式看待事物的(见序言开头的原文),我也努力追随他平衡的脚步。
更重要的是,这一方面是斯巴达人和其他希腊人与波斯的冲突,另一方面也是自由和奴役的冲突。当时和后世的希腊人都是如此认为的。事实上,这一冲突可以被合理地视作世界历史的轴心。19世纪具有世界历史眼光的理论家黑格尔有力地指出: 整个世界历史的利益悬而未决,处于紧要关头。危在旦夕的正是早期形式的一神论、全球国家、民主和极权主义的概念。总之,温泉关战役不仅是古典时代希腊历史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世界历史(无论是东方历史,还是西方历史)的转折点。
因此,我们在此讨论的是两个巨大的文化和文明冲突中较早的一个,这有助于界定古典希腊的认同,从而有助于界定我们文化遗产的本质。关于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一问题,学者和其他相关群体仍争论不休。对于(忠诚的)希腊人在公元前480—前479年对波斯蓄意征服的抵抗,很少人持怀疑态度。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说波斯对希腊大陆的征服和吞并不一定完全是传统的东方学家和欧洲中心论史学家们所认为的那种完全的文化灾难。回顾过去2500年的历史,至少我们这些专业的历史学家都认同希腊(古典希腊)是我们西方文明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并不是说存在一种不间断的直接继承,而是说在重要的文化方面,人们在这些时期(拜占庭时期、主要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以及19世纪的帝国主义时期)有意识地选择将希腊人作为我们的“祖先”。